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说得在理,但食品添加剂监管还需完善丨时评

9月28日,董宇辉关于“勿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言论引发热议。他强调,国标内的添加剂无须过分担忧,其存在便利了食品保存与运输。他提醒公众,食品添加剂不应被妖魔化,且需大量摄入,才可能产生轻微影响,呼吁理性看待,不必过度忧虑。这一言论,迅速登上微博热搜。

董宇辉有关“勿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言论,既是对当下公众食品安全焦虑的一次正面回应,也是对食品添加剂科学认知的呼唤。不可否认的是,此言论之所以能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其背后折射出的是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复杂情感。

图片

有关食品添加剂正向作用的科普,近年来已有不少专家纷纷为此发声。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所指出的,食品添加剂对于改善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等方面的作用不可或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也强调,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现代食品工业。这些权威人士的话语,实际上是在为食品添加剂正名,试图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认识拉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

然而,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担忧,亦并非全无根据。一方面,非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混淆,让公众谈之色变,如“三聚氰胺”“苏丹红”等事件,无疑是食品安全的黑色污点,但也成了食品添加剂无辜背负的罪名。另一方面,信息的不对称与知识的匮乏,使得公众难以区分哪些添加剂是安全的,哪些可能带来风险。此外,部分自媒体的夸大其词,更是加剧了恐慌情绪,让食品添加剂成为了“万恶之源”。

从近年来曝光的一些案例来看,确有无良商家为了牟利,而在食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非法添加剂,或者滥用食品添加剂。2022年,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市场监管局从福建博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瘦了美”果味型果冻中,检出非法添加物“双酚沙丁”。该企业因此被责令召回违法产品,并因涉嫌构成犯罪,案件已移送公安机关处理。2023年4月,河南省汝州市市场监管局根据案件移送线索,对某公司生产经营场所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生产的“土豆粉(马铃薯湿粉条)”外包装袋标注的食品添加剂与实际不符,且含有未标示的硫酸铝钾。该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最终,汝州市市场监管局给予该公司没收违法所得30.8元、罚款1万元的处罚决定。

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商家不惜铤而走险,将非法添加物视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捷径”。本应在严格监管下远离食品的成分,却堂而皇之地“添加”进食品,进而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餐桌上。这背后,是商家对法律的无视,更是对消费者健康的极端漠视。此类事件频发,对人们的健康构成了真实的威胁,无疑加剧了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不信任感。

也因此,董宇辉以及诸多专家关于“勿妖魔化食品添加剂”的说法,固然有助于人们澄清某些认知误区,但要真正消除公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与恐慌,还需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严格监管,严惩非法添加与滥用行为。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从生产源头到销售终端,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非法添加的温床。如何加强源头治理,提高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健全的追溯体系,确保问题产品能够迅速召回并严惩违法者,是监管部门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同时,公开透明地公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与风险评估结果,让公众在知情的基础上作出选择。

二是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消费者需要具备基本的辨识能力,了解哪些是正规渠道生产的含有合法添加剂的产品,同时避免购买来源不明或者明显违反常识的商品。

面对食品添加剂的话题,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不能因噎废食地排斥所有含添加剂的食物,也不可盲目乐观地认为任何添加剂都是安全无害的。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一个,既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保障健康的饮食环境。

文丨毕舸(作者系知名财经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