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有着无与伦比的秀丽景色,同时也面临巨大的生态保护压力。位于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千百年来,沙漠随风向变化不断侵蚀绿洲,如何固沙治沙、锁住沙漠是新疆最大的生态课题。
环塔克拉玛干沙漠一圈的长度是3046公里,经过40多年的不懈努力,依托“三北”工程,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已经形成了长达2761公里的绿色阻沙防护带。
补齐最后的285公里“锁边固沙”工作,就能将塔克拉玛干沙漠围住,这一工程预计今年将全部完成。眼下进展如何?如何给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织就“绿色围脖”,完成“锁边”工作呢?
培育多种植物 挑选防沙“卫士”
上述285公里缺口分布在新疆喀什、和田、巴州等地,“锁边”工作完成后,就能将塔克拉玛干沙漠“锁住”,阻挡住风沙的侵袭。
总台记者 张敏:285公里的沙漠边缘怎么“锁”?植物是关键所在。
这里是位于新疆巴州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中的一个植物园,占地面积300多亩,里面生长着桃叶卫茅、小叶白蜡等200多种植物。研究人员会在它们当中挑选最合适的树种,移栽到广袤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成为防沙“卫士”。
有了植物,要想将沙漠边缘长期“锁住”,还需要可持续的治沙模式,那就是种植经济作物。
得益于农作物新品种的科研与培育,在新疆受沙漠侵袭严重的一些地方,人们开始推广适合在沙漠中生长的经济作物,让百姓在治沙中还有经济收益,推动社会对治沙事业的广泛参与。让治沙与经济收益互相成就,形成良性循环。
沙漠玉米试种成功 将大面积种植
总台记者 张敏:这里是新疆和田策勒县,历史上,因黄沙侵袭,曾三次搬迁县城,而这里也是285公里“锁边固沙”工作的重点区域。今年,策勒县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选育试种的玉米还有十多天就能收获了,适宜在沙漠中种植的玉米秆比较粗,上面都结出了3个以上的玉米棒。
这些大型的机械正忙碌作业平整沙地,试种成功的玉米,今后会被大面积种植在平整好的沙地里面。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这块看起来像“草原”的地方,就是在之前平整好的沙地里种植出的苜蓿,它们收获后,会被制作成饲草料。
受益于水利设施的技术升级,可以将天山融水储存在水库,再通过喷灌、滴灌等各种设施为沙漠里种植的各类防风固沙的植物、农作物浇水,陪伴它们成长。
在刻板印象里,沙漠是干旱的代名词,但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地下水却很丰富。在它之下三十多米,都是苦咸水,可以满足耐盐碱的植物需求。
在天山雪水浇灌下的耐盐碱植物,根系生长强壮后,就能自主吸取沙漠地下的苦咸水存活下来,繁衍后代,书写着生命的传奇。而这片贫瘠的土地也正因此焕发出无限的生机。
除了植物,光伏治沙的模式也应用到了沙漠中,光伏板减缓了沙子前进的速度,起到固沙效果。
从高空俯瞰,昔日的沙漠不仅有了绿洲,更成了旅游胜地。然而“锁边”工作仅仅是治沙历程中的初步阶段,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沙漠的彻底治理,还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长期坚持,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