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区人民医院刘青青:与时间赛跑,守护生命之源

图片

人物名片

刘青青

年龄:45岁

身份:即墨区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

每一次的成功诊断和治疗,都可能挽救一个生命,甚至一个家庭。这种成就感和使命感促使我坚定地走上了这条道路。”

图片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攀高。心血管疾病有发病突然、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一旦发作,抢救刻不容缓。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心内科体现得淋漓尽致。日前,青岛早报记者走进即墨区人民医院,通过跟访心内一科副主任刘青青紧张忙碌的一天,近距离感受心内科医生“与死神赛跑”,用“心”守护健康的感人故事。

图片
刘青青(右)为市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

心肺复苏培训上言传身教

“按压深度、频率、胸廓回弹都达标!通气有效率达98%!”在即墨区人民医院医学模拟中心,一场心肺复苏公益培训正在进行中,刘青青正在为参加培训的市民进行讲解。

当谈到心肺复苏和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时,刘青青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复杂的医学知识转化为学员们易于理解的内容。在讲解心肺复苏时,她把心脏比喻成一个“小泵”,而心肺复苏的过程就像是给这个“小泵”重新注入活力……“现在的心脏病人很多,掌握这门技术,遇到突发状况就不会手忙脚乱了。”刘青青声情并茂地讲解着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学员们不仅学到了急救知识,还提高了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和信心。

“以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培训,现在溺水的这么多,就想学项技术以防万一。”接受培训的学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一位年轻妈妈带着孩子一起来参加了培训,“今天特意把孩子也带来一起学急救,让他从小就学点技能。”学员们普遍表示,教学课程安排紧凑,内容充实,视频、讲解、实操、考核各环节环环相扣,学习收获很大。一个个因及时进行心肺复苏而成功挽救生命的动人故事,一个个因缺乏急救技能而导致的遗憾结局,如同一面面镜子,让学员们直观地感受到掌握急救技能的重要性。

初见刘青青,她的脸上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让人在接触的瞬间感受到亲切与友善。“患者的心脏好了,我的心也安了。”这是刘青青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为了这句话,她在救助心血管病患者的道路上已经走了20多个年头。“去年11月,医院率先启动国内县域医院心肺复苏数字化技术,面向社会定期开展心肺复苏公益培训活动。”刘青青说,“希望这项惠及百姓的急救技术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普及,让更多人受益,让他人在心脏骤停的危急时刻,多一丝生的希望。”谈到自己钟爱的心血管领域,她打开了话匣子。

“人人会急救”成医院标配

“在心血管内科,有句话叫:‘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说的就是心肌梗死抢救时,时间的分分秒秒对于患者来说就是生命的意义。早一秒钟开通梗塞血管,就意味着存活无数的心肌细胞;早一分钟的成功抢救,就可能挽回一个生命、挽救一个家庭。”说起在心内科的工作,刘青青表示,医院6月份发生的一件事,更加印证了急救技术普及的重要性。

6月15日上午8点,一位刚刚到达医院准备就诊的中年妇女在停车场突然倒地昏迷不醒。幸运的是,在附近执勤的医院保卫科保安俞志顺和司机班司机黄刚迅速反应,两人凭借在工作中接受的心肺复苏培训,初步判断她心跳呼吸停止,情况危急。黄刚迅速清理了妇女的口腔分泌物,避免窒息。俞志顺则跪在地上,为她进行心肺复苏,直到其逐渐恢复了自主呼吸后,紧急送往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经紧急检查,这位妇女为突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和心源性休克,医护人员迅速为她实施了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电除颤、紧急溶栓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最终将她从死亡线上救了回来。事后,俞志顺表示,他当时能和同事一起果断做心肺复苏,得益于医院平时的RQI培训和演练。RQI究竟是什么?刘青青解答了记者的疑惑。

刘青青介绍,当发生胸痛先兆症状时,切不可掉以轻心,胸痛的原因比较多,高危的胸痛有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这些病都发病急骤、非常危险。如果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立即启动徒手心外按压,直到患者意识恢复或专业医疗人员接替抢救。近一年来,在她和同事们的实践下,RQI项目让心肺复苏不再只是一个简单的急救动作,如今已成为即墨区人民医院一种高质量、能真正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

紧急手术挽救心梗患者

2006年,获得青岛大学医学院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的她,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先后到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及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学习。这段宝贵的经历,让她接触到了国内顶尖的心血管诊疗技术和理念,为她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血管疾病来势汹汹,病情复杂多变,稍有不慎便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踏入心内科这个充满挑战的领域,刘青青从未退缩。她二十多年如一日,坚持临床问诊、精心治疗,经过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一个忙碌的工作日,急救中心送来了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刘青青接到通知后,迅速赶到现场,立即对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诊断。

时间就是生命,凭借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判断力,刘青青果断决定为患者进行紧急介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她全神贯注,操作精准,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经过几个小时的紧张奋战,手术取得了成功,患者的生命得以挽救。这次成功的抢救,展现了刘青青对患者生命的高度负责,而她高超的医术,与她多年来在专业领域的不断追求密不可分。

说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刘青青饶有兴趣地讲了起来。“随着数字化进程在全球各个领域快速推进,心肺复苏的培训也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向数字化教学模式转换。”自即墨区人民医院率先启动国内县域医院心肺复苏数字化技术后,经过严格培训与考核,刘青青获得美国AHA(美国心脏协会)总部认证的国际心肺复苏导师资格证书。

用“心”守护生命健康

作为心内一科副主任,刘青青专长于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面对患者时,她细致入微;在临床工作中,她熟练掌握各种先进的诊疗技术,如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等介入手术,为众多危重患者赢得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她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经验,学习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理念,并将所学应用于临床实践。面对疑难病例,她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组织多学科会诊,集思广益,为患者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案。每周两个半天的门诊、每天一次的查房、随时询问患者病情变化……刘青青忙中有序,以严谨的态度和精湛的医术,用心呵护患者“心”生命。

从医20余年,刘青青已记不清下过多少次乡、救治过多少病人、培养过多少内科专业人才,但被她救治的病人都记住了她,这让她引以为傲。采访结束,刘青青又匆匆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守护着每一个跳动的“心”希望。

对话

看到患者康复内心感到欣慰自豪

记者:能描述一下日常工作状态吗?

刘青青:心内科的工作节奏非常快。每天都要完成查房、门诊、会诊、手术等一系列工作。有时一台复杂的心脏手术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不仅考验医术,更考验体力和耐力。但看到患者在我们的努力下逐渐康复,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者:从医生涯中,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

刘青青:曾经有一位患者,病情非常严重,被多家医院告知无法治疗。我们经过仔细诊断和反复讨论,为其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最终成功挽救了他的生命。看到他康复出院的那一刻,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记者:对于未来的心内科发展有什么展望和期待?

刘青青: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先进技术应用到临床,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同时,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心脏健康,预防心脏疾病的发生。

来源|青岛早报记者 康晓欢 袁超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