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前喜提民生大礼!上海百年牡丹最多公园焕新开放

图片

今天(9月29日),历时近一年封闭改造的漕溪公园正式对外开放,为市民游客在国庆假期前献上一份民生大礼。

漕溪公园南半部原为上海棉布商曹钟煌(启明)祖茔所在,又称曹家花园,始建于1931年,1935年落成。1958年10月改造后对外开放,定名为漕溪公园。1982年,向东、北两侧扩大园地,形成南北两园。2004年进行了第二次扩建,将南北两园连为一体,奠定了整体公园格局。

牡丹是漕溪公园的最大特色,园内有8株古牡丹和5株古树(香樟紫薇、重阳木、核桃、油柿各1株),是目前上海拥有百年牡丹数量最多的公园。

这次大规模改造的重点之一正是牡丹。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在园内看到,规模化种植牡丹的展区新增和扩建了不少,改造后,园内新种杭州临安牡丹1215株、芍药426株,使牡丹和芍药分别达到100余种、20余种。

改造后,漕溪公园有关牡丹的文艺活动也变得丰富频繁起来。原有的百姓书画空间被改造成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汤兆基的都市牡丹文化工作室,定期展示各类与牡丹有关的书画、瓷器、篆刻等艺术品。

图片
都市牡丹文化工作室外观。 陈玺撼摄

图片
都市牡丹文化工作室内的展品。 陈玺撼摄

图片
漕溪公园定制的牡丹周边。 陈玺撼摄

今后,漕溪公园还将播放汤兆基绘画、题字的昆曲唱片“竹影集”,并邀请昆剧团的专业演员演绎昆曲《牡丹亭》选段,从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方面拉近市民游客和牡丹的距离。“牡丹每年的花期是有限的,但传播牡丹文化一年四季都可以。”徐汇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漕溪公园内的其他古树也随改造焕发了新的生机。记者在古树编号1242的紫薇周边看到,树根周边区域茂盛的灌木和杂草已被修剪或清理,增种了数十株“子孙辈”紫薇,形成“多世同堂”的温馨景象。和以前相比,市民游客能更直观地欣赏古树的风貌。

图片
昆曲《牡丹亭》选段,和漕溪公园很般配。 陈玺撼摄

图片
古紫薇。 陈玺撼摄

图片
古香樟。 陈玺撼摄

秉持“开门办园”理念,漕溪公园改造过程中吸纳了大量周边居民的意见建议。

原先,漕东路上的居民入园,要绕一圈路从漕溪路上的西门进,很不方便,而漕东三路一带的居民明明途径公园,但因为公园没有北门,前往漕溪路地铁站只能从西门出,再走一段漕溪路,与一旁的车辆同行。

这次改造,漕溪公园新辟了北门,公园南北两侧居民往来可以一路有绿意和清新空气相伴,心情舒畅许多。

图片
漕溪公园西门。 陈玺撼摄

图片
漕溪公园新开的北门。 陈玺撼摄

对于周边居民提出的增加健身、广场舞拳操、儿童活动等场地的需求,漕溪公园也一一满足,将原有189平方米的健身场地扩至316平方米;将集中的广场舞拳操区域重新划分,总面积从745平方米扩至1245平方米;新增儿童活动场地375平方米。针对一些居民吐槽的夜晚太暗问题,园方大幅增强了照明系统。

图片
漕溪公园儿童乐园。 陈玺撼摄

图片
公园内高低错落的异形座椅,让各个年龄段的市民游客“对号入座”。 陈玺撼摄

考虑到周边居民对公共文艺活动场所的需求日趋强烈,漕溪公园正在打造“生活盒子”,预计明年竣工,届时,这片数千平方米的公共空间里,不仅有漕溪新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还有市民园艺中心和新增的公厕,周边居民的生活便捷度大幅提升。

打开围墙,融入街区,是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之一。考虑到漕东三路、漕溪路和漕东路人行道较窄,漕溪公园北侧内退5.4米,南侧内退4米,西侧拆除违章建筑并内退5.2米。但市民游客并未感到公园变小,秘诀在于独特的开墙设计——设计师巧妙地在面向街道的墙面上开孔或开槽,让街景和园景互相渗透,从视觉上提升了空间感。

图片
公园和街区的界限变得模糊,反而成就了彼此。 陈玺撼摄

图片
公园和街区的界限变得模糊,反而成就了彼此。 陈玺撼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