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亚洲心在欧:高加索之旅D5——格鲁吉亚葡萄酒庄、西格纳吉、第比利斯

图片

高山下的度假村

图片
让我想到孤岛惊魂的场景

图片

度假村的早餐自助,选择还算丰富

9月28日,从高加索山下的度假村醒来,准备随便逛逛。高山、溪流、绿树、古旧的汽车,空旷的土地,眼前的场景让我回想起游戏孤岛惊魂。除了我们以外,度假村里还有队韩国旅行团,在后面几天的旅途中,我们也碰到了不少韩国游客。

图片

阿塞拜疆北方的农田与河滩

图片
阿塞拜疆格鲁吉亚边境的通道

往西行驶一两个小时,到达边境,接下来要走差不多一千米才能到格鲁吉亚海关。进入格鲁吉亚,除了完全不认识的格鲁吉亚字母,还能感受到更明显的欧洲气息。相较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人大多长得更像东欧或北高加索人(阿塞拜疆偏伊朗、土耳其长相的较多,还有少数中亚长相的),除了四个十字架的格鲁吉亚国旗外,欧盟旗也随处可见。2023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建议给予格鲁吉亚欧盟候选国地位,不知什么时候它们才能圆欧洲梦。

图片

格鲁吉亚地图,红圈从左到右分别是舎基、卡希(今日旅程的起点)、西格纳吉、第比利斯、巴统、苏呼米,早在2000多年前,希腊人就在苏呼米建立了城邦

格鲁吉亚地陪帖木身材不高,虽然他只来过一次中国,也没有去学校专门学中文,中文却说得不错,还有独特的口头禅。帖木生于阿布哈兹的首府苏呼米,母亲是希腊族。在苏联时代,黑海沿岸的苏呼米是度假胜地,比如今热门的旅游城市巴统以及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富裕得多。但是在1992年,阿布哈兹的分离主义者宣布独立,和格鲁吉亚发生战争,包括帖木在内的许多格鲁吉亚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

图片

酒窖入口

图片
象征传统酿酒法的大陶罐


图片
下的葡萄田

格鲁吉亚是世界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地方,早在约8000年前,当地人就开始酿造葡萄酒,我们的第一站是葡萄酒企业Khareba公司的酒庄,这家公司约75%的葡萄园都在格鲁吉亚东部,特别是卡赫季(Kakheti)地区。卡赫季在很长时间里是个独立公国,前一天我们去的舍基也曾属于卡赫季。卡赫季有座始建于6世纪的大卫·加列加修道院(David Gareja),如今是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两国的争议地区,这也是苏联时代划界留下的“遗产”。

图片

酒窖入口的葡萄酒售卖处

图片

传统方法酿制葡萄酒用的陶罐

我们去的酒窖叫Kvareli,建于阿拉扎尼山谷(Alazani)边缘,1962年专为世界葡萄酒大会开放。酒窖凿于山中,原是防空洞,全长7.7千米,由2条主隧道和13条其他隧道组成。酒窖温度常年保持在12-16℃之间,为葡萄酒的储存提供了理想环境。入口处可以购买葡萄酒,选得好可以比国内网购便宜很多。

图片

葡萄酒隧道

图片

图片
传统酒罐


图片
帖木向大家介绍传统酿酒法

进入酒窖,由工作人员和帖木向我们介绍格鲁吉亚葡萄酒的历史。格鲁吉亚传统的葡萄酒由陶罐酿制,单宁含量较高,现代多采用橡木桶酿制,两种葡萄酒在这都可以买到。过去很多葡萄酒会储存于地下,进入酒窖工作的人要一直唱歌,以便让外人知道他们还活着。

图片


图片


在酒庄还可以品尝格鲁吉亚的葡萄酒和葡萄籽油,先喝白葡萄酒,再喝红葡萄酒。配了当地的面包和奶酪下酒,奶酪奶香味很浓,面包比较硬比较咸,可以蘸着葡萄籽油吃。

图片


返回出口,见到个穿着高加索民族服装的乐师,边上的传统乐器看起来还带点中东风。

图片


之后在酒庄享用了在格鲁吉亚的第一餐。主食是酒窖同款硬面包,也有和阿塞拜疆差不多的番茄黄瓜色拉和抓饭,抓饭汤汁比阿塞拜疆的多。另有红豆饼以及比较浓稠、重口味的炖肉(大概是Chakapuli)、炖内脏(大概是Khash),可能这种炖菜在格鲁吉亚的地位,就相当于咖喱之于印度。和高加索另外两国相比,格鲁吉亚菜比较舍得放香料,据说俄国人很喜欢格鲁吉亚菜,在高加索三国中,格鲁吉亚饮食也确实是最特别,最对我胃口的。

图片

路边看到的格鲁吉亚地毯

图片
挂在树上的Churchkhela,格鲁吉亚到处都能见到,之后再说

饭后前往Bodbe修道院,路上听帖木讲格鲁吉亚的故事。格鲁吉亚的英文名Georgia,传统上认为和基督教圣徒圣乔治有关,俄语名称源自波斯语词根gurğ,意思是狼。Sakartvelo(格鲁吉亚文:საქართველო),即卡特利人的土地,是格鲁吉亚人对自己国家的称呼,源自格鲁吉亚中部的卡特利地区(Kartli),中世纪时期,以卡特利为中心形成了统一的格鲁吉亚王国。

图片

远眺西格纳吉,远处的白云与高山相邻,连成一条线

格鲁吉亚的土地被群山分割,历来小国林立,冲突频繁,因此格鲁吉亚语的你好Gamarjoba,就有祝你胜利的意思(谢谢叫Madloba)。传统上,格鲁吉亚可以分成西部沿海的科尔基斯(Colchis,希腊神话里的金羊毛之地)和中东部内陆的高加索伊比利亚(Iberia,不是西班牙的伊比利亚)两部分。东西部之间有个山口相通,西部气候相对比较湿润,风景更好。

图片

Bodbe教堂

图片
修道院

图片

钟楼和修道院

到达Bodbe修道院,这座修道院全称bodbis ts’minda Ninos monasteri,圣尼诺Bodbe女修道院。圣尼诺是格鲁吉亚基督教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传说她在让格鲁吉亚人皈信基督教之后,来到Bodbe峡谷,并在这里去世。4世纪时,高加索伊比利亚的Mirian三世(祖上来自波斯)在圣尼诺的埋葬地修建了教堂和修道院,成为格鲁吉亚的基督教朝圣地,这里也是卡赫季国王的加冕地点。

图片
教堂马赛克

图片
教堂祭坛

图片

木雕门

1615年,波斯沙阿阿巴斯一世率军将Bodbe修道院洗劫一空。后来卡赫季国王修复了修道院,还成立了一座神学院。苏联时期,修道院被改为医院,直到苏联解体后才恢复,如今,Bodbe修道院是格鲁吉亚最大的宗教书籍存放处之一。

图片

图片


Bodbe修道院里面不能拍照,男性进去要脱帽,女性要包裹头发。教堂里面也不能拍照,但不妨碍在外面拍里面,这时长焦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从修道院可以俯瞰阿拉扎尼山谷,无遮无挡,心旷神怡。

图片

图片
西格纳吉的教堂

图片

图片

图片

街边的狗懒懒散散地躺着,高加索那边的狗都是如此的躺平

西格纳吉(Signagi)离修道院约2千米,海拔约800米,人口不到两千,是格鲁吉亚的旅游胜地,小镇的名字源自突厥语的syghynak,意思是庇护所。1762年,格鲁吉亚国王伊拉克略二世为西格纳吉修建了一座堡垒,以保护小镇免遭达吉斯坦部落的袭击。在沙俄时代,西格纳吉一度拥有近2万人口,其中超过一半是亚美尼亚人,他们掌握了这座城的几乎所有贸易和商业活动。

图片

Pirosmani为Sèvres创作的画作,wiki

图片
Pirosmani雕像

西格纳吉有个自学成才的画家——Niko Pirosmani,被视为稚拙派画家的代表(法国画家卢梭也属于此派)。传说他为了追求法国女演员Marguerite de Sèvres变卖房产,在女演员居住的房前铺了百万朵玫瑰,而女演员甚至不知道是谁送的花。后来,画家去世,卢浮宫举办了Pirosmani的画展,一个老妇人在上图画前驻足良久,开始哭泣,原来,她就是Sèvres。苏联时代的流行歌一百万朵玫瑰即以此故事为原型。

图片

镇中心的欧式建筑

图片


图片
Pirosmani画中的宴会,wiki

图片

tamada铜像

可能是因为Pirosmani的故事,也可能是因为24小时营业的婚姻登记处,西格纳吉又被称为爱情小镇。小镇的石子路起起伏伏,两边是红顶的房屋。镇中心有个喷泉,中间是象征葡萄酒酿造的陶罐。酒是Pirosmani热衷的题材,虽然他一生清贫,却喜欢描绘节日和盛宴。格鲁吉亚人在宴会喝酒时有个主持人,叫tamada,通常由年长者担任,负责敬酒和劝酒,在西格纳吉就有个tamada的铜像。

图片


tamada附近有个苏德战争阵亡烈士的纪念碑,上面刻满了圆圆圈圈的格鲁吉亚语人名。帖木介绍到,格鲁吉亚人的名字很容易区分,西部的结尾是利亚,中间的是泽,东部的是什维,所以斯大林(朱加什维利)、贝利亚和谢瓦尔德纳泽就分别来自格鲁吉亚的三个地区。造型奇特的格鲁吉亚字母可能诞生于5世纪,其起源至今还有很多争议(有人认为是亚美尼亚字母的发明者梅斯罗普·马什托茨创造的,但格鲁吉亚人不认)。

图片

图片

墨西哥餐厅

图片

纪念品画作

图片

印度游客

西格纳吉不愧是旅游小镇,我们在这碰到了不少中国游客,有跟团的,也有组队出游的,还有不少印度游客。如同国内的古镇那样,这里也有很多咖啡厅、餐馆,大多都有英文招牌,我甚至还在这找到了一家墨西哥餐厅。

图片

堡垒的一部分

图片

塔楼

图片

城门

图片
城墙

图片

图片

沿着城墙走,其实还是有点危险的,楼梯的台阶比较高,而且城墙很窄

西格纳吉的最后一站是堡垒。堡垒的外墙周长远远大于小镇本身,城墙为石制,虽然不厚,但依托地形,防御效果应该不差。

图片

随手捕捉教堂、城堡

离开西格纳吉去首都第比利斯,沿途农村建筑看起来比阿塞拜疆的农村残破,路上的车也要老旧一些。路上可以看到不少城堡、教堂、修道院,古建筑密度远比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高。

图片

即将进入市区

图片

图片
涂鸦

两个多小时后,来到第比利斯城郊,又看到了横跨马路的天桥,不过明显没有阿塞拜疆那么多,那么新,道路也逐渐拥堵起来。作为高加索最开放、最包容的国家,格鲁吉亚无论是乡村还是首都都能看到许多涂鸦,也是一种个人意见的表达。

图片

画风眼熟的居民楼

图片

体量特别巨大的公寓楼,感觉能住上千人,没查到名字

图片

医科大学

到达第比利斯,天色渐晚。这边的房屋明显比阿塞拜疆老,有许多苏联时代的居民楼,邻街的外墙也不像阿塞拜疆那么统一。路上和阿塞拜疆类似,也有不少药店,以及类似书报亭的售货亭。

图片


晚饭在第比利斯的一家中餐厅,叫新亚餐厅,口味偏北方的中餐。跟团旅游十几天,为了满足游客的准备,一般都会准备几次中餐。看到熟悉的中餐,大家吃起来显然更有兴致了。

图片

酒店

图片

破破的街道和金碧辉煌的圣三一教堂,有点赛博朋克

晚上住在brim宾馆,TripAdvisor上排名第比利斯特色旅店的第3名,工业风的装修很有特色。宾馆每层都有个书架,阳台视野开阔,可以环顾全城。一进宾馆就听到了熟悉的乡音,原来正好有个上海旅行团要离开第比利斯。我们住在四楼,楼上是个餐厅,年轻人彻夜蹦迪,不愧是自由之城。据说第比利斯的夜生活很发达,还有多个lgbtq+地下场所。

来宾馆时不慎丢了个水壶,在懂中文的热心格鲁吉亚大叔帮助下从车底拿回来了。

图片

第比利斯夜景

图片

远处的电视塔

图片

夜晚的母亲堡垒

来到阳台,前面对第比利斯城建的坏印象一扫而空。灯火通明的夜晚,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建筑看似杂乱地沿着山坡与河流排列,远处的母亲堡垒也亮着灯,给第比利斯镶上了一圈金边。第比利斯是一座山城,城市最低处海拔380米,最高处770米,起伏的山地让建筑更加错落,为城市的远景增色不少。

图片

格鲁吉亚典礼宫

我们住的宾馆就在格鲁吉亚典礼宫隔壁,这是格鲁吉亚举行国家典礼的场所,曾是格鲁吉亚总统府,再往前则是沙俄时代帝国宪兵队的驻地。2009年,这座建筑在时任总理萨卡什维利的倡议下被改为典礼宫。我们去的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前夜,典礼宫后面飘来一个热气球,如同一轮满月。

图片

图片

夜晚的圣三一大教堂

图片

第比利斯为数不多的玻璃幕墙摩天楼,前景是第比利斯的公共服务大厅,上面挂着象征格乌友谊的国旗

图片

库拉河两岸

那么真正的月亮在哪里呢?就在宾馆的另一个阳台方向,被层云遮蔽。从这里可以看到第比利斯的地标圣三一教堂,我们后面会专门去,今天的旅程就到此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