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吴越
“面包、面粉货架的商品,已经抢购一空。”北京时间9月27日深夜,住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华人张莉(化名),在超市感受到普通百姓对黎以交火的恐慌。货架上,只剩下面粉袋子破损后,洒落的一层粉。
黎以冲突升温十余日,当地百姓生活也急剧紧张。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及其南部多省持续遭以色列导弹袭击,导致很多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通往贝鲁特的逃难道路也变得拥挤不堪。
黎巴嫩只有600多万人口,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小、人口最少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本轮黎以冲突升温,冲突存在失控风险,国际社会普遍担忧“黎巴嫩成为第二个加沙”。
曾两次去黎巴嫩交流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研究所研究员李伟建看到,黎巴嫩长期处于冲突、内战的阴影下。同时,国家“底子薄”、政府治理不善,也就此落下诸多发展“病症”。黎以冲突规模一旦扩大,很可能会成为压垮黎巴嫩的“最后一根稻草”。
9月26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拍摄的在以色列空袭中受损的建筑。新华社
黎巴嫩女孩呼声:我想来中国
北京时间9月26日20时许,潮新闻记者在与居住在贝鲁特市中心的黎巴嫩女孩nana连线中,清晰听到远处传来的爆炸声。彼时,贝鲁特南郊再次遭以色列空袭。让她担忧的是,黎巴嫩办理护照需要5-6个月。但很显然,她更期待早日带着家人离开黎巴嫩,“远处爆炸声不断传来,多处房子被炸毁,难民流离失所。”
回忆起过去十多日的经历,仍心有余悸。nana给住在浙江的好友李婷(化名)发微信告知,距离导弹最近的一次,是在贝鲁特南郊篮球场。一枚导弹就在距离她不远处落下后爆炸,声音很响。“不知道下一个导弹将会落到那里”,nana当时吓坏了。
这几天通过新闻,nana看到了中国外交部屡次发声,表示支持黎巴嫩维护主权后,她告诉李婷,“想办护照,来浙江学习,如果以后能找到工作的话,会留在中国生活。”
李婷为nana及家人的安全担心。nana也说,拿到护照后要来中国,希望来浙江上大学,学治疗心脏病的相关专业。
在本轮黎以冲突下,黎巴嫩多地学校面临停课。截至记者发稿,nana就读的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沙基布阿尔斯兰公立高中,停课进入第五天,“学校收留了很多难民,为他们提供免费的住宿和食物。”nana介绍,预计黎巴嫩时间9月30日,他们才有可能复课。
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郊,在以色列空袭中受损的建筑。受访者供图
巴以冲突持续40多年,双方矛盾根深蒂固。在黎巴嫩这一代年轻人的记忆里,从小便熟悉战争,也饱受战争负面影响。如今新一轮黎以冲突升级下,战争的血腥、残酷,再次真实地发生在黎巴嫩。更多的居民楼、商业区在弹火中被摧毁。
多名受访者提供的视频里,导弹袭击贝鲁特南部达耶郊区时,炮弹落在居民楼,也击中了普通百姓,一片血肉模糊,电线杆倒翻,建筑碎块掉落,满地碎石……
其周边的医院,满身血的受伤民众躺在病床上等待止血、急救,还有一些伤者正在被抬进医院寻求紧急救治,刚失去孩子的母亲,瘫倒在地上掩面痛哭。伤者数量远多于医护人员,医院正在满负荷运转。
9月24日,黎巴嫩贝鲁特一辆在以色列空袭中受损的汽车。新华社
黎以冲突,更加剧了人道主义危机。黎巴嫩官方数据显示,目前其全国565处安置中心已累计登记7.71万名流离失所者。面对残酷、血腥的战争,寻求和平家园是普通百姓的共同心声。nana期待离开,这也是战争阴影下,很多黎巴嫩年轻人的选择。一位黎巴嫩华人在朋友圈写下感慨:年轻人远离家乡亲人,到海外寻找出路。这就是战争,让黎巴嫩上演着悲欢离合。
华人亲历:“黎巴嫩已经经不起任何风浪”
随着黎以冲突加剧,黎巴嫩新的社会压力随之而来。据新华社报道,受以军大规模空袭的城市之一提尔,当地难民纷纷逃向贝鲁特,公路严重拥堵,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现在得花七个小时。
今年8月,李婷在贝鲁特周边城市看到,很多房屋墙壁上保留着弹孔,受损建筑来不及修复。让很多华人不愿意看到的是,黎巴嫩又面临冲突升温,普通百姓受战争牵连,加剧生活艰难。
与李婷一样,不少黎巴嫩华人看到这一幕,也是忧虑不已,“黎巴嫩确实经过太多劫难,处于崩溃边缘,已经经不起任何风浪,更何况是战争。”
即使在黎以冲突爆发前,黎巴嫩也有现实困境,教派矛盾、国家治理无序等问题长期困扰黎巴嫩,黎巴嫩政府政治危机不断。这些年,在黎巴嫩第二大港口黎波里生活多年的周梅(化名),经历了黎巴嫩经济危机,她看到黎巴嫩经济水平位列中东国家末位。
“2019年至今,黎镑与美金的汇率由1500:1,一路飙升到如今的90000:1,随之黎巴嫩银行破产,经济也跌入低谷。”周梅说,经济不景气再叠加黎以冲突加剧影响,黎巴嫩经济雪上加霜,“一些人甚至买不起大饼,填不饱肚子。”
9月26日,在黎巴嫩的黎波里,人们为来自南部地区的流离失所者准备食物。新华社
而本轮黎以冲突无疑加剧了黎巴嫩社会矛盾。并且,此次冲突加剧,也将被载入史册——这是继1982年、2006年之后,黎以两国爆发的第三次大规模军事冲突。持续的战事让黎巴嫩满目疮痍,社会动荡。
9月23日,以色列对黎巴嫩空袭从清晨持续至深夜,黎巴嫩经历了黎以冲突升级以来“最血腥一天”。据新华社报道,以军23日对黎巴嫩的空袭已导致至少558人死亡,其中包括50名儿童,另有1835人受伤。死伤者大多为手无寸铁的平民。
周梅无奈,战争中受苦受难的黎巴嫩百姓,流离失所,有的失去家人,有的孤身背着一条被子走在街上,他们何尝不希望生活在和平的环境?
9月25日,叙利亚大马士革郊外的叙黎边境口岸拍摄的来自黎巴嫩的流离失所者。新华社
潮新闻记者采访获悉,目前黎巴嫩有很多民间组织,给难民提供食品和生活必需品。而从黎巴嫩南部撤离的难民,一部分投亲靠友,一部分被安置在黎巴嫩政府开放的公立学校,还有一部分难民前往了叙利亚。
看到来自黎巴嫩百姓的救助需求,很多华人积极参与到了难民救助中去。他们向潮新闻记者表示,大家都很愤恨冲突加剧,黎巴嫩是他们的第二个故乡,喜欢它秀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黎巴嫩人对中国人很友善,如此美丽且有文化底蕴的国家不应该被破坏。”
寻呼机爆炸点燃冲突,全面战争一触即发?
本轮黎以冲突升温背后的“宣战”,便是9月中旬的寻呼机爆炸事件。在过去的半个月,寻呼机爆炸升级为黎以相互袭击,“互相掐架”,而且局势日渐升温。
据新华社报道,9月17日和18日,黎巴嫩接连发生的寻呼机爆炸事件,杀伤力不可小觑,累计已造成37人丧生,近3000人受伤。与此同时,该事件引发贝鲁特南郊、贝卡谷地和黎巴嫩南部大范围恐慌和混乱场面。
李伟建介绍,真主党既是一个组织,也是一个政党,但又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在黎巴嫩的影响根深蒂固。此外,黎巴嫩派别林立,没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本身就是脆弱的。鉴于此,以色列军方多次扬言,“要把黎巴嫩打回到石器时代”。
新一轮冲突爆发以来,除了目前的空袭外,以色列已经为可能的地面进攻做好了准备,而且具有明显军事优势。据新华社报道,黎巴嫩真主党指挥官死于以军空袭,真主党无人机部队、导弹部队、精锐部队等的高级指挥官也被“定点清除”。
“新一轮黎以冲突升温,以色列战略有着双重考虑,一方面希望消除真主党进攻能力,以色列试图瓦解真主党军事指挥体系,甚至将他们驱逐出黎巴嫩南部一定区域。另一方面希望重建中东地区军事威慑力,维护本国安全。”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研究员邹志强向潮新闻记者分析。
9月24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第79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开幕式上致辞,呼吁国际社会不能让黎巴嫩成为“另一个加沙”。新华社
面对逐步升级的中东局势,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再次呼吁和平。美国总统约瑟夫·拜登24日在联合国大会上说,以色列与黎巴嫩爆发“全面战争”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应借助外交途径解决冲突。黎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布·哈比卜指责美国言论苍白无力,作为以色列亲密盟友与最大军火供应国,美国本应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
实际上,黎以边境地区一直小规模冲突不断。黎巴嫩政府下属的灾害风险管理小组9月26日发表声明说,自去年10月初以来,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已在黎巴嫩造成1540人丧生、5410人受伤。在黎以冲突下,国际社会普遍担心,“如果本轮冲突升温失控,黎巴嫩或将变成第二个加沙”。
对此,李伟建向潮新闻记者分析,8月以色列称在加沙地带的作战“基本结束”,但实际上并为达到消灭哈马斯的目的,反而给加沙地区带来人道主义灾难。为了转移矛盾、指责,以色列又将矛头对准黎巴嫩。
“目前美国正处于大选关键期,其对黎以冲突的态度并不明朗。以色列在美国经费、弹药供给不足情况下,不会公然扩大黎以冲突规模。”李伟建向潮新闻记者分析,黎以冲突会在升温与降温中持续,直到本轮美国大选结束,最终美国态度将对黎以冲突未来走向起决定性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