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济南市天桥区制锦市街道(以下简称“街道”)把品质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党的建设、项目建设、基层治理和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大统筹谋划、梯次推进力度,全力打造“实力制锦”“活力制锦”“魅力制锦”,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街道坚持文化建设与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同频共振,加快鲁丰1908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推动打造集科技创意、文化休闲、赏住游乐为一体的高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同时,以“铜元局”“于家桥”历史文化景点为中心,引进“泉小巷”文创体验店等商业形式,在周边配合打造网红墙等IP地标,激活文旅经济“一池春水”。
街道依托五龙潭金融创新产业园引领集聚效应,以国网英大(济南)金融中心为支撑,大力发展金融专业园区产业链群,推动金融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建立健全英大系企业“街道—社区—网格”三级服务网络和“周见面”制度,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目前英大财险等7家英大系企业顺利入驻,成为区金融总部经济、楼宇经济新样板。
同时,街道发挥铜元局前街区位、环境优势,对铜前高端商务区及周边10000平方米闲置房屋楼宇进行整体策划、提升、推介,同步精准招商,带动街道经济整体提档升级。将铜元大厦一楼打造成为集群众服务、商品展会、项目对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务平台,更加便捷地为铜元大厦 后期运作提供服务。
街道打造“红传制锦”党建品牌矩阵,推动“五化协同”“六联六享”等党建品牌升级、推广、转化、应用,建立“网格提事、居民议事、联动办事、群众评事”的参与式社会治理新模式,更好发挥基层组织议事中心、宣传中心、学习中心、活动中心作用。今年以来,围绕停车难、楼顶漏水等问题,开展议事会15期,为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提供坚强保障。
街道培优“文韵制锦”文化品牌,创新“旅游+文化”新路径,深入挖掘泉水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金融文化、市井文化等优势资源,形成“名人足迹游制锦”红色研学线路、“百年制锦风云”寻访民族工商业等富有天桥特点、制锦特色的系列文旅路线,进一步营造浓厚文旅氛围;优化“宣讲+文化”新体验,组建“制锦之光”宣讲团,开展进社区、进乡村、进企业“三进”宣讲活动38场次,宣讲好、解读好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切实形成“人人都是制锦宣讲员”的良好氛围;探索“云上+文化”新模式,借助“线上直播+线下打卡”模式,扩大招引吸引力、聚合力,着力赋能制锦市文化创意街区暨泉水博物馆项目建设。
街道持续擦亮“适享制锦”环境品牌,聚焦“15分钟便民服务圈”需求,提升改造制锦市街社区居委会,整合党员活动室、红色议事厅等各类功能区,打造“嵌入式”服务综合体;紧盯改善民生福祉,构建便民服务、助餐助浴、托管托育等立体式服务矩阵,助护“一老一小”服务群体;开设幸福制锦社区直播间,吸纳“社区达人”“公益带头人”等力量,开展“就业指导”“健身跟练”等教学服务,举办线上直播近30场。
整治改善街巷环境。街道以改造铜元局后街为契机,打好道路整治、立面美化、河道修缮、秩序治理等“组合拳”,清理占道经营140余处,规范经营200余家,确保辖区秩序规范、环境创优达标。对辖区内部道路进行综合整治提升,营造“一步一景观、处处制锦情”道路通行体验,扮靓扮美天桥东大门关键要道。
持续强化社会治理。探索“党建引领、政府主导、业主自治、多方联建”治理工作体系,明确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联合“双报到”单位、驻地单位发挥资源优势,建强红色服务驿站、红色物业窗口、“红管家”议事厅等基层治理工作载体,协调解决危墙整修、车棚改造等24项民生实事,实现居民有需求、街居有响应、工作有成效。
塑强干部队伍形象。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系和推进机制,构建“全生命链条”干部培育体系,为各层次干部精准配备“成长导师”,采取“学、考、谈、评”四步走方式,立体化提升干部综合能力素质。举办“‘制’洁行廉”教育活动周、“制锦大讲堂”“制锦有我赶超提升”社工大比武等系列活动,通过书画展览、文艺汇演、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等形式,助力提升街道干部为民服务水平,打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大众新闻记者 孙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