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保山这个村荣获全国表彰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352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368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到表彰。其中保山市隆阳区芒宽乡芒宽村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
图片
芒宽村地处高黎贡山与怒山山脉的大峡谷之中,辖8个自然村、13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1030户3948人,居住着汉、彝、傣、傈僳、白等22个民族,少数民族占全村总人口的72.9%。2020年,芒宽村被省民委命名为第一批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2018年8月,位于芒宽乡芒宽村的集镇安置点建成,共安置群众2561人,其中,安置高黎贡山少数民族移民2510人,占安置点群众总数的98%,有傈僳族2159人、占86%,白族346人、占13.8%,另外有怒族、黎族、彝族、朝鲜族49人。
图片
近年来,芒宽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高黎贡山移民安置点工作,实施“五大工程”,持续推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画民族团结最大同心圆。实施“强基工程”,汇聚民族团结“主心骨”。
图片
2018年实施移民搬迁之前,895户4911名高黎贡山跨州市移民居住在高黎贡山海拔1200米至1500米的简陋的窝棚里,过着“刀耕火种”“靠天吃饭”的日子。芒宽村集镇安置点建成后,村党总支在安置点设立第五党支部,将21名搬迁党员一同“迁”到安置点,同时建设党员活动室,并实行一名党员联系一栋楼房制度,带头宣传方针政策、化解矛盾纠纷、整治人居环境,改变落后观念,破除陈规陋习。
图片
经过5年多来坚持不懈努力,移民群众逐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共同创建美好家园的新观念蔚然成风。在党支部的带领下,高黎贡山移民不仅从苦居深山到搬入集镇安置点,从破旧房屋到崭新楼房,还带领群众安居乐业,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实施“融入工程”,促进各族群众“大交融”。开展“平安家庭示范户”“人居环境示范户”“民族团结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大力宣传移民群众自力更生、脱贫致富、守望相助、团结进步的生动故事。常态化开展多层次多领域多样化的各民族交融活动,每年举办泼水节、火把节、阔时节等民族传统节日,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到文娱活动中,让各族同胞相互了解、尊重、包容、欣赏、学习、帮助。开展一系列传统节日文化活动,营造团结、和谐的民族氛围,架起各族群众的连心桥,不断促进各族群众思想碰撞、情感交流、文化认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制定修改村规民约,组建“红白理事会”“村民调解队”等自治组织,不断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以自治聚人心。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以法治安人心。同时,在安置点建立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引进保山市四叶草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
图片
5年多来,通过线上线下服务、固定宣传屏幕宣传展板、日常民俗节庆活动等,促进各族移民群众在文化、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入。实施“家园工程”,绘制精神家园“支撑点”。举办文化补习培训班,开展个人行为习惯培养、礼仪教育、国家政策、普通话学习等培训。针对少数移民群众语言不通问题,开设普通话培训班,让移民群众掌握必备知识,提升道德文化水平,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意识不断增强。
图片
在安置点建设“石榴籽”积分超市,将文明善行、环境卫生量化为积分,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实物的形式,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加强宗教事务法制化管理,通过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法宣传、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实行区、乡、村、组四级联动,挂钩帮扶包保到户,开展“三访四查五送”活动,引导移民群众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提振精气神,孕育新时代农村文明新风尚。实施“暖心工程”,增强移民群众归属感。
图片
抓好落户工作,让群众舒心。搬迁入住时,将所有移民群众全部落户于芒宽村,增强了各族移民群众对芒宽村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在安置点建成文化活动广场、红白理事会、警务室、农贸市场、卫生室、公厕等综合配套设施,为移民群众提供便捷公共服务。同时,整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文化传承、人居环境提升等各类资金1000余万元,用于移民群众后续发展支持。抓好社会保障,让群众安心。实现医保全覆盖,安置点符合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搬迁群众504户2561人,全部纳入参保范围。精准识别农村低保,纳入低保救助404户1291人,社会救助进一步完善。采取就近就便的原则,让搬迁点群众子女全部到公办学校就读,同步解决学生食宿、教材、衣服、体检等问题。实施“共富工程”,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
图片
引进峡谷明珠、金鑫沃土等农业龙头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形式,让移民群众共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建设规范化养殖千头牛场、万头猪场,挂钩伟农肉牛养殖、地福农业等养殖企业,依托优质肉牛、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企业每年分红合作社185万元,年底户均分红近1000元,带动移民群众积极发展产业。深化东西部劳务合作,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流动,在安置点1555名劳动力中,转移外出就业576人,实现空间、经济、文化、社会全方位嵌入当地。针对无法外出、年龄偏大等就业困难群体,引导峡谷明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盛荣制衣厂等经营主体,因地制宜建设就业扶贫车间,吸纳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同时建设咖啡加工、冷链物流、水果分拣3个扶贫就业车间,提供就业岗位,开发兜底就业公益性岗位1055个。
图片
通过社会保障、就业务工、公益性岗位、产业发展等,安置点移民人均纯收入从原来不足3000元,增加到2023年的14825元,增长近5倍。
开屏新闻记者 崔敏
图片由隆阳区委宣传部提供
一审 孙琴霞
责任编辑 罗秋旭
责任校对 杨飏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