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正念镇痛与安慰剂大不同!研究表明正念冥想减轻大脑疼痛反应,安慰剂是“真”安慰剂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

图片

疼痛是一种相当复杂并且主观的体验,不仅受生理感觉的影响,也包括了对情感的反应,具体来说,疼痛由神经系统中的多重机制调节,是伤害感受、情绪、认知状态、个人经历和期望等因素共同作用的体现。


安慰剂效应已经被证明可以真正起到镇痛效果,通过调节信念、期望和神经元活动来减弱主观疼痛体验。同时,越来越多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正念冥想可以持久改善慢性疼痛。


尽管正念冥想和安慰剂可能通过类似的神经机制调节疼痛感觉,但是以往研究大多使用单变量神经影像分析,无法充分分解疼痛的多维度特性,不能准确区分不同大脑区域的功能及其与疼痛体验的关联。多变量模式分析(MVPA)可是识别更复杂的大脑模式,准确区分与伤害感受、负向情感及安慰剂反应相关的神经活动,有助于精确解析正念冥想和安慰剂在大脑中的不同作用机制。


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团队利用MVPA,从多维度比较了正念冥想、安慰剂和“假”正念冥想对健康参与者的镇痛效果


研究发现,正念冥想可以在显著降低参与者的疼痛强度和疼痛不适感之外,同时降低与疼痛和负向情感相关的大脑反应;相比之下,安慰剂虽然改善主观疼痛感受,但是只降低了与安慰剂效应相关的大脑活动,无法改善其他大脑疼痛反应。


研究发表在Biological Psychiatry杂志上。


图片

图片


研究数据来自两项已经发表研究的数据集,研究1包括40名参与者,平均年龄31岁,50%为女性;研究2包括75名参与者,平均年龄27岁,50%为女性。疼痛刺激为右小腿后部的热刺激,使用模拟量表(VAS,0分为无痛,10分为无法想象的最大程度疼痛)收集疼痛强度和不适感评分。


完成基线疼痛测试后,研究1参与者随机分为正念冥想组(n=20)和听书对照组(n=20),研究2参与者随机分为正念冥想组(n=17)、假正念冥想组(n=20)、安慰剂组(n=19)和听书对照组(n=19),共计37名参与者进行正念冥想,39名进行听书对照。其中,安慰剂为凡士林乳霜,参与者被告知乳霜有镇痛作用;正念冥想组全程由专业导师指导;假正念冥想组仅被引导进行深呼吸。


图片

疼痛特征反应


基于功能磁共振成像的MVPA,从3个维度对疼痛相关大脑活动进行分析:NPS表示由有害刺激引起的疼痛强度;NAPS表示能够预测疼痛的负向情感疼痛特征;SIIPS-1表示由安慰剂相关因素(如疼痛缓解期望、条件反射、感知控制和社会心理背景)驱动的疼痛。


将疼痛的大脑反应特征与主观疼痛报告对应,较高的NPS与较高的疼痛强度和不适感有关,NAPS仅与疼痛不适感呈正相关。


图片

NPS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安慰剂、正念冥想和假正念冥想都有显著的镇痛效果,疼痛强度和疼痛不适感都有显著下降,其中正念冥想比其他几种干预方式的镇痛效果更好,假正念冥想和安慰剂组的效果相似。


图片

SIIPS-1结果


但是根据MVPA结果,只有正念冥想显著降低了大脑的NPS和NAPS反应,安慰剂、假正念冥想和对照组都无法显著调节NPS和NAPS相关的大脑反应。安慰剂可以显著改善SIIPS-1,而正念冥想和对照组下的SIIPS-1没有发生显著变化。


总的来说,研究证明了正念冥想可以显著减少与痛觉驱动和负向情感维度相关的疼痛特征,而安慰剂仅降低了SIIPS-1相关大脑反应,没有对其他疼痛特征造成影响。


参考文献:

Riegner G, Dean J, Wager T D, et al. Mindfulness meditation and placebo modulate distinct multivariate neural signatures to reduce pain[J]. Biological Psychiatry, 2024.

本文作者丨王雪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