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时速20到350公里,云南铁路的“咣当”声消失了

昔日,火车驶过钢轨时那熟悉的“咣当、咣当”声,曾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背景音乐”,承载着无数人的记忆与情感。今日,当你再次踏上旅程,无论是乘坐高速飞驰的复兴号动车,还是平稳穿梭于山川间的普速列车,那曾经耳熟能详的“咣当”声已悄然隐退,取而代之的是舒适与宁静。
图片
75年来,正如这消失的“咣当”声,云南铁路迎来了路网结构的不断完善,客货运量的持续攀升,与之同步跟进和保障的是各系统技术装备的日新月异。从发出“咣当”声的短钢轨到如今让“咣当”声消失的无缝焊接钢轨;从蒸汽机车到电力机车,再到高速铁路;从手动信号到电子调度,再到智能高铁;从单一线路到四通八达,再到高速铁路网形成。随着铁路科技的飞速进步和技术装备的不断升级换代,不仅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更有力地支撑了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图片
20到350的提速
时速20公里是云南米轨火车的运行速度,时速200至300公里是飞机起飞的速度,时速350公里是复兴号高铁动车的速度。一百多年前开通的昆明至河口米轨火车的平均时速仅20多公里,10多年前贵昆、南昆等普速火车的时速依然停留在100公里以下。如今,以高铁为代表的云南铁路,让昆明、曲靖、红河、玉溪、文山、楚雄、大理、丽江、临沧、普洱、西双版纳等12个州市先后迈入高铁动车时代。
2012年3月,首台HXD3C型0471机车到达昆明,云南铁路机车步入交流传动时代。2016年12月28日,沪昆高铁、云桂铁路正式开通,云南首开高铁动车,最高时速跨入350公里。2018年,时速160公里的动力集中型“复兴号”首次驶入云南,提升了原有普速铁路乘车便利性。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复兴号”首发,成为新时代两国人民的惠民连心之路,2022年6月20日,智能型复兴号动车组驶入彩云南,动车组升级再换挡。如今,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铁昆明局”)共配属有170组1419辆动车,高铁动车安全、方便、快捷和舒适正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幸福生活。
图片
得益于“八出省五出境”铁路规划蓝图的大力推进,路网不断完善,云南铁路货物运量不断攀升,机车技术装备不断升级换代,国铁昆明局机车设备从直流东风系列内燃机车、韶山系列电力机车全面向和谐、复兴系列交流内燃、电力机车转型升级。近十年来,货车机车单机功率从最小的米轨东方红型机车650KW提升至和谐型机车7200KW,功率提升10余倍,牵引总重从米轨单列四百余吨到准轨双机大列近五千吨,牵引总重提高10余倍。配属机型由原来的11种增加到17种;配属台数增加到556台。
昔日的茶马古道,如今已被现代化的铁路网所取代,一条条钢铁巨龙,穿梭在崇山峻岭间,为云南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图片
TQI指数背后的科技飞跃
当晨光初破晓,中老铁路的动车如穿越时空的使者,载着乘客疾驰而前。车窗边,一枚硬币悄然立起,成为了乘客们热衷的“稳定挑战”。这看似简单的平衡游戏,实则是对铁路平顺度的极致考验,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叫“TQI”的指数。
TQI,即铁路轨道几何尺寸不平顺幅值的标准,是衡量铁路运输服务品质的“金标准”。数值越低,意味着铁路线路越如丝般顺滑。中老铁路国内段自开通以来,TQI值始终稳稳保持在2.7毫米以下,达到了高铁的严苛标准,为乘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平稳体验。
回望过去,降低TQI值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人工清筛、捣固的传统方式,让普速铁路的TQI值降至2.7以下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任务”。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大型养路机械的广泛应用,这一难题迎刃而解,云南铁路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图片
近十年来,国铁昆明局在大型养路机械领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机械数量从43辆激增至98辆,种类和车型也日新月异,涵盖了从道床清筛到线路捣固,从钢轨打磨到焊接,再到钢轨探伤、换轨、桥梁检测等各个方面。DWL-48连续式捣固稳定车、CDW-32Ⅱ型道岔捣固稳定车、GMC-96线路磨车……一系列高科技作业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机械化水平大幅提升。
施工方式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实现了综合维修作业的全面机械化。南昆客专线路经过精调精捣,TQI值达到了2.8毫米;而中老铁路更是突破自我,将TQI值降低到了2.7毫米以内,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不仅彰显了云南铁路的科技实力,更为乘客带来了更加安全、舒适、便捷的出行体验。
图片
“人量”到“机检”的换代升级
75载春秋,云南铁路设备管理与检修领域同样经历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科技现代化设备的广泛应用,推动着这一传统行业迈向智能化新时代,极大地节省了人力资源与物资成本。
在装备升级的前沿,“小瓦力”——这一变电所巡视机器人的横空出世,彻底颠覆了人工巡视铁路供电设备的传统模式。昔日需两人合力完成的测温与监护重任,如今“小瓦力”单枪匹马便能轻松搞定,自主巡视、测温,并在发现异常数据时迅速回传警报,其智能高效令人赞叹。同时,电缆故障探测系统的加入,让深藏地下的电力电缆故障无处藏身,故障查找时间大幅缩短,准确性显著提升,既减轻了人力物力负担,又极大提升了作业效率,将损失控制在最低水平。而西南地区首个高铁设备试验场的建立,则为供电零部件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健康检查”。
图片
在铁路供电接触网检测方面,传统的低效巡视方式已逐渐被淘汰。近年来,供电“天眼”接触网6C检测监测系统的引入,为及时发现接触网设备运行缺陷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系统不仅大幅降低了传统接触网工区步行巡视频次,还有效避免了人员频繁上道带来的安全风险。如今,国铁昆明局已构建起高铁全面覆盖、普铁重点监测的6C装备体系,形成了运用分析、质量分析为主要手段的设备信息化管控模式,推动了传统的供电管理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设备修程修制的变革与发展。
在线路设备检测领域,国铁昆明局同样完成了从“人力密集型”到“智能检测”的华丽转身。静态检测方面,传统检测设备已逐渐被0级轨检仪、惯导小车等精测设备所取代,依托先进的控制网和技术手段,建立了线路精测精捣维修模式,消除了传统检测设备的诸多弊端,大幅降低了设备病害漏检等问题。动态检测方面,则由人工添乘逐步发展为轨道检查车、车载仪、便携式添乘仪等多种检测方式,构建了完整的轨道动态质量监测系统,极大提高了线路轨道质量状态监测控制能力,为铁路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图片
云岭各民族同享“石榴甜”
“中老铁路穿越了哈尼族、彝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所居住的地区,是民族地区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国铁昆明局普洱车务段党委书记李在升说。
“70多年前,云南宁洱区35名代表,通过走路、骑马、坐滑杆、坐竹筏、坐汽车,历时一个月才来到昆明后,乘飞机前往北京共同庆祝新中国的第一个国庆节。”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义务讲解员方财兵说,70多年后的今天,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从宁洱乘中老铁路列车,仅需2个多小时就可以到达昆明,乘飞机一天就可以到达北京。
“坐民族文化列车,看民族歌舞展演,学民族文化知识,这将是我众多旅行中最特别、最难忘的记忆,也让我对此次旅途充满美好期待……”9月27日18时,在昆明开往丽江的Y752次双层白族、纳西族民族文化列车上,李雨伦一家人热情邀请列车乘务员合影留念,用照片定格下“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美好瞬间。
图片
如今,这趟“讲有民族团结话、看有民族风情舞、吃有民族特色味、娱有民族文化韵、需有民族服务帮”Y752次双层白族、纳西族民族文化列车,已经开行满10周年,运送旅客超千万人次,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服务深受广大旅客喜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列车”。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格里拉人,每次用藏语服务老乡们乘车,这是我最幸福、最自豪的事。”香格里拉站藏族客运员七里培楚自信地说……多年以来,国铁昆明局积极吸纳沿线少数民族青年加入职工队伍,更好地服务和回馈家乡各族群众。现有阿昌族、白族、布朗族等35个少数民族职工6238人,占职工总数的14.93%。
2020年大临铁路、2021年中老铁路、2022年弥蒙高铁、2023年丽香铁路等相继开通,有效拓宽了云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国铁昆明局在大理州南涧彝族自治县小湾东镇开设了全国首个为乡村振兴特别设立的火车站,极大方便了当地30万山区各族群众出行;火把节期间,昆明至楚雄增开高铁专列,助力万人狂欢、共跳左脚舞;永仁赛装节,昆明至永仁间加开旅游专列,助推乡村“千年彝装秀”产业大发展;大理三月街,平均每10多分钟就发出一趟动车,带动滇西北地区旅游“火出圈”。
图片
一个个温暖、团结、奋进的民族团结故事,奏响了一曲曲各族群众互鉴融通的和谐乐章,绘就了彩云之南一幅幅民族团结进步的美丽画卷。
开屏新闻记者 孙江荭 文 国铁昆明局供图
一审 曹婕
责任编辑 猫恩泊
责任校对 何丹
主编 熊波
终审 编委 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