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成免费“牌馆”:长期霸座不消费,侵犯商家利益

全文1745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浙江绍兴嵊州宝龙广场一家星巴克咖啡店门口长期出现大爷大妈占座不消费的现象,引发争议。

02星巴克员工表示,门店门口的外摆区也是他们的经营场所,允许顾客临时休息。

03然而,长期霸座不消费的行为侵犯了商家的利益,影响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

04有消息称,竞争对手可能雇佣大爷大妈在星巴克门口捣乱,但尚未得到证实。

05专家建议商家在无伤大雅、合乎基本礼仪的情况下,可以容忍“蹭座”,但需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9月24日,有网友发视频称,在浙江绍兴嵊州宝龙广场,一家星巴克咖啡店门口坐了许多大爷大妈,星巴克员工报警进行驱赶。乍一看,似乎星巴克不近人情,但细细辨析可知,这种认知未必合理。

星巴克嵊州宝龙广场店工作人员表示,门店门口的外摆区,也是他们的经营场所。如果顾客临时过来休息一下,他们是准许的,平时老人们在店里坐一坐,他们还提供水和纸巾。如此说来,星巴克不仅没有慢待这些“闲人”,反而礼遇有加,这样的商家可谓彬彬有礼,称得上是良心商家了。

应该明确,商场里门店外一定范围的空间,不同于一般的公共空间,其所有权属于商场的业主。而商场管理方通常会在收取一定费用后,允许商家在外摆区经营。

也就是说,外摆区也是经过商场所有者和管理方同意由商家使用,并且交了租金费用的。商家拥有外摆区的经营权。在商言商,商家开门做生意,依规用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接待客人、做好服务,这是核心生意经。为了获得这些场地的经营使用权,商家是掏出真金白银来的。也就是说,当商家对于临时休息一下的顾客给予善待时,这也意味着商家作出了利益让渡,甚至可以说是作出了某种牺牲。对于商家的这种好意,大爷大妈本应怀着“感恩”之心接纳,并回报以礼貌和客气。

当然,2024年5月,也有报道指出,有人在星巴克外摆的座位上“刚坐下一分钟就被劝走”,“消费入座”机制引来热议。老实说,这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店家正处于忙碌状态,座位相对“稀缺”,那么这种劝离是可以理解的。而如果店家确实有苛刻或无理要求,也会影响顾客对于品牌的印象。

就我的个人体验而言,我在星巴克、肯德基等商家门口都小坐过。前提是店家当时不忙,门口的空位也没什么人去坐。如果赶上商家的生意高峰期,不消费,我是不会去挤占店家的资源的。为了减少内心的“负疚感”,在用时较长的情况下,我还会点一杯东西,聊作弥补。这种情境下,人和店家实际上形成了一种情义上的默契——我相信店家会允许我短暂停留,店家也知道我不会过分。这种默契,其实是一个社会应有的道义或伦理的一部分。

但令人遗憾的是,现实中,利用商家的“好说话”而过度索取利益的现象频频出现。以前述事件为例,令人惊诧的是,这些大爷大妈不仅没有展现出应有的修养,反而将商家的运营场所视为自家的地盘——每天有很多老人坐在外摆区座位上打麻将、打牌,严重影响正常顾客。“有顾客来了,让他们让一让他们也不让。”这样的表现何止过头,已经侵犯了商家的经营权。

有人说门口占座的大爷大妈是“潜在”的客户,因而坐在位置上貌似也有合理之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大爷大妈可不是偶尔为之,而是长期这么“干坐”而不消费,他们是不是“客户”,并不难辨析。

还有消息指出,该星巴克店门口的乱象,有竞争对手雇佣大爷大妈“捣乱”的因素。如果此言不虚,那么这种长期恶意霸占商家经营场地的做法就实在太恶劣了。商家之间存有市场竞争很正常,要想分出胜负也只能凭借正当手段进行博弈,而不是使出下三滥手段暗斗。当然,这一点尚未坐实,也就不必展开。

无论何种因素导致的星巴克门口乱象,长时间霸座不消费不仅侵犯了商家的利益,也侵犯了其他消费者的利益。大爷大妈如此霸座,势必令一些“刚性顾客”失去了座位,给他们制造了困扰。5年前就有报道,湖北武汉,水岸国际的一家星巴克门口,本是提供给消费者使用的星巴克餐桌,却被大妈大爷坐得满满当当。目击者称,近几周他们几乎每天晚饭后都会过来占座而且不消费,不仅令店员困扰,想到星巴克消费的人找个空座也很难。

霸座现象如此“豪横”,经过网络传播,形成了不佳的社会观感,让公众感到不自在。我们所言的社会进步,是一个笼统而复杂的体系。就人们的体验而言,每一个人保持起码的边界感和耻辱心,是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表现。换言之,我相信更多人并不希望被这类乱象搞坏心情,他们希望这类事件少一点更少一点,也希望有些人能知错就改,不要表现出“浑不吝”的一面来。

毫无疑问,对这种行为不能纵容,必须表达反对态度。商家愤而报警,是合乎法理的。事实上,在警方的调解下,“大部分老人离开了现场”。而这个描述也反映出一种骨感的问题存在:依然有少数人选择不“撤退”,继续对商家的经营造成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如何捍卫自身合法利益,有关单位和部门如何帮助商家维权,也值得费思量。

当然,在无伤大雅、合乎基本礼仪的情况下,这种“蹭座”并非完全不可。可是一旦“蹭座”者无视店家的利益诉求和正当反馈,自认有理,甚至对着干,那就不仅体面尽失,也可能成为旁人眼里的另类。

说到底,在公共场所,我们的行为需要严守基于法理的底线,需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这将决定我们究竟是不是一个文明人、是不是一个值得他人敬重的人。如果因为在此类“小节”上失了分,而导致自身形象受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伍里川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