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巨匠李苦禅之子李燕:继承家学 闻道勤行

图片


他是画家、老师、学者,也是艺术大师李苦禅之子。面对每个角色,他始终保持着学无止境的心态。他继承了父亲苦禅老人的衣钵,坚守着文人的底线,既不重复前人也不重复自己,他就是艺术家李燕。


9月29日19:30海南卫视《艺术与岛》,主持人丛薇将带我们来到艺术家李燕的工作室,一起聊聊他的艺术人生,回忆那些过去的往事。


2024年9月29日19:30播出

海南卫视《艺术与岛》


图片

▲《艺术与岛》栏目制片人、编辑、导演、

主持人 丛薇


图片

▲ 艺术家 李燕


图片

▲ 丛薇与李燕


丛薇:本期节目我将去拜访艺术大家李苦禅之子李燕,他自幼继承家学、文底深厚,深得父亲李苦禅大师亲授并继承了传统文人的画风。他注重知识修养的整体性,对经史、文哲、科技、民俗等杂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让我们一起走近李燕的艺术人生。

图片

▲ 李燕与父亲李苦禅


李燕1943年出生于北京,父亲李苦禅为他取名“燕”字,为“燕京”之意。作为国画大师的儿子,李燕在父亲的教诲中不断成长。如今虽已是耄耋之年,他回忆起往事仍滔滔不绝,家中墙上的照片也记录着那一段段珍贵的时刻。


图片

▲ 国画大师 李苦禅


丛薇:李先生,这些您父亲和友人们的合影弥足珍贵。


李燕:是的,在我工作室里挂的这些照片都是最具纪念意义的。


图片

▲ 李苦禅与徐悲鸿


李燕:这张照片是抗争胜利以后徐悲鸿院长奉命到北平接管国立艺专时与我父亲的合影。


图片

▲ 李苦禅与齐白石


李燕:这张照片摄于1926年,是我父亲与恩师齐白石老人的合影。我父亲是白石老人第一个登堂入室的弟子,这点在《白石诗草》第二卷中有诗为证:“余初来京师时绝无人知,独英也欲从余游。”意思是我刚到北京的时候没有知音,唯独李英(李苦禅原名)跟我游于艺。


图片


父亲李苦禅曾对李燕说:“在历史上,父子画家中儿子的成就往往超不过父亲,原因之一就是儿子被父亲的影响所遮掩,二是儿子没有超出父亲的艺术成就,亦步亦趋,如此在别人心中儿子就好像是父辈的附属品。”面对这个问题李燕并没有急于回答,而是打基础、下苦功、提高传统文化修养。随着时间的推逝,命运在李燕的身上显示出了一条继承父亲又不同于父亲的道路。


图片

▲ 李燕制作的系列片《胡同古韵》


李燕曾作为电视人制作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部包含京津各种弹唱曲艺的系列片《胡同古韵》,之后应多个电视台邀请作为撰稿人或嘉宾上镜,他所主持的文化艺术节目语言风格独特、文化底蕴深厚。


图片
图片


丛薇:我记得以前您在画画的同时还做电视节目。


李燕:当时央视海外部的负责人听我讲课,觉得我声音还可以,讲课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宽,于是我就参与了此事,后来还给了我一个版块当主持人。


图片


李燕:这是给文化部拍的一部教学片,把我父亲一辈子的教学技法都用彩色胶片拍了下来。拍摄的过程很辛苦,时间跨度从1980年直到1982年,从北方一直拍到南方,尤其是拍外景时老人已80多岁,付出了很大的劳动。这部片子全面展示了他的绘画技法,他画画是绝不保密的,他曾说过,“不当着人画画那是画家,我们作为教书匠必须让学生看到绘画的全部过程。”


图片


在李燕笔下,人物、山水、花鸟、走兽无所不能,他尤其擅长速写,这也得益于父亲李苦禅的教导。在李燕十一二岁时,父亲便让他去动物园写生,尤其是速写猴子、小鹿、松鼠、禽鸟等难以捕捉的动物。父亲说,“如果能够掌握这些灵动的动物,再描绘其他的题材就更方便。”


图片


李燕:我们要画群众喜闻乐见的题材、能够理解的题材,比如大家一到猴山会笑逐颜开,什么懊恼的事都抛在脑后,所以我就画猴子,这一画画了几十年。


图片


钟情于画猴这件事除了父亲的引导,也关乎着李燕的年少欢乐时光。小时候的李燕经常与伙伴们一起看杂耍、看孙悟空的大戏木偶,从画猴到做泥猴再到雕石猴,李燕乐此不疲。


丛薇:李先生,我走进您的工作室就想起了那个年轻的时代,当我还是小姑娘的时候咱们就一起做节目。


李燕:改革开放初期大家的思想和打扮还没有特别开放,那时我见到你穿得就像普通中学生一样。后来慢慢开放了,你再来我画室的时候穿着高跟鞋,优雅得体,我心想这还是丛薇吗,这分明是一位从年历上走下来的大美人。


丛薇: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您现在还在教学、画画,请给观众朋友们介绍一下现阶段的工作内容。


李燕:人生最大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总有一些有意义的事可以忙”,我现在兼中央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主要做文史工作。父亲这一代人的诸多社会关系能够展现我们的近代历史,而我手中掌握着第一手资料,比如刚有砖头录音机的时候我就录音,父亲讲课、会客或谈京戏的时候甚至还唱几句,我都录下来了。前几个月我刚整理完13万字的资料,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里有义务整理这些资料,将来别人要著作引用的时候就可以参考,我是第一历史见证人。


图片

▲ 李燕与父亲、母亲一起作画


少年时代的李燕得到了父亲苦禅大师的亲授,画了大量写生作品,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动物、人物、花鸟在他的笔下随手即来。1958年15岁的李燕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中央美院附中,三年后他又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李燕:当时我被分到中央美术学院花鸟科,那时已经实行分科制度了,我们在前三年学习了人物、山水、花鸟,学得很全面。父亲说过,“不要老临摹,要到大自然、到生活里去取稿,最好的方式就是速写。”他特别重视我的速写功底。唐代张璪的名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中了绘画的要害处,即造化就是大自然,大自然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图片


八年的科班教育使李燕有幸成为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等艺术大家的学生,得到了众多顶尖艺术家的指导。李燕在继承父亲艺术经验的同时努力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绘画面貌。如今李燕依旧在中国国家画院担任着教学工作,他称自己为“教书匠”,这也是父亲给他的定位。


图片


丛薇:我知道您还在中国国家画院教课,您的教学是怎么做的,跟您父亲学到了什么?


李燕:先父李苦禅老人给我们自己家的定位就是“教书匠”,在教学过程中他把一辈子的经验传授给了我,我也同样传授给学生。我在授课时常引用画论为学生们讲解,给他们说明出处以便于理解。比如这一段:“绘画特忌甚谨甚细,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其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这是禅语,意思是画画要形似,但是弄得甚谨甚细就没有必要了。不了解造型本身的细节,就没有发言权。我父亲生前也是这样的,他说写意画一入手要“意在笔先”。


图片


作为知名学者、文人,李燕涉猎广泛,在金石学、周易、戏曲、曲艺等方面都有颇深兴趣。他的“三平主义”格言也影响着很多人,即作为一个画家、学者、教书匠,要“以平常心做平常事,做平常人”。


图片


如今已经走入八十高龄的李燕老师仍在孜孜不倦地整理着齐白石 、李苦禅等一代大师的录音、文字、手稿等资料,希望他们的所学、所知、所得能够得以传承。李燕老师曾经说,“中国文化提倡‘通’,通学、通才不是学术形象的装饰品,而是要以报效国家为目的,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做出贡献就是我的成就感。”期待走过八十载的李燕老师爱心永恒、艺术常青。

——丛薇


李燕作品欣赏


图片

《哺幼图》

 李苦禅李燕父子合作

 1983年


图片

《猴乐图》

 68x48cm

 2003年


图片

《猴竹图》

 139×69cm

 2013年


图片

《石中猴眠图》

 138×69cm

 2015年


图片

《吾猴多娇图》

 138X69cm

 2016年


图片

《丰实图(三白猴)》

 97cm×77.5cm

 2020年


图片


《八哥玉兰图》

 34x34cm

 1971年


图片


《小猫》

 45.2x34cm

1973年


图片


《虎虎生机》

 94×86cm

 2004年



《事事大吉图(双鸡)》

 138×69cm

 2014年


图片

《芭蕉雄鸡》

138.5x69cm

 202016年


图片

《美集图》

 136x69cm

 2019年


图片

《荷塘八哥》

 2021年


图片

《燕之墨》

 69.7×69.1cm

 2022年


图片

《虎与虎》

 53×50cm

 2022年


图片

《龙年平安》

 68x69cm

 2023年


图片

《中秋夜景(兔)》

 138x69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