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混个“洋文凭”,留学中介收钱“包办”!

近期,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收到了来自留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反馈,有中介机构在各类“留学”项目的网络宣传中涉及大量与该中心以及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有关的不实言论。

对此,该中心于近日发表严正声明:中心未与任何中介机构存在合作关系。任何声称“包认证”或“内部渠道认证”的广告均为虚假宣传。个别中介机构声称的“保录取”“保毕业”等广告宣传,与国(境)外正规高校的录取、毕业等相关要求不符,涉嫌欺诈或者误导,请拟申请留学人员提高警惕、防范风险。

在当前就业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格局下,学历成为了衡量求职者能力的重要标尺。许多用人单位在筛选简历时,明确设定了学历门槛,这促使一部分人对学历提升有着迫切需求,以期在一众候选者当中脱颖而出。

而部分海外学历获取门槛相对较低、速度快,且具备一定社会认可度,成为了不少人的选择。

中介机构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市场需求,纷纷打出“学历速成”的旗号,从“2年制本科,全程学费2180元,无需到校得学历”“3天就能拿下online硕士”,让不少人心动不已。

然而,这些光鲜亮丽的承诺背后,实则隐藏着中介机构精心设计的营销策略。

他们利用部分海外高校“易录取、好毕业”“学制短”“价格低”的特点,包装出了一条看似“高性价比”的留学捷径

从帮助“运作”申请,到代写作业论文,甚至在学生归国求职时做背景提升,提供完整的“一站式”学历提升服务。

仿佛只要交钱就万事大吉,学历便能轻松到手。

但实际上通过中介机构购买的学历,真能让人得偿所愿吗?

来自河南郑州的陈先生,他为了晋升而购买了某机构3000元的“升本包过套餐”,但最终却发现所谓的“押题资料”并无实质性帮助,考试题目也从未见过,最终未能如愿获得学历。

“他们说可以帮忙刷课,老师会给押题资料,看一看基本就能通过,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用,最后考试的题目从来没见过。”陈先生吐槽道。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

截至目前,在第三方投诉平台上,以“学历”为关键词的投诉已累积至四万余条,其中多数纠纷为“虚假宣传”“拒绝退款”。

涉及“海外学历”这一关键词的投诉中,主要纠纷包括:教育培训机构将非学历教育包装为学历教育,学员无法通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认可,销售中存在误导欺诈行为,机构拒不退款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海外“速成学历”外,一些中介机构还将黑手伸向了国内求学市场。

有的中介机构甚至夸下海口,“只要钱到位,无需上课,考试的时候会提前给押题,能押到85%的题目”“即使没有中专毕业证,也能通过我们机构从中专学历提升到985、211、‘双一流’的非全日制高校”。

然而,正如上述陈先生所经历的那样,这些承诺往往只是空头支票,最终换来的可能只是失望与浪费!

此外,尽管这些机构声称能提供WES(世界教育服务)认证,并与学信网互通。但多家企业HR却明确表示,“只予承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这一种,其他方式我们无法确认真假”

高价购得的学历,原本期望能作为职业晋升的敲门砖,却不料在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严格认证下黯然失色,更在求职市场上频遭冷遇,众多国内企业和单位均拒绝承认其有效。

这样的结果,不仅让自己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损害了个人名誉与未来职业发展,实在得不偿失!

当学历变成了中介机构的生意,相关乱象接踵而至......

针对此类现象,北京市律师协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主任葛友山指出,根据民法典规定,中介机构上述行为可能构成欺诈。如果学员证明机构故意隐瞒或虚假宣传,导致他们遭受经济损失时,可通过法律途径撤销合同、追回学费,并寻求进一步的赔偿。

“当存在机构仅提供学位证书而无学历证书,且该证书不被普遍认可时,学员应及时请求撤销合同并追讨已支付的学费。若机构的宣传具有误导性,且无法认证的学位影响到学员的职业规划和经济利益,学员也可主张损害赔偿。”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1年9月以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陆续发布了五个批次涉及32所国外高校或其学历教育项目的审查公告。

将于2025年1月起施行的学位法明确要求,“对境外教育机构颁发的学位证书的承认,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