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青睐的上流水果,在我国刚火了几年,如今却凉凉了,咋回事?

当我们提及葡萄柚,很多人可能会自然而然地将其归类为柚子的一种。但事实上,葡萄柚并非单一柚子品种的代名词。
葡萄柚的世界其实相当丰富多彩。它不仅包含了白(黄)肉型的品种,还有红肉型的品种供我们选择。例如,在市场上备受瞩目的“南非红宝石西柚”,便是葡萄柚家族中的红肉型代表。

图片

葡萄柚背后的故事
葡萄柚这一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柚子品种,并非原产于我国。实际上,它的故乡位于加勒比海附近的巴巴多斯岛。科学研究表明,葡萄柚可能是柚与甜橙的自然杂交后代。
据考证,在大约17世纪,有航海家将东方的柚子和甜橙带至巴巴多斯岛。在独特的气候条件下,这两种水果通过自然杂交,逐渐演化出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葡萄柚。
然而,关于葡萄柚的起源,科学界并未达成完全共识。有部分科学家质疑上述观点,他们认为葡萄柚的形成可能与东方的柚子和甜橙并无直接关联。
在我国,葡萄柚的引种历史相对较短,商业化种植更是近年来的事情。目前市面上常见的葡萄柚品种,多数是从美国引进的“美系葡萄柚”。
这些品种包括但不限于红马叙葡萄柚、汤姆逊葡萄柚、鸡尾葡萄柚、星路比葡萄柚以及邓肯葡萄柚等。

图片

葡萄柚虽然原产于巴巴多斯,但其商业化种植和品种改良的历史却主要发生在美国。这背后的原因颇为有趣。
起初,在巴巴多斯,葡萄柚并未被当作普通水果对待,反而因其独特的味道和外观被称为“禁果”。这种特殊的称谓限制了其在当地的普及和推广。后来,虽然巴西成功引入了葡萄柚,但同样没有实现商业化种植。
转折点出现在葡萄柚被引入美国之后。在这里,葡萄柚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培育。借助先进的育种科技手段,美国科学家对原始葡萄柚品种进行了精心改良,培育出了一系列适合商业化种植的优良品种。
例如,2007年,美国德克萨斯州通过突变育种技术成功选育出了Rio Red葡萄柚,其果肉和果汁均呈现出诱人的深红色。
除此之外,其他许多葡萄柚品种也都是通过人工科技育种得到的。在美国,葡萄柚种植业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产量巨大,市场需求旺盛。水果市场上,葡萄柚备受推崇和青睐。
历史上,葡萄柚曾被视为美国的“上流水果”,深受上层人士喜爱。追求时尚的美国消费者也纷纷追捧葡萄柚的风味。在美国柚子市场中,葡萄柚的地位可谓“名列前茅”,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图片

在我国刚火了几年的葡萄柚,为啥如今却凉凉了?
我国作为柚子生产大国,每年的产量都非常可观。然而,细心观察会发现,占据市场主流的并非葡萄柚,而是诸如沙田柚琯溪蜜柚等原产于我国的传统柚子品种。
葡萄柚虽然早在近90年前就被引入我国,但在随后的漫长岁月里,它在四川、重庆、广西等主要产区的种植并未取得显著进展。这段时间内,葡萄柚似乎在市场上默默无闻,鲜有人问津。
直到近年来,葡萄柚突然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好景不长,葡萄柚的热度似乎又在逐渐消退,到今年,几乎凉凉了。

图片

回顾过去几年的市场行情,葡萄柚的价格经历了显著的起伏。在行情较好的年份,葡萄柚的产地收购价格一度高达6-10元/斤。
然而,近两年来,这一数字已跌至3-4元/斤,而在产地市场,价格更为低迷,许多产区的葡萄柚售价仅在1.5-2元/斤之间,某些品种甚至难以突破1元/斤的大关。(注:此处批发价格以北京新发地市场的葡萄柚批发价格为参考,不同品种和产区的葡萄柚价格存在差异。零售市场价格较为混乱,不易作为准确参考。)
仔细算来,葡萄柚在市场上掀起的热潮仅仅持续了五六年时间,远未达到如阳光玫瑰那般的“爆火”程度。
如此短暂的热度过后,市场行情便迅速“降温”,实在令人感慨万分。葡萄柚的市场表现恰似经历了一场短暂的春天,转眼间又遭遇了“倒春寒”,让整个行业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图片

这是咋回事?葡萄柚的行情为何会凉?
要探究葡萄柚市场行情逐渐冷却的原因,我们首先需要回顾它是如何走红的。
在2013年至2016年期间,我国的葡萄柚产量相对较低,市场上的葡萄柚供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进口。这一时期,葡萄柚的零售价格居高不下,使其成为一种颇具时尚感的“洋水果”。
与此同时,西方诸多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等的消费者都在享用葡萄柚,这种国际趋势也影响了我国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他们或许出于好奇,想要“尝个新鲜”。
正是得益于当时崇尚“洋水果时髦”的消费氛围,葡萄柚在国内市场逐渐崭露头角,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水果的本质是食用,而非炫耀的资本。一个水果能否持续受到追捧,其核心仍在于自身的风味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味蕾需求。

图片

葡萄柚的风味在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度存在差异。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葡萄柚可能因其特有的风味而受到欢迎。然而,对于我国消费者而言,葡萄柚的风味是否合适呢?
葡萄柚引入我国多年,但国产葡萄柚的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葡萄柚具有较为明显的酸涩味和苦味。尽管其甜度也不容忽视,但这种酸涩苦味的组合是葡萄柚品种固有的特性。
西方消费者往往更偏好这种带有“酸涩味”的水果,而我国大多数消费者则倾向于口感较为柔和、甜而不腻的水果。
当然,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一代的消费者中也出现了喜欢酸涩口味的趋势。然而,总体来看,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力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在风味层面,葡萄柚未必能完全契合我国消费者的口味。
在美国,作为葡萄柚的主要生产国,大量葡萄柚被用于加工成果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酸涩味稍浓,也不会构成太大问题,因为可以通过添加糖分来调整口感。这种做法在美国水果加工行业中相当普遍,如西梅、李子、酸苹果等水果也常被用于加工。
相比之下,我国的葡萄柚多数情况下是作为新鲜水果直接食用的。这样一来,其风味上的缺陷可能更容易被放大,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因此,从风味适应性的角度来看,葡萄柚在我国市场确实面临一定的挑战。
关于葡萄柚的问题,其实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
首先,跟风种植的现象日益严重。以往,像国内的沙田柚、琯溪蜜柚等传统品种虽然产量较大,但市场价格一直不尽如人意,种植收益也相对较低。因此,当葡萄柚因高价而备受瞩目时,许多种植户纷纷转而种植葡萄柚,导致产量迅速攀升。这种跟风现象在水果产业中并不罕见,且解决起来颇具难度。
其次,抢早采收的问题也亟待关注。有些种植户为了抢占市场先机,会在葡萄柚尚未完全成熟时就提前采摘。这种做法无疑会影响葡萄柚的风味,使其酸涩味更加突出,进而损害葡萄柚的整体口碑。
试想,如果消费者花费三四十元购买了一个大柚子,切开后发现口感极差,他们下次是否还会愿意购买呢?毕竟,这不仅仅是几毛钱或几块钱的小事,而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如果葡萄柚口感不佳,消费者自然会失去购买的兴趣。

图片

葡萄柚的出路在哪?
我们并非对葡萄柚的前景持悲观态度,而是指出其市场热度有所减退。
从当前的市场行情来看,葡萄柚中的某些“新品种”依然在众多柚子品种中脱颖而出。这主要是因为当下的柚子市场正处于一种“缺乏领军品种”的尴尬境地。尽管葡萄柚的价格相对较低,市场行情也不如从前火爆,但其他柚子品种的状况也同样不尽人意。
或许,消费者仍在期待一个更加出色的柚子品种出现。就我个人观点而言,葡萄柚若想实现更好的发展,未来可能需要注重品牌建设。不应再将所有葡萄柚品种统称为葡萄柚,而是可以考虑为不同的品种赋予独特的商品名称,这样或许能取得更好的市场效果。
最后,关于葡萄柚的风味,欢迎各位读者留言分享您的看法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