首都国企向『新』而行谱时代华章




前瞻性的绿色低碳技术、数字化智能制造能力、自主研发产品或生产线……在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期间,首都国企坚持创新驱动,向“新”而行,充分展现出新技术领航新时代、新应用破题新局面、新质生产力助力企业新发展的高质量成绩单。


据了解,今年8月25日,由北京市国资委、北京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活动在京西首钢园三高炉正式启动。活动持续至9月底,40家市属国企、3家中央在京双管企业围绕“改革深化”“向‘新’而行”“‘老字号’传承”“美好生活”四大特色主题推出90条开放线路。其中,以“向‘新’而行”为主题看升级、看创新,32条线路展示首都国企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新作为、新成效、新风貌。


跟着小午一起深入探访开放企业、开放线路,用观众视角开启不一样的成就之旅。






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

 “下一代地铁实验室”


“遇见”北京未来的地铁


图片

应用智慧化技术,提前根据客流预测系统编制运行图;按下站内的招援按钮,客服机器人就能为乘客指路;依托北斗、空间数字化、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可以实时接收天气信息和出行线路规划……近日,记者走进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下一代地铁实验室”,实地体验了未来地铁智慧化场景与服务。


走进“下一代地铁实验室”,电子屏幕上以三维空间形式显示了实验室的空间格局:智慧地铁大脑、智慧车站、网络化智能客服中心等。


在“智慧大脑”部分,一块块大屏幕上显示着地铁系统运行的各项数据。其中位于最中央的大屏幕上展示着一张北京地铁线网图,图中有一个个不断移动的光点,代表着每列地铁列车实时的运行位置。“地铁乘客随到随走,需要准确掌握客流信息。”北京地铁技术创新研究院基础设施研究中心副主任白文飞向记者展示着当天地铁的运行数据。他介绍,在掌握客流的基础上,地铁运营企业便可以精准安排线路配车数量。如果需要加开临客,此前配车需要人工计算,有了智慧化技术后,通过网络化的智能编图系统,可以提前根据客流预测系统编制运行图。


为了让北京地铁的“智慧大脑”更具有预见性,北京地铁通过与其他交通部门、交通行业进行数据打通的形式,接入更多的外部交通数据信息,只需要工作人员轻点鼠标,就能调出任意地铁站点周边800米范围内的实时公交信息、共享单车信息,以及周边停车场的信息,为乘客出行规划路线。


大量即时信息不仅供“智慧大脑”指挥调度时使用,它们将更多地走进车站,直接服务于乘客。记者看到,实验室内搭建了一座未来智慧车站的模拟环境。在智慧车站,柱子上的电子显示屏不仅可以为乘客提供方向指引,更有天气、温湿度显示,以及即将到达列车不同车厢的满载率,乘客可通过绿、橙、黄、红等不同颜色了解车厢拥挤度,选择车厢乘坐。此外,传统的乘客服务大多依靠线下人工为乘客提供相应的服务。目前实验室的课题当中增加了很多智慧化手段,乘客可以利用小程序实现自助化服务,同时线下也增加了自助化客服机器人、一体化客服台等相关的服务设备,为乘客解答问题。


地铁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非暴露空间运输系统,地下的精准定位一直存在困难。因此,北京地铁还首次将北斗定位系统引入到地下,帮助解决地下定位的难题。白文飞表示,应用了这套系统后,运营单位就可以对处于地铁空间的关键人员、关键设备情况实时掌握,一旦出现需要及时调度的情况,可以第一时间准备找到人员和设备。


随着北斗定位技术在北京地铁的推广,北京地铁还期待能使用这项技术为乘客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服务。在乘客的出行中,导航已经成为非常关键的出行工具,特别是在封闭的地下空间内,出入口众多,乘客一旦走错路,折返绕行会浪费较多时间。未来,通过北斗定位在北京地铁内的深入应用,乘客就有机会在地铁站内也能顺畅地使用出行导航,出行也将更加便利。




北京建工集团

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怀柔小学生迎来别开生面

“环保第一课”


图片


“太神奇了!”“好厉害啊!”“咱们就是用这样的处置工艺,把这些特别‘占地’的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变成再生材料,让它们以另外一种样子回归到咱们美丽家园的建设,有95%的建筑垃圾都可以进入这样的循环……”


9月5日下午,听着讲解员的生动讲解,怀柔区第六小学五年级的30余名小学生在“家门口”的北京建工怀柔大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中心生动理解了“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环保理念,一堂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让孩子们收获满满。


来到项目现场处置区,动线精密的处置设备开足马力,高效运转——建筑垃圾从上料口进入,在全封闭的系统内,被多次破碎、筛分、分选,在另一端的出料口“变身”为高品质再生骨料,而骨料经过进一步加工,最终变成了一块块砖、一条条路……从实景沙盘、现场参观,到互动体验,大家身临其境了解了建筑垃圾的“前世今生”;在再生产品展示区,同学们亲手试验再生透水砖的性能,“这种再生砖为什么会有透水功能?”“再生产品还能干什么?”积极踊跃提问的背后,是孩子们对于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更深的理解。


五年级的小学生孙知源说:“我妈妈经常跟我说要环保,没有说过垃圾还能变成崭新的材料。我今天还是第一次知道建筑垃圾,看到这些垃圾又变成了整齐的砖块,还可以再利用,觉得咱们国家的技术很神奇。”


为了给孩子们带来更加丰富的互动体验,北京建工资源公司项目团队还准备了DIY变废为宝的创意实践环节。孩子们自己动手,用项目生产的再生骨料、再生还原土搭建“再生”花园,用大自然中的植物“拓染”环保袋。环保袋上,富于创造力、想象力的构思层出不穷。孩子们纷纷表示,一定会牢牢记住资源循环的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更注意环保,建立绿保意识,做好生态环保的小卫士。


本次活动是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系列活动的组成部分,北京建工资源公司作为首都国有企业北京建工集团旗下绿色环保产业成员,积极强化与属地对接,与怀柔当地中小学校构建多层次产教合作,以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艺的科普为抓手,通过开放处置区和项目展厅参观,助力怀柔区绿色环保理念的普及宣传。截至目前,项目作为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科普宣传基地,已接待全市各区中小学生、属地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参观30余场。


北京建工资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大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项目于2018年投产运营,是怀柔区首个建筑垃圾综合处置项目。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在这一项目自主研发了成套的建筑垃圾核心设备及工艺,除处置建筑垃圾外,项目也具备接收和协同处置装修垃圾的能力,配备3条再生产品生产线,全方位打造区域内资源循环闭环。截至目前,北京建工资源公司已累计处置怀柔区内建筑垃圾近1000万吨,资源化率达95%以上。项目团队期待通过更多的开放参观和交流,让“有限资源无限循环”的环保理念持续深入人心,向社会贡献首都国企高质量发展新成果。




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构建绿色循环经济体系

打造“两山”理论生动实践


图片


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循环经济产业园是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旗下的绿色动力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与通州区人民政府以BOT模式签订的市政建设项目,由北京绿色动力环保有限公司建设完成。这里每天要处理来自全通州区两千余吨的生活垃圾。


但走进花园式的园区,仅仅通过红、黄、蓝三色外观设计来看,厂房建筑如同一个巨型魔方,这里既看不到垃圾,又闻不到臭味,将高耸80米的烟囱设计成为大门造型的观景平台,寓意为“北京的东大门”。整个园区被打造成为具有“视觉地标”属性的城市环保生态景区和北京市绿色环保对外交流平台。


“我们是生态环境部批准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是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授予的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在常年免费对外开放过程中,积极邀请市民、学生等群体,近距离感受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的神奇魅力。”采访中,记者跟随北京绿色动力环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国宁的步伐,依次穿过环保教育展厅、参观走廊等,了解这个不一样的垃圾处理厂。


走进宣传教育展厅,三维动画、AR演示及人机互动等先进的展示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展厅在普及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分类等环保知识的同时,也成为北京市环保教育、循环经济科普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载体。


据了解,绿色动力通州循环经济产业园占地295亩,于2018年8月竣工投产,垃圾处理规模为2250吨/日,年处理垃圾80万吨,采用3台750吨/日的机械炉排炉,同时配置2台额定功率25MW纯凝式汽轮发电机组,年上网电量2亿度。


“项目在规划设计、工艺技术、设备选型和施工建设等方面上,均采用国际一流建设理念和国际最高环保标准。”李国宁告诉记者,园区是由垃圾焚烧发电厂、飞灰螯合固化应急填埋场、污水处理站三部分组成的,园内鸟语花香,一步一景,称得上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京华大地的生动实践。


其中,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完全满足北京城市副中心当前发展需要的同时,也为北京乃至全国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定义了新的高度。“高标准处理工艺,让这里成为真正的循环经济产业园。”李国宁边走边介绍,园区垃圾焚烧炉采用目前最先进的炉排炉焚烧技术;烟气处理采用炉内脱硝(SNCR)+(干法+半干法)脱硫+布袋除尘+活性炭吸附+炉外脱硝工艺(SCR),是目前国际最严格的处理工艺;污水处理采用“UASB厌氧处理+MBR膜生物处理+NF纳滤+RO反渗透”的处理工艺,达标后作为厂内生产用水,实现零排放。


“所有排放指标均达标排放,核心指标优于欧盟标准。”据介绍,该产业园的落成,满足了通州区906平方公里目前生活垃圾处理需求,实现了垃圾处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优化的目的,每年节约标准煤近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多万吨,经过无害化焚烧处理后垃圾可减容90%,为北京市每年节约土地近100亩。


据悉,绿色动力通州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一方面有利于北京城市副中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效地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另一方面,该项目为副中心展现美好的、开放的生活环境和投资环境,为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展现养老服务新模式

探秘燃气发电新技术


作为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重点推荐点位,北京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京能集团”)所属北京康养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向市民展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养老服务新选择。同时,该集团所属清洁能源京西热电用科普体验的方式,带市民探究燃气发电的新型智能化技术,两条特色开放线路均获众多点赞。


据了解,北京康养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是北京市第一家集居家、机构、社区“三位一体”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综合体试点单位,兼具养老服务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社区餐厅、老年学堂、康养娱乐、托老服务、居家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中心的托老服务区共设有14间28张托老床位,在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重度残疾、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主要面向高龄、失能老年人群,提供中长期照料、短期托养、居家照护等专业化照护服务。


自开放以来,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吸引了大量市民的热情参与。工作人员介绍道,中心将“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作为核心理念,在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重度残疾、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对有限空间进行科学设置、复合利用,高度集合驿站服务、创新型居家服务、社区服务、适老化展销服务、集中养老等功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多种为老服务。


在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市民可以参加“老年学堂”的课程活动。“这里既有丰富多彩的手工课,又有形式多样的兴趣班,还有别出心裁的圆梦课堂,我们希望每一位来紫竹院养老中心的叔叔阿姨都能成为‘老年达人’。”紫竹院街道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介绍道。


在社区食堂,来参观的市民还可以体验美味可口的饭菜。食堂菜品种类丰富,每日都有不同的菜单,10道菜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食堂按照3.1元/两的社会餐收费标准收费,60岁以上老人有优惠,80岁及以上老人还有9.9元套餐可以选择。


与此同时,京能集团所属清洁能源京西热电还为市民朋友们献上了一道“科普”盛宴。在这里,市民朋友既可以探究燃气发电的技术,又可以沉浸式体验现代式花园电厂的魅力。


走进京西热电,“北京灰”的外表颜色配上“中国灯笼”形式的烟囱,办公楼石材和玻璃幕墙“虚实”交替,翠绿的草坪、葱茏的树木相交织,共同打造了一座 “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一座花园”现代化花园式电厂。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市民可以深入负责全厂机组启停操作、负荷调节以及运行参数调整等任务的电厂神经中枢——集控室,近距离探秘燃气发电厂的新型智能化技术。“我们的联合循环机组APS自启停技术,是在发电领域首次真正实现了无断点无人工干预,实现机组启停全自动控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京西热电工作人员介绍。热电厂也将开展“电力生产知识、节能环保”小课堂环节,开展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原理、燃气发电厂“脱硝”工艺、发电厂“水”的故事讲解,使大家了解到生活中电力、热力的生产过程,互动式了解清洁能源发电的核心内容。


作为国务院国资委“双百行动”标杆企业,京能集团始终坚持立足首都、服务首都,切实肩负起为首都贡献光明、为生活增添温暖的职责使命,以实际行动践行着绿色、创新、民生的时代担当。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京能集团以国企开放日为契机,向伟大祖国深情献礼。京能集团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深化创新驱动战略,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固废协同处理

安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

科技感拉满


图片


前不久,北京最大、全国领先、每天可焚烧处理生活垃圾51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环卫集团”)安定循环经济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迎来项目试运行后的首批参观人员。


安定循环经济园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在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除自用电外,每年可向电网输送绿电6.59亿千瓦时,约相当于3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的用电量。该项目全面提升了北京市南部地区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有力保障了首都城市安全平稳运行。


在大兴区安定镇,占地面积33.7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4.67万平方米的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共七大板块,其中日处理能力为5100吨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是园区主要设施,配备6台850吨/日焚烧炉和3台45MW凝汽式汽轮发电机组。


无论是远远望去,还是走进内部,如果没有工作人员介绍,很难将这里与垃圾处理结合在一起。干净整洁的大堂、宽敞明亮的全自动操作车间、满满科技感的参观路线,让参观的市民惊叹如今垃圾处理技术的“高科技”。


走在安定生活垃圾焚烧厂等现代化设施内,闻不到任何异味,厂区环境干净整洁。“即便是垃圾储仓内的废气,也会负压统一收集,送进焚烧炉焚烧处理,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任何影响。”北京环卫集团安定园区分公司党总支书记、总经理张垚介绍说,园区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和监控,设置空气、污水、粉尘等主要指标的在线监控。


安定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投产后,负责处理东西城南部区域、大兴区、大兴国际机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范围内生活垃圾,可有效解决全市的“其他垃圾”处理能力紧平衡问题。


除了焚烧发电厂,园区内还配套建设了处理能力分别为2000吨/日的渗沥液处理站、80吨/日的医疗废物处理厂、1200吨/日的炉渣综合利用厂以及残渣飞灰填埋场、综合办公区和便民设施。


“园区最突出的特点是实现了固废协同处理,可协同处理其他垃圾、医疗废物、污泥等固废,同时预留了协同处理厨余垃圾的接入条件。园区实现了超低排放,烟气排放标准优于国家和欧盟标准,所有指标环保部门可在线实时监控,全面实现环境友好。”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园区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产生的污水经处理后,达到再生水使用标准,在园区内作为冷却、绿化用水循环利用;焚烧产生的炉渣,提取铁、铜等金属循环利用,剩余部分制作环保骨料;飞灰在园区内熬合固化后在残渣填埋厂填埋。园区实现了热能梯级利用,高温热能用于发电,供园区自用后,余电并网;中温热能为园区内医废设施、渗沥液处理设施、将来的厨余垃圾处理设施提供工艺用热;低温热能可向园区内厂房及园区外民用建筑供热,目前园区已与北京新航城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来为新航城提供供热服务,供热面积最多可达到800万平方米。”


安定循环经济园区内还建有科教展览馆,后续将向社会开放,发挥教育、宣传作用。同时园区还将与国内各专业院所、研究机构合作,成立科研、教育、实习基地,为垃圾处理工艺的研究、实验、学习提供平台。


下一步,园区内配套建设的足球场、市民文体活动中心、绿地计划免费对周边居民开放,尽最大可能为百姓提供便利及实惠,真正地化“邻避”为“邻利”,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在世界金牌技师摇篮里

感受新时代工匠精神


图片


走进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和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看世界冠军的成长之路;到中山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工作室,见证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亲手制作一件精美的陶瓷艺术品,品味每一道釉色里蕴含的匠心与智慧。近日,2024年“首都国企开放日”,记者跟随近百名参观者走进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触摸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工匠精神。


据了解,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是一所跨行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是全国首批技师学院之一,主要开展相关领域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评价,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开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等。学院设有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现代服务、信息技术四大专业平台,涵盖34个专业。其中18个专业具备学制培养预备技师(技师)资质,6个专业具有学制培养技师的资质,拥有4个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教师命名的北京市技能大师工作室和1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金牌技师的摇篮。


活动当天,参观者走进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映入眼帘的是2024年校企双选会暨师生双创作品展,一件件精美的原创艺术作品,无一不闪耀着智慧与汗水的光芒。“在这个集训基地里,我们培养了很多优秀技能人才,代表中国去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工作人员介绍,“为保证集训工作顺利开展,学院专门安排了800平方米的集训场所,参照世界技能大赛标准配备设备设施。基地为选手集训提供技能训练、综合素质提升、后勤服务等与集训相关的各项保障和支持,顺利完成各阶段集训选拔任务并积累了丰富的集训管理工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于法国里昂结束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作为时装技术和自主移动机器人两个项目牵头集训基地、商品展示技术项目基地,培养的选手在三个项目的比赛中均夺得金牌。自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以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培养的选手共荣获了8金1银3铜1优胜的好成绩。其中,时装技术项目实现了金牌“四连冠”,自主移动机器人项目实现了金牌“三连冠”。


在世界技能大赛时装技术项目中国集训基地,记者见到了世界冠军胡萍。“2017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如今我也扎根教师岗位,成为一名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练和老师,心中倍感自豪与骄傲。”胡萍说,就像集训基地一楼大厅中的展示语说的那样——“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在全社会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她愿为每一位渴望走技能报国之路的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鼓励。


参观过程中,大家在中山装制作技艺非遗传承工作室,共同见证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燕京八绝”京绣实训室里了解京绣,体会承载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工艺焕发的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技能的盛宴,更是一次文化的深度交流,让每一位参与者都沉浸在匠心的海洋中,感受了技能与艺术的无限魅力。”参观结束,市民们还亲自体验了宫扇绘画、珂罗版技术和陶艺制作等项目,近距离触碰传统技艺的美,感受匠心卓越的甜。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与文化的盛宴,更是我院以开放姿态,搭建起与社会各界沟通桥梁的重要契机,旨在展现我院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成果,为持续构建智慧、绿色、开放的技能展示实践平台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学院立足首都高精尖产业发展和超大城市运行管理需求,着力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初心不改。


下一步,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将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开展订单培养、岗位实习、共建实训基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等各方面合作,扎实开展职业培训和技能认定工作,为首都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来源:劳动者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