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刘俏:大量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可以将4亿人从房贷压力中解放出来

全文4800字,阅读约需14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表示,大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和长租公寓有望将4亿人从生活压力中解放出来,释放创新活力。

02刘俏认为,新质生产力将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为核心标志,未来经济增长动能应围绕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展开。

03他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将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巨大空间,而制度扭曲所导致的效率提升尚未充分释放。

04另一方面,碳中和、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技术驱动的产业变革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

05最后,刘俏强调,未来宏观政策体系需从生产端向消费端倾斜,以应对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变化。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9月28日,2024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正式举办,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产业结构变革与经济展望”。

在论坛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刘俏表示,未来大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公寓,可以将4亿人从生活的压力里面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创新活力。

以下是刘俏的发言全文:

刘俏:谢谢邀请!我这儿还准备了一个PPT,但是时间显然是不够的,我就把简要的一些架构和思路给大家简单汇报一下。主要还是针对产业变革背后的一些推动力量给大家做点汇报。

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经过40多年的高速增长之后,整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降下来了。大家看到这个图是我们做的一个简单的分析,GDP的增速跟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在过去40多年时间里面它们的关联性,关联系数是0.81,就是81%。我们注意到,从2010年大概中国完成工业化的进程之后,我们整个增速现在降到2%以内了。我们估测,大概是1.8%。但是,同行包括加拿大的学者,中国香港的学者估测,可能是我们现在TFP的年均增速大概是1.2%左右,甚至有个别学者估出了1%以内的这样一个情况。

所以,一般来讲,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大概占到GDP增速的40%左右。也就是换句话讲,如果我们在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保持一个5%左右的增速,可能我们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应该要回到2%,甚至更高一些。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讨论新质生产力这些问题的一个核心出发点。

这个工作当然是非常有挑战性的,大家经常用美国的例子或者用工业化国家的例子,他们在完成工业化之后,几乎无一例外全要素生产率都会降下来。大家看到美国,美国在最近的20年其实整个增速是在1%以内的。最近的十年,十几年时间,一般是0.7%左右,就是年均增速。这样就解释了美国为什么长期增长速度只到2%左右。我想这可能是很多学者他们在讨论经济增长前景的时候喜欢用的一个数字。

对中国而言,我们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能回到2%,甚至更高一些。我想我们提出了一个系统方略就是新质生产力。大家看到我们关于新质生产力的论述,大家很熟悉,我就不展开。但最后特别强调一点,它是以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为核心标志的。所以,换句话讲,我想从讲高质量发展,讲中国式现代化的这种含义,最终它可能体现为我们在经济社会发展层面上这个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速,这可能是未来很重要的一个抓手。那么,我们所有这些未来增长的动能,包括我们新质生产力的来源,应该可能紧紧围绕着怎么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这样一个核心要义来展开的。

我想这里面我们讲到可能投资很重要,因为大家看中国过去发展成功的故事,其实我们讲,刚才林老师也特别提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我们通过一些产业计划、五年规划,我们聚焦一些关键领域、节点行业。所以,节点行业就是我认为在国民经济里面产业链比较长,在生产网络里面密度比较大的这种地方的行业。我们聚焦这些行业的投资,希望能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一个进步。

现在我们面临的挑战在什么地方?就是未来我们怎么去寻找到新的一些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形成中国一些新的节点领域,新的生产网络,最终使得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能够重新恢复到2%的水平。从这个角度讲,基本上驱动产业变革的力量,最终就来自新质生产力的来源,或者全要素生产率增速的来源。

我自己理解,可能两个方面可以去寻找,或者去做这方面的一些梳理:一方面是科技革命催生出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它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巨大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目前因为种种制度,或者机制的一些扭曲所带来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它有掣肘,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并没有释放出来。我想未来通过进一步的改革,高水平地开放,把它能够释放出来。

所以,大致上我想可能,我简单梳理了一下,因为没有时间展开,我就把每一个点进行简要说明。

比如,第一点,大家可能都会讲到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背后一定是科技创新,一定是产业创新,一定是科技金融在这里面予以支持。我想可能这个产业变革在背后,未来我们看到这方面的一些力量。比如像研发可能会加剧,会加大研发投入。同时,我们讲到的一些在核心领域,我们现在还有“卡脖子”的一些领域,可能会看到这方面大量的投资,企业、产业层面上大量的一些研发工作,特别是基础研究的一些工作在推进之中。我想这可能是我们讲到的一个巨大的结构性的驱动力量,我就不完全展开了。对金融而言,可能我们现在也讲到,怎么去更好地培育一些耐心资本。同时,重新梳理塑造我们这个金融体系,特别是科技金融体系,建设现代化的金融强国这样的一些讨论。

另外一点,我想特别强调一下,跟碳中和,还有AI(人工智能)、大数据相关的这样一些技术驱动的一些产业变革。这背后我想强调一点,它主要是个投资故事。像碳中和,我想坊间有很多这方面的估测,我认为大概到2050年,就是《巴黎协定》讲到全世界净零排放这样一个时间点的时候,中国需要的投资可能到300万亿人民币以上。我知道坊间还有更高的一个估测。那么,转换过来,基本上一年就是将近10万亿人民币,现在像房地产投资下滑比较厉害,像房地产投资下滑这部分完全可以通过新的动能,像碳中和这样的投资完全可以弥补上。而且碳中和本身也是一个深刻系统的经济社会变革,它会带来大量的上下游的产业的一些崛起。所以,它对整个经济的乘数效应、拉动效应应该是非常大的。

讲到AI、大数据这块儿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讲到一个新的文明形态到来时,看两个特征:1.能源。2.人和人之间交互的方式和强度。我想AI、大数据有可能使得人类社会第一次出现人和人交互的时候可以摆脱时间的限制,一天不止24小时,可以带来更多的时间,我想这会带来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深刻的改变,这背后对大量的产业变革的机会,大量的投资的可能性,我想这个可能是我们讲在未来一段时间驱动中国经济,驱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很重要的这么一个推动力量。

另外,我再简单提一下,像制造业,我们为什么一定强调制造业的重要性?因为到目前为止,其实我们整个制造业还有27.7%,这是2022年的数字,就占到GDP 27.7%,到美国大家看到只有10.7%了已经,像英国、法国都低于10%。在制造业领域,通过智能制造,通过向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它能带来一个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一个巨大的可能性。所以,未来我觉得我们可能在这方面,让我们制造业在保持一定的经济体量的情况下,一定的GDP占比的情况下,尽可能向高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做这种转型。我想这背后会带来我们未来经济成长、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巨大的一种空间。但这背后肯定也要防止产能过剩的一些问题,就是这方面争议很多。从这个角度讲,可能形成一个国内大市场,提升国内总需求,特别是消费也变得很重要。

我想可能未来一段时间,我们大家做了一个估测,就是如果到2035年我们真正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我们的居民消费将会从目前37%、38%这样一个GDP占比会变成60%左右,因为现在美国、英国一般工业化的国家都在60%左右。同时,服务消费我们现在是50%不到,未来可能至少变成60%左右,甚至有可能会更高一些。这背后会带来产业结构一个巨大的变化,我们在供给端、在需求端都会呈现出一些结构性的巨大调整,而这背后可能需要大量的投资,大量的企业家,或者企业家这种精神的一种发挥。所以,我想这可能是一个很重要的领域。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简单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去提升人均收入,可支配收入的GDP占比,现在我们是43.4%,怎么能提高到60%,甚至更高?我想这一点可能对未来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尤其重大。

而这背后特别提一点,就是我们金融市场、金融体系。因为现在我们整个居民可支配收入里面,真正的来自于财产性收入占比非常低,不到4%,就是投资房地产也好,投资金融市场,或者说买理财产品、储蓄,大概一年平均3600多块钱,去年是这样一个数字。我们人均GDP 8万多人民币,不到4%,而这个数字在美国是16%。我想未来对我们金融体系也提出新的要求,怎么能让我们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整体性多发展,这个行业能够呈现出一些巨大的活力,能够让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里面来自于财产性收入的占比能够大幅提升,我想这对我们改变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其实意义是非常大的。

我想还有一个观点,我简单提一下。大家总会觉得好像收入分配不平等,共同富裕是个分饼的过程。但其实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做大饼的过程,是一个未来形成新的动能的这样一个领域。因为现在我们最大的一个不平等其实是城乡二元结构,就是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巨大的收入差距。而这背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两点:

第一,是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太低,所以未来我想通过转型也好,加大对农业的投资,通过土地制度进一步的改革,在农业领域形成集约化生产,能够大幅提升农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最终使得农业从业人员他的第一次分配收入能够提升,我想这可能是缩短城乡差距的一个很重要措施。

另一方面,还跟我们讲到的户籍制度在一起,现在我们经常讲中国城镇化率65%,甚至更高一些。但事实上我们有18%的居民他是常住城市,但是没有户籍,公安部的数据,城市户籍人口只有47%。这2.55亿人,其实在城市并没有找到真正安身立命的这样一个最终居住下来,他是在城市跟农村之间漂移,这样其实对他们消费也好,对我们公共服务体系各方面都带来很多问题。我们评估如果这2.55亿人最终在城市待下来,另外从农业还将会有1.4亿的人口转移出来。那么这将会有4个亿的人,这4个亿的人他们会从农业可能转移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甚至到我们讲到的城市地区。那么,他们会带来进一步经济发展的一个活力,因为人多的地方,服务业容易发展起来,而且这边有很多研究,就是一旦一个居民获得城市户籍之后,他的消费意愿都会大幅提升。我想从这些角度讲,这种力量可能会成为未来我们讲到的产业变革,尤其是服务业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推动力量。

第二,是房地产,对房地产的影响也特别深远。像房地产,大家这几年抱怨也比较多,过去三年平均每一年投资下滑在10%以上,房价下滑的幅度也更大一些。但是我们想这样一个故事,就是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贡献里面,如果我们从自住房角度来讲,他可以通过投资来贡献,也可以通过消费来贡献。我们现在都讲买房子,主要是通过投资这种方式来贡献经济增长。

但是,如果我们讲未来大量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长租公寓,大家以住房消费的形式选择在城市居住下来,这背后对应着两方面:一方面可能房地产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最终能够形成;另一方面,也把可能一大批未来的新市民,从房贷,从住房首付的这种压力里面释放出来,有更多的这样一些财富,更多的一些精力和时间去做些更自由的探索。我想这可能是中国经济未来发展中一个最根本的,也可能是最真实的这么一个动力,就把整整一代人,4个亿人能够从生活的压力里面解放出来,让他有更多的自由空间去探索他们的兴趣,或者在职业上的一些选择,我觉得会带来很多创新的活力,这是我们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可能需要的。

所以,我觉得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可能在目前这个阶段我们需要考虑的是,我就举个简单的例子,像美国的结构,美国房地产的附加值,居民储户2021年大概3.88万亿美元,其中只有1.1万亿美元是通过购买房子投资贡献GDP的,另外2.78万亿美元是消费(住房消费),主要是租金形式。我想中国未来如果我们讲到像房地产投资的总量,我大概自己测算了一下,比如说,我们到2035年,因为我们现在房地产存量大概市值是400万亿,我们50年折旧的话,一年2%的折旧率,一年可能需要达8万亿的这样一个新增投资来维持这样一个量。但是,如果我们在保障性租赁住房方面能有很大的变化,通过消费方式再贡献一个10万亿,或者更多的一个数值。

那么,房地产整体上对GDP的贡献它其实比现在会大幅提升,而不是说是会降下来。所以,房地产永远是中国的一个重要的节点行业,这背后可能需要我们重新去思考房地产这个模式,从过往的这样一种简单的开发商模式,向未来的“开发商+经营商”的模式。所以,我觉得住房消费可能是未来房地产进一步发展新模式的一个答案。这背后就跟我讲到的共同富裕,城市转移人口,农村转移人口彻底市民化连在一起的。

最后一点,我简单提一下。我们也希望看到中国的宏观政策体系框架出现一些巨大的变化。就是从目前这种比较侧重生产端向消费端做倾斜。我想这里面主要背景非常简单,就是我们讲到在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在新的动能需要形成的背景下,在总需求,尤其消费率需要大幅提升的背景下,可能我们未来真正的出发点应该从一个简单的维持一个经济增长,维持物价稳定,向更加积极的改变产业结构,改变中国经济增长动能这方面做一些倾斜。目前我想可能更大的一个选择,是把政策的施力重点向消费端,向需求端做倾斜。我想这些力量合在一起之后,有可能构成我们讲到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就是十年或者十五年时间里面,驱动中国产业变革可能最重要的这样的一些底层力量。

我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