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记者问|关口前移,山东将体重管理与慢性病防控协同推进

9月29日上午,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推进“体重管理年”活动,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记者:

请问超重和肥胖怎么定义,有什么危害?目前山东的超重和肥胖情况如何,有什么特点?

图片

郭晓雷:超重肥胖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国内外研究中主要使用BMI诊断超重和肥胖,使用腰围诊断中心性肥胖。其中,BMI为体重指数,计算公式为体重(kg)除以身高的平方(m²),比如一个身高1.6m、体重60kg的女性,BMI为60除以1.6的平方,即23.4。目前,我国建议采用24.0 kg/m²≤BMI<28.0kg/m²诊断成人超重,BMI≥28.0kg/m²诊断成人肥胖;采用腰围男性≥90.0cm、女性≥85.0cm诊断成人中心性肥胖。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就体重过高来说,超重和肥胖是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部分癌症等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易导致多种慢性病发生、死亡。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GBD)研究结果显示,高BMI在所有山东省居民死亡危险因素中的顺位由1990年的第16位升高到2021年的第8位。2021年山东省高BMI导致的死亡数占前10位的疾病有: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脑卒中、糖尿病、慢性肾疾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其他痴呆、结肠和直肠癌、肝癌乳腺癌、胆囊和胆道疾病。

监测数据显示,以BMI体重指数计算,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为39.2%、肥胖率为25.2%。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男性高于女性,男性超重肥胖率66.9%、女性61.9%;二是城市高于农村,城市超重肥胖率65.4%、农村63.5%;三是随年龄增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18—29岁组最低(29.1%)、45—59岁组最高(43.5%);肥胖率60岁及以上组最低(20.9%)、30—45岁组最高(28.4%);四是随文化程度升高波动变化,其中超重率小学学历人员最高(43.5%)、大专学历人员最低(33.3%)、肥胖率初中学历人员最高(26.4%)、文盲学历人员最低(23.2%);五是随收入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超重率中等收入者最高(39.7%)、低收入者最低(37.9%)、肥胖率高收入者最高(27.5%)、低收入者最低(22.2%)。

2023年,山东省18岁及以上居民中心型肥胖率为46.4%,流行特点与以BMI体重指数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整体来看,2007年至2023年,山东省18岁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及BMI均值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超重率由31%升至39.2%,升高26.5%;肥胖率由13.7%升至25.2%,升高83.9%;BMI均值由24.1kg/m²升至25.6kg/m²,升高6.2%。山东省居民超重肥胖需要结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采取科学有效措施,遏制超重肥胖上升趋势。

图片

企业观察报记者:

体重异常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请问,在“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过程中,如何实现与慢性病防控工作相结合?

图片

徐民: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症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遏制超重和肥胖流行,是降低重大慢性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式。山东将注重从五个方面,把“体重管理年”活动与慢性病防控协同推进,改善部分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实现慢性病防控关口前移。

一是强化与健康山东行动协同推进。健康山东15个专项行动中,慢性病防控有4个。今年上半年,山东已经出台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今年还将出台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4个健康山东慢性病防控专项行动与“体重管理年”活动同部署、同落实、同评估,实现体重管理与四大慢性病防控措施相互对应、相互促进,起到正向协同的叠加效果。

二是强化与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协同推进。目前,山东的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已覆盖90%的县(市、区)。通过在示范区积极开展体重管理信息宣贯,指导公众正确认识健康体重,科学动态管理体重;积极开展健康体重支持性环境建设,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单位建设,扩大健康小屋覆盖范围,逐步实现健康小屋支持体重测量结果自动上传,数字化助力体重管理。

三是强化与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协同推进。持续深入实施“一评二控三减四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针对儿童青少年、老年人、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联合相关部门开展“日行万步 健康体重”、“体重管理志愿者”评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间操推广等丰富多样、融入日常的活动,营造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生活新理念的浓厚氛围。

四是强化与慢性病防控人才培养协同推进。推动慢性病防控专家成为体重管理专家,充实专家力量,培育一批有知名度的“体重管理科普人物”。提升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医务人员的宣传指导能力,日常开展体重管理相关科普工作。加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体重管理技能培训,选拔一批优秀健康体重指导员,不断扩大体重管理人才队伍。

五是强化与日常诊疗活动协同推进。将体重管理纳入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教育及公共卫生评价内容。推动医疗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建设孕产妇营养门诊。将体重管理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容,开展老年人等重点人群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推广体重管理中医药适宜技术,研究制定健康体重中西医结合干预方案,为各类人群提供体重综合管理中医药服务。

图片

山东台融媒体中心记者:

学生是“体重管理年”活动关注的重点人群之一。请问,各地中小学生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情况如何?

图片

李文生:保障学生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山东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等文件精神,督促各地各学校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坚决杜绝随意挤占体育课时等情形发生,指导各地统筹用好体育课、课间和课后服务等时间,保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有效减少“小胖墩”等问题的发生。

一是丰富大课间,全力提升活动质量。打造“奔跑的大课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制度,中小学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大课间,有效锻炼时间不少于20分钟,中等强度以上锻炼时间不少于15分钟。会同团省委、省体育局、山东广播电视台开展了全省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展评,突出多样性,鼓励学校结合实际探索各具特色、参与度高的大课间形式,让学生在体验运动快乐的同时掌握新的锻炼方法;突出传统性,鼓励学校将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踢毽子、跳皮筋等传统运动项目和传统体育游戏融入大课间活动,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活力。省级大课间展评活动将近200个大课间典型案例推广各地各学校学习借鉴。各地各学校也在积极探索,大课间组织形式日益丰富,比如济宁市金乡县探索“3+N”模式,搭建学校、班级、社团三级载体,开展N项大课间活动,涵盖花样跳绳、啦啦操、集体舞、足篮排、武术、跆拳道等近20项体育项目。

二是充分利用课间10分钟,因势利导开展活动。要求任课教师提升课堂效率,按时下课,真正“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督促学生在课间走出教室、迈向户外、沐浴阳光。充分利用学校走廊、拐角、连廊等小区域,打造“微操场”“体育角”,让课间十分钟出教室就能“有得玩”,营造“处处运动场、时时可锻炼”的活跃氛围。泰安市创新开展“小环境、大体育”,鼓励学校利用校园走廊、楼前屋后等空间,绘制“跳房子”“过独木桥”等体育活动素材,拓展学生体育活动空间。日照市新营小学课间组织学生丢沙包、跳皮筋、青蛙跳等简单有氧运动,让课间10分钟既有成效,又充满趣味。

三是开展体育课后服务,满足多样化运动需求。支持各中小学校全覆盖、高质量开展体育课后服务。通过设立体育社团、兴趣小组、运动队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技能,帮助学生养成锻炼习惯。比如,青岛市城阳区教体局以跳绳和篮球项目为切入点,利用课后延时开展速度绳、篮球技能“闯关争章”竞赛,以评价激励的方式大幅提高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

下一步,省教育厅将指导各地各学校进一步优化课间体育活动组织、丰富锻炼形式,加强中小学生体重管理,让每一个中小学生都能在课间的欢声笑语中健康成长。

(大众新闻记者 姜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