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遗产”多强大?后代吃了2000多年:第77代孙出生就是巅峰

历代王朝为强化国家思想和象征的需要,纷纷尊孔崇儒,不断对孔子追谥加封,对孔子的后裔也是不断封官赐爵,待遇优厚。

从汉高祖十二年刘邦途径鲁国,封孔子九代孙为 奉祀君 开始,孔子的后裔以圣裔为尊,爵位日渐显赫,经久不衰,传世延绵,号称为圣府天下第一家。

北宋以降,衍圣公封号一直沿用,至于1935年,七十七代孙孔德成为至圣先师奉祀官为止。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孔子的这位第77代嫡孙,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代“衍圣公”,也是第一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风雨一杯酒,江山万里心”,孔德成的人生命运在中国现代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


图片


末代衍圣公孔德成,号达生,出生于1920年2月23日。

当时,正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社会上反孔批儒的风潮此起彼伏。

但在北洋政府的眼中,儒家思想仍是维系人心、立国治政的重要手段。所以,孔德成的出生自然会引起各方的关注。

此前一年,孔德成的父亲孔令贻,在进京探望岳父的途中不幸身染重病,岌岌可危。

当时,他还没有子嗣,只有侧室王氏已有五个月身孕。因此,整个衍圣公府(孔府)都把希望寄托于此。

孔令贻在给大总统徐世昌的“遗呈”中说:

“倘可生男,自当嗣为衍圣公,以符定例。或如生女,再当由族众共同酌议相当承继之人,以重宗祀。”

由此可见,衍圣公传承不仅象征着“圣系”不绝,更关乎祀典,意义重大。


图片


当孔德成出生消息传出后,“衍圣公”确定后继有人,山东曲阜全城鸣放鞭炮庆祝,北洋政府也鸣放礼炮13响。

出生百日,尚在襁褓之中的孔德成便袭封衍圣公,象征着国家道统延续,斯文承传。

这种观念,正如孔子第七十代世孙所说:

“至圣先师后裔当存圣贤之心,行圣贤之事。……学问日进,品行纯谨,不坠家声,即所以报国矣。”

虽然时事已经不同,但统治者对于衍圣公的期许并没有改变。

因此,孔德成在孔府的安排下,读书习礼,勤求学问,希望将来能够“诗礼有闻,教宗光大”。

然而,风起云涌的反孔思潮时时冲击着社会,作为变通,1935年1月,孔子后裔“衍圣公”的称号被废除,改称“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当年7月8日,孔德成赴南京就任。

至此,延续近千年的“衍圣公”封号走向终结,成为历史。


图片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日本加快侵华步伐,并于次年成立“伪满洲国”。为了在华推行奴化政策,日本侵略者采用“尊孔”的策略,想方设法利用孔德成的身份符号。

1935年,日本政府邀请孔德成前去日本参加孔庙落成仪式,但孔德成拒绝前往。

其后,日军又来到曲阜发出宴请,孔德成又写下一首诗拒绝:

“余病未能延国宾,云涛万里聚风萍。

江川洙泗源流合,况是同洲岂异人。”

其意坚志决,表达了明确的民族立场。

“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10月,济南即将沦陷。当时的省立图书馆为了保护珍贵的古籍,想要将其转移到曲阜奉祀官府。接洽之后,得到孔德成的慨然应允。

也正因此,山东省立图书馆的大量珍贵书籍和文物幸免毁坏,得以完善保存了下来。


图片

曲阜陷落前夕,孔德成取道徐州,南下抵达汉口,并在汉口发表了抗日宣言,谴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此举得到了各方人士的支持和赞许。

孔德成后来又西迁至重庆歌乐山,虽生活清苦,但读书研学,不坠家风。抗战胜利后,孔德成仅在1947年短暂回到曲阜一次。1949年3月,孔德成在结束旅美游学之后直接赴台。赴台之后,他登上了讲台,教书育人。

上世纪80年代后,孔德成的子女先后回到故里,祭祀先祖,而在大陆的学者、亲人也纷纷到台看望孔德成。可惜的是,直到2008年病逝,孔德成始终没有再回到故乡曲阜。

所幸,几千年来的儒家文化已深入每个中国人的心里,孔德成也经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