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南宁9月28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谢洋 实习生 郑全)“日均两万步,我已经连续四天在微信运动上霸榜第一了。”提起这几天的志愿服务,来自广西财经学院的大四学生杨子亿有些骄傲。本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前夕,杨子亿报名成为一名“小青芒”,经过培训上岗后主要负责贸易配对服务。
9月24日至28日,第21届中国—东盟博览会暨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简称“东博会”暨“峰会”)在广西南宁举行,890名志愿者“小青芒”分批上岗服务于东博会60个岗位,共同助力将本届东博会办成一届更具特色、更高水平、更有实效的盛会,为服务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贡专业的服务
“有没有更清晰明白地用英语表达?明天他们可能会问我什么问题?”一天的工作结束,杨子亿都在心里默默复盘今天的表现,为第二天的志愿服务做准备。“紧张得像是在备战高考英语。”
杨子亿负责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采购商进行需求对接,在她看来,东博会的志愿者代表着中国青年的形象,她希望通过流利清晰的外语表达,给外国友人留下一个好印象。
广西财经学院的王诗雨也这样认为,她负责带领采购商进行巡馆。为了服务到位,她提前熟悉每一条道路,直到脑子里能浮现出一张完整的地图,清晰标记出某个展区里有什么类型的展品。“我希望能让外国友人感受到我们志愿者专业的服务。”
在志愿服务期间,王诗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时候采购商刚刚到达展位,展商就已经惊喜地认出了对方,原来他们多次参加东博会,早已是好朋友了。
广西民族大学的“小青芒”常钰薪负责为参展商提供路线指引。志愿服务期间,常钰薪总会在兜里特意准备一些现金。有一次她偶然看到有客人急需人民币找零,她提前准备的零钱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兑换完零钱后,这位印尼客人想要跟我合影。”常钰薪感觉有些惊喜,没想到能收获到异国的友谊。
冉宇昕来自广西大学,她从事的岗位是上岗时间最长的客服中心,从9月16日开始上岗,一直到28日展会结束,她的中秋节也是在东博会的布展现场度过的。
“那天有许多工人师傅,也在加班加点地为东博会做准备工作,这里需要我们。”冉宇昕和她的同学们并不觉得孤单,中秋节当天也有不少布展人员前来询问路线,“大家感觉在一起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成为彼此交流对话的窗口
9月25日,中建八局广西分公司团委书记金正飞在位于南宁会展航洋城的城市志愿者服务站开展地铁公交线路咨询、导游导购等志愿服务,一名主动上前打招呼的越南友人让他有些出乎意料。
这位参加东博会的越南友人在缅甸经商时曾是中建八局在缅甸项目的供货商,看到熟悉的企业标志他觉得很亲切,便主动上前交流。分别时,越南友人给金正飞点赞,“你们中国人做起事来非常认真实在。”
“请问无人机在哪个展厅?”志愿服务期间,王诗雨被外国友商询问最多的就是高科技类的展品在哪里。她在心里估算过,大概每十个人里就会有七八个人提出类似的问题。
因为空暇时会帮忙给忙碌的展商送水送饭,如今她走在展厅里,经常会被大家“投喂”。“老挝的咖啡,马来西亚的榴莲。”经过几天的接触,王诗雨被外国友人的热情打动了,“他们待人友好真诚,大家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
最令杨子亿印象深刻的是智慧农业馆里展示的无土栽培技术,“小小的一个房间,竟然能种植几百棵植物。”这让她对“新质生产力”有了更加具象的了解。
9月26日下午,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崔熙佳刚刚结束了一天的志愿服务,在回去的路上打开了直播,忽然一条英文弹幕吸引了她的注意,打开主页才发现,对方是一名外国友人。
“明天就是公众开放日,他好奇地询问东博会有哪些好玩的。”崔熙佳立刻化身成一名专业的英语主播,详细地介绍了东博会的具体情况。“我一直想让更多的外国友人了解中国,知道我们在做什么。”
除此之外,崔熙佳还利用小红书、微信朋友圈等互联网平台帮助外国展商进行带货推广,“他们感觉特别惊奇,还给了我很多试用装,请我继续帮忙宣传。”
留学生杨海霞来自老挝,目前就读于广西民族大学中文师范专业。本次东博会,她作为志愿者服务于老挝馆的联络岗。
“我开口说家乡话时,老挝的展商震惊了一下,他们还以为我是中国人。”说到这,杨海霞笑了,有很多老挝人都问她的汉语在哪里学的,他们也想学中文。
看到东博会上有这么多老挝人来到中国寻求合作与发展,她感觉自己“来中国学习”是一项十分正确的决定。“我想在毕业后,把汉语教育带到老挝,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走近中国。”
接续奔跑的“小青芒”
“请问您是否需要帮助?”会展中心的泰国馆里,来自广西大学法学院的龚芯沅和来自泰国的展商进行交流。
这是龚芯沅第二次以“小青芒”的身份从事志愿服务了,去年9月,龚芯沅报名成为首届学青会的志愿者,如今站在东盟博览会的现场,再次听到别人喊她“小青芒”时,一种熟悉又亲切的感觉从心头涌起。
共青团广西区委广西志愿者指导中心主任周岚介绍,“小青芒”谐音“小青忙”,寓意小小的青年志愿者乐于帮忙,展现了八桂儿女开放包容、热情好客、能帮就帮、敢作善成的品格。“小青芒”原是去年在广西举办的首届学青会志愿者专属IP,学青会结束后,“小青芒”作为首届学青会留下的制度性财富,传承为广西青年志愿者的永久IP,也成了东博会志愿者的昵称。
去年担任学青会的演职志愿者时,龚芯沅每天早出晚归训练了一个多月,每天要把一个简单的动作重复成百上千遍,尽管感觉很累,但开幕式上大家合作完成一场完美的演出,听到看台上观众的呐喊和欢呼时,她突然感到奉献的意义,也开始爱上这种感觉。
从那以后,龚芯沅就热衷于从事志愿服务,听说东博会在南宁展开,她感觉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之前我是个内向的人,在一次次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我变得越来越开朗,也认识了更多的朋友。”龚芯沅说,“‘小青芒’这个称呼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去年第一次遇到外国人向自己问路,紧张到大脑一片空白,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口。”今年是冉宇昕第二年参与东博会的志愿服务,当时好在身边有位学姐及时为他解围,并鼓励他勇敢一些。
如今再和外国友人进行交流时,冉宇昕觉得自己“游刃有余”。“身边有不少第一次参加东博会的同学在上岗前会感觉紧张,”看见他们,冉宇昕总会想到去年的自己,也会上前鼓励他们,帮助他们,尽己所能为他们提供一些支撑。
“今年学校选派了114名志愿者参与东博会志愿服务,其中有22名志愿者连续2年参加东博会志愿者服务。”来自广西大学的陈晓江老师介绍说,同学们之所以乐于参与,一定是因为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意义和价值。
据统计,东博会举办21年来,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自治区教育厅、广西国际博览事务局等单位,从全区相关高校累计招募了26670多名青年志愿者服务东博会,接续奔跑的“小青芒”已经成为东博盛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和不可或缺的力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