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从这里走来丨这个派出所拥有三件“法宝”

图片


古越大地,梓坞山下,流淌千年的枫溪江潺潺穿过“枫桥经验”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


上世纪60年代初,枫桥干部群众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创造了“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的“枫桥经验”。196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要各地仿效,经过试点,推广去做。”上世纪70年代,枫桥创造了依靠群众改造流窜犯、帮教失足青少年的成功经验。


图片
 
图片


枫桥经验”来自诸暨,源于公安。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与其同行61载,把人民公安的根与魂深深扎在这片红色土壤中。枫桥派出所退休民警杨光照就是这方面的典型。1986年,他从部队转业来到诸暨,成为枫桥派出所一名民警。“楼某是我帮教时间最长的一名青少年。10多年里,我联合村书记、司法所先后6次探监面对面给他做思想工作。”杨光照找出几张当年的老照片,“后来他表现好减刑了,如今已出狱,前几年刚刚结婚,我还去喝了喜酒。”


“浇花要浇根,帮人要帮心。”要得到群众的支持,必须赢得群众的心,建立水乳交融的警民鱼水情。


上世纪90年代末,枫桥派出所创新发展基层治理模式,提出将警务站“搬”到村里、把派出所建在老百姓“家门口”。


图片


于是,杨光照每次到村里走访总会拿上一条板凳,随时随地一摆、一坐,就能和村民打开话匣。“和群众打交道,必须要走得进家门、坐得下身来、聊得上家常。”


这个故事在枫桥派出所代代传承,一条板凳成为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件“法宝”


在杨光照的文件柜里,整整齐齐摆放着156本笔记本,这是老杨从1986年至今的工作笔记。翻开这些笔记本,字迹清秀、记录完整,从调解“兄弟筑墙”“操场晒谷”等生活琐事到解决工伤赔偿、交通事故等法律问题,这不仅是老杨的“调解日志”,更是“枫桥经验”生动实践的印记。


图片
 
图片


这便是第二件“法宝”——本子。


如今枫桥派出所每位民警手中都有一本笔记本,第一页便是老杨写的一句话:把“枫桥经验”传承好、创新好,争做人民群众贴心人。这个笔记本囊括了反诈、消防、禁毒、交通等与公安工作息息相关的知识,有了它,既可为群众答疑解惑,又可记录社情民意。


1999年出生的吴佳烙是枫桥派出所最年轻的民警之一,对于本子的作用,他最有发言权:“我第一次跟群众打交道的时候连话都不知道怎么讲,如今也得心应手了。除了本子,帮助吴佳烙和群众打成一片的还有第三件“法宝”——篮球。


图片
 
图片


枫桥镇几乎每个村都有篮球场。身材高大的吴佳烙是个“篮球迷”,他的师父送给他一个篮球,并告诉他只能去村里球场打。工作之外,吴佳烙常去村里打篮球,慢慢和村民们熟络起来,此时他才领会到师父的用意。“之前我因为篮球结识一位陈大伯,后来他和邻居有一起菜地权属纠纷,我很顺利地调解了。”吴佳烙说。


这三件“法宝”与“枫桥经验”的精神内核一脉相承: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杨光照的徒弟朱锷波是派出所专职调解民警,他在工作过程中就深切感受到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也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优势所在、力量所在。


“‘红枫义警’就是枫桥派出所民警在群众中‘走’出来的!”“红枫义警”协会会长陈荣周表示。2017年,当时还是普通民警的赵信在所队“大走访”中得知,陈荣周等20多位店主都有参加公益活动的想法,苦于没有组织和方向。于是,“红枫义警”协会应运而生。


图片

图片


如今,“红枫义警”遍布枫桥,他们不仅活跃在夜间巡逻一线,更广泛参与治安维护、法制宣传等多领域,与社区民警、“村警”共筑“三警”防控网。此外,“枫桥大妈”“詹大姐帮忙团”等社会组织蓬勃兴起,与“红枫义警”并肩作战,共同编织起基层治理的多元共治网络。


来自人民,服务人民。走过一个甲子的“枫桥经验”,正在枫桥派出所民警辅警和当地群众的共同深耕下,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图片





来源:平安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