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扬鞭启新程——陆良县活水乡黑木村乡村振兴工作纪实

每天清晨,手脚勤快的李家娣便拿着扫帚、提着撮箕打扫房前屋后的卫生,随后又把自家门前村庄水泥路上的牛屎羊粪清理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邻居资月琼、李美苹等女同胞也不约而同地出来打扫卫生,她们不仅自扫“门前雪”,而且管好他人“瓦上霜”……这是陆良县活水乡黑木村提升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呈现出来的一个喜人变化。

抢抓发展机遇—— “土鸡”变成了“金凤凰”

由于受客观自然条件限制和群众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无论走进哪个村寨,缺乏整体规划,环境卫生始终没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在当地群众看来,黑木村要想彻底改变脏乱差模样,不知要到何年何月?

然而,事情却在2018年出现了转机,随着阿岗水库动工兴建,位于篆长河边上的大泽德、小泽德2个自然村需要实施整村搬迁。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黑木村党总支、村委会在县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视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在怪石林立的喀斯特地貌上炸山垒石,建起了2个统一布局、美丽宜居的新村庄,如期完成了556户1975人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随后,他们又马不停蹄地争取国家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和乡村振兴建设项目,累计整合资金9000多万元,实施整村推进“一盘棋”,不仅饮水、道路、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将环保、绿化、亮化、美化等一批附属工程全面推进,同步配套建设了篮球场、足球场、村民活动室和群众文体活动小广场等。行走在干净整洁的村庄道路上,看着一排排整齐新颖的安置房,想着黑木村短短几年来翻天覆地变化,老党员资谷双感慨地说:“黑木村能够‘土鸡’变‘凤凰’,一靠党的政策好,二靠顺势抓住了发展机遇,三靠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强。”

图片

烤烟是村民们的经济支柱。

释放要素潜力——“石旮旯”生出“金元宝”

黑木村民委员会地处喀斯特地带,石漠化比较严重。如何在贫瘠的土地上书写出乡村振兴的锦绣文章,成为黑木村党总支“一班人”常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一场大考。

在考“五分”和交“白卷”之间,黑木村党总支作出了自己的抉择。积极争取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夯实农业生产根基,让贫瘠的红土地释放潜力,焕发出勃勃生机。随着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实施的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阿岗水库中型灌区光伏提水工程的相继实施,清澈的阿岗水库之水从低处流向高处,源源不断地注入到成百上千个水窖中,确保1.2万亩烤烟和8000亩玉米能够在最佳节令内栽种。同时,着力推广烤烟“穿营养服”“盖航空被”“喝自来水”等一些提质增效的关键性技术,让全村1.2万亩烤烟年产值达到6700多万元,平均亩产效益超过5000元,成为陆良县名副其实的“烤烟生产第一村”;在种植模式上,打破当地单一的烤烟种植习惯,重点推广烤烟、玉米轮作模式和烤烟、豆类套种模式,实现了从品种单一向种植多元的转变,开辟了全新的增收渠道。

图片

跳起彝家舞。

营造和谐氛围——“干亲家”画出“同心圆”

黑木村民委员会居住着汉、彝、回三个民族,其中汉族 1447户、彝族143户、回族82户。长期以来,三个民族如同石榴树一样,世代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

为了让各民族兄弟共同繁荣进步,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民族团结一家亲,黑木村党总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首先,养成相互尊重包容的习惯。对于各民族的传统习俗,黑木村群众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相互尊重和包容,做到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特别是当地汉族、彝族、回族同胞都十分喜欢打“干亲家”,就像纽带一样把三个民族同胞牢牢地系在一起。其次,搭建互相融合的平台。在村中人口比较集中的地方建设1个红色文化主题公园、5个健身小广场、3个文化长廊等一批文化服务设施,让群众休闲娱乐有去处。同时,充分利用春节、元宵节、火把节等节日,有针对性地组织群众开展篮球、广场舞、大三弦舞比赛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又增强了兄弟民族之间的情感交流。最后,构建全新的乡村治理格局。充分发挥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优势,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乡村治理网络体系,基层治理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一年比一年强,群众满意度一年比一年高。

顾贵明  张玲芬  饶林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