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海南如何实现“双向奔赴”?苏学专家这样解读

人民网海口9月29日电 (记者李学山)作为大文豪苏东坡晚年的重要栖居地,海南是如何成为“兹游奇绝冠平生”的地方?在9月28日举办的大型公益系列活动“琼州文化大讲堂”第49场活动上,海南省作协副主席、苏学专家彭桐就此进行了深入解读。

图片

彭桐解读苏东坡与海南的“双向奔赴”。孙珂摄

当天的讲座在海南省史志馆进行,彭桐以《我本儋耳人:“海南村”的苏东坡》为题,从苏东坡在海南、海南为苏东坡、苏东坡的海南情与海南的东坡心等三个方面,较为系统地梳理了苏东坡在海南生活三年多的方方面面,以及他和海南的“互相成就”,展示了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海南人民的情怀。此次活动吸引了众多诗人作家、艺术家、东坡文化研究者和历史文化爱好者近百人到场听讲。

在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彭桐从苏东坡在海南所留下的表达心迹的“我本海南民”“余生欲老海南村”等经典名句谈起,通过多方梳理集纳考证的相关史料、史实,以及东坡留存的诗词文赋等文字,分门别类详细阐述了苏东坡居琼3年的所思、所想、所作、所感,并沿着时间脉络介绍了苏东坡刚来海南时缺衣少穿、物资与精神生活双重匮乏的现实窘境;而在谪居儋州后,又得到当地居民及黎民同胞的多方帮助,为其解决实际的生活困难,自然山水更是抚慰了苏东坡父子精神苦闷的心灵世界;在天、地、人三者的照拂下,原本以为的“必死之地”成为了东坡“兹游奇绝冠平生”的福地,苏东坡更是在此完成了他认为“此生不虚”的《易》《书》《论语》三部书注释的哲学著作。值得一提的是,彭桐还通过东坡居儋时期的“缺”、当地百姓的“送”、他对宝岛及人的“恋”等几个关键字的概括性讲解,说明这些字附着的相关内容和内涵,体现了东坡“点化”了海南,在海南岛播下了文明的火种,使“海南文化自坡公始”,而海南“升华”了东坡,使他超越了生死的人生羁绊,走向更纯真的旷达与超脱,获得了人生的圆融等全新的人生境界。

图片

彭桐解读苏东坡与海南的“双向奔赴”。孙珂摄

此外,讲座中彭桐还通过苏东坡与朋友往来的札记、宋人笔记、地方志记载等史料及其留世的诗文名篇,介绍了苏东坡极为喜爱的海南沉香、黄花梨、槟榔等地方名木和风物特产。还特别说明,正是因为海南和海南人民对苏东坡的关心照顾、精神慰藉,才使苏东坡晚年生活得以逐步改善、生命得以保全。彭桐现场展示图文详实的内容及其精彩生动并不时含有幽默风趣的讲述,既丰富了听众的知识,增加了对苏东坡的了解,还仿佛触摸到了他不朽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心灵共振与愉悦,同时感知了东坡文化与精神的巨大力量和独特魅力,课堂现场不时响起笑声与掌声。

本次活动由海口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海南省苏学研究会、海南省史志馆、海口市家和文化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