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文化拾遗:传统瑰宝——剪纸刺绣

守护黄河根脉·传承黄河文化

图片

中卫

传统瑰宝——剪纸刺绣

(文化拾遗)

中卫市海原县文化底蕴深厚,民间艺术源远流长。这里的民间艺术与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习俗、节庆 等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浸透着泥士的清香,其中剪纸、刺绣经过长期传承发扬,已经形成风格独特的艺术门类。这些手工技艺除少数来自祖传之外,大多数属于自创,亦或无师自通,作品的构思创意富有情趣、色调淳朴自然,生活气息浓郁,具有较高艺术品位和观赏性。

非遗剪纸传承人:伏兆娥


剪 纸

图片


一双巧手,一把剪刀,既有七八十岁的老太太,也有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屋内顶栅、门窗、箱柜上到处贴有以红绿为主体色调的“双喜”“喜鹊登梅”“雄鸡报晓”“梅鹿争春”等,兼有花鸟、瓜果、蔬菜之类的剪纸饰物,尽显喜庆气派。


图片


海原县的伏兆娥、伏兆凤姐妹就是剪纸的代表人物,她们虽属普通农家女,却用一把小小剪刀,在一张张红纸上剪裁出了自己多彩的人生。伏兆凤根据民间传说创作的《十二生肖图》和《孟姜女》连环画,堪称本县剪纸艺术代表作,具有题材广泛、剪法细腻、形象生动、唤之欲出的美感。2007年6月,海原剪纸被确定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至今,海原县民间剪纸刺绣开发研究协会共推出剪纸系列,近百种艺术图案,其中《西夏遗海》《环球大震》《十二生肖》等剪纸册,已成为宁夏乃至中国对外馈赠的礼品之一。


刺 绣

图片


刺绣与剪纸关系密切,属孪生艺术。在海原民间,刺绣前多半先以剪纸形式将所绣图案纹样敷贴于被绣物上,方可行针刺绣。刺绣的种类很多,诸如桌裙、枕顶、绣鞋、荷包、小儿鞋帽、兜肚、鞋垫 等物,大部分以平绣为主,做工精细,形象逼真,配色艳丽和谐。有的地方至今还延续着女儿出嫁的嫁妆必需品——公公婆婆各一双绣花鞋垫、小姑一双绣花鞋、洞房置绣花枕头、饰物等。作品大胆运用夸张、变形借喻、象征等手法,古朴浑厚,浪漫粗犷,寄托着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刺绣是民间艺术的一大瑰宝。2007年6月,海原刺绣被确定为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田志梅、卢惠琴是本项且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海原刺绣立足地方风情习俗。以传统国画为蓝本,囊括了中国水墨清新俊逸的优点,作品以纸为媒,以针作画,形象传神,巧夺天工,构恩精巧而独特,色泽艳丽而华贵,饱含立体和谐并有层次感的明暗过渡,凝结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与艺术天赋。


图片


剪纸、刺绣这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在今天的价值,正被人们重新认知,从2010年起,海原县就建立起刺绣剪纸创业街,采取“基地+协会+农户”发展模式,让广大农村妇女把炕头从事的针线活走向市场,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作品品质也有了大的提高,代表性作品有《五福瓶》《红色六盘》等。


(注:1.特别感谢范学灵老师以及《中卫文化纵横》提供部分史料!2.图片均来自网络。)


图片

骑驴的不知道步行的。

——王泽祥  画

图片

▌策 划关 珩
▌文字整理:张长春 关 珩
▌编 辑:王 亭
▌责   编:张鹏航
▌审   核:姜 江
▌监 制:胡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