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连级间分离都拍到了,菲律宾人拍“东风导弹飞向太平洋”

我国第二次洲际弹道导弹全射程发射任务结束已经有几天了,但此次任务带来的影响力还在持续扩散。近日,一段据说是菲律宾吕宋岛上的人拍的东风-31AG视频在网上传的相当火热,这段视频的确很有意思,他们甚至拍到了导弹级间分离的画面。

图片

此时导弹处于有动力飞行的“上升段”,发动机羽流已经呈现扩散状,这是高空的稀薄大气所致。

图片

图片

还有这壮观的“火箭云”,这是导弹固体火箭发动机燃料燃烧后残留在大气中的颗粒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

图片级间分离瞬间

完成级间分离之后,导弹持续加速上升,当第三级发动机关机时导弹就将达到它的最大速度,这种射程接近1.2万公里的洲际导弹的弹道顶点高度通常在1000公里左右,比我们国家的大型载人空间站飞行高度还要高得多。

这里说个题外话,1000公里左右的高度区间也是“中段拦截导弹”设定的高度指标,中段拦截首先考验的是高度到达能力。比如美国GBI中段拦截弹的飞行高度就大于标准3型中段拦截弹,拦截弹能飞多高,决定了它能拦截何种射程的弹道导弹。

抵达弹道顶点之后在重力作用下高度开始下降,下降至一定高度时,战斗部调姿,并与末级火箭分离,准备再入大气层。

图片

图片

不同于载人飞船返回舱的半弹道式再入,洲际弹道导弹的战斗部是典型的弹道式再入,相较于载人飞船返回舱可产生升力作用的半弹道式再入,弹道式再入并不产生升力,只有阻力,过载值比较大,与大气摩擦产生的热量也更大,此时战斗部外壳上的隔热材料将烧蚀气化,带走热量,进而发挥隔热作用,以使战斗部内部设备温度处于正常值。

图片

再入大气层之前洲际导弹飞行在真空环境中,没有阻力,所以速度比较高,再入大气层之后速度会急剧下降。

以往有些人以为再入大气层之后速度会持续提升,这是错误的,因为稠密大气层是天然的减速场,此阶段也被称为“气动减速段”。神舟载人飞船、嫦娥五号返回器、嫦娥六号返回器……这些都是将此阶段视为天然的减速场,可以削减90%的再入速度。

洲际导弹当然也会受到气动减速段的影响,进而大幅削减再入速度,通常在再入大气层入口阶段的速度如果是超过20马赫,那么当战斗部穿越大气层,抵达目标上空时速度通常会削减至6马赫左右。

图片

大气层对于跨洲际打击武器而言,其实也是利好,因为如果是双锥体或乘波体弹头就可以发挥在大气层中的升力控制作用,进行弹道轨迹的重塑,以躲避敌方雷达探测或防御武器的拦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