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寸之间展现文化魅力,这场国际学术研讨会聚焦中国古代玺印

图片
玺印、封泥、陶文,这些中国古代的小小珍宝,于方寸之间承载历史思想,记录着中华诚信文化。今天(9月28日),“方寸万象——中国古代玺印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复旦大学举办,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学者和收藏家齐聚一堂,围绕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作探讨研究,以期在古文字、古文献、篆刻艺术等领域提出研究新见解。
玺印、封泥和陶文分别指什么?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类古文字资料:一般情况下,玺印就是指玺印原物,封泥是指带有玺印的封缄用泥,而陶文通常指按抑有玺印的陶器。三者皆在文字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又因其上记载人名、族氏、职官和地名等信息,在历史、地理和文化研究领域也备受重视。
兼具学术性和艺术性的古代玺印,吸引着许多研究者和鉴赏者。上海博物馆研究员、西泠印社副社长孙慰祖表示,多年来,古代玺印的研究和收藏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在深度与广度上取得显著成就。他提出进一步的希望:“这次的会议,是玺印研究者和收藏家分享见解、发表成果的好契机,未来需要更多类似的机会进一步交流,相互启发。”
一方玺印贯穿古今,承担起文化交流的使命。此次与会的学者来自中、日、韩三个国家,玺印文化在这三个国家之间有“通”也有“特”,既存在相似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基础,又各自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复旦大学文科科研处处长顾东辉提到,玺印研究的跨文化交流不仅将丰富文化宝库,也将促进三国之间相互的文化理解。
图片
会议开幕式上,新书《方寸万象——新见中国古代玺印封泥陶文集粹》揭幕,作为此次研讨会的研究资料图录,将提供大量最新资料。据悉,本书以“真、精、新”为标准,收录368件玺印、封泥和陶文资料,时代从商末周初到秦、汉、魏晋、南北朝,质地包括铜、陶、金、银、玉等。
图片
本书主编之一,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主任刘钊在序言中表示:“相信此书的出版,定能促使我们更深入地发掘玺印中蕴含的历史思想、文化观念和艺术价值,提取凝练讲好中国故事的恰当素材,为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建设文化强国提供学术支撑。”
  作者:张菲垭
文:张菲垭图:受访方供图编辑:张菲垭责任编辑:唐闻佳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