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新质生产力 | “千年瓷都”景德镇:靠“艺术范”走红,向“国际范”求变




一个工作日的傍晚,江西景德镇市陶溪川文创街区渐渐热闹起来,卖瓷器的摊位摆成两条长龙,很多大学生模样的摊主,忙着向游客展示自己的陶瓷作品。


从去年开始,这座四线小城突然走红,约有6万“景漂”到这里追求艺术,或体验一种充满松弛感的生活。去景德镇玩泥巴、上镇“淘”瓷,成了年轻人中的新潮流。

这座“千年瓷都”不断求新求变,刷新着外界对它的固有印象:开业不久的陶博城里,到处贴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标签;道路两旁的陶瓷路灯柱上写着“打造一座与世界对话的城市”……这些城市细微处,藏着另一个充满雄心的景德镇。

今天,靠“艺术范”走红的景德镇,正在努力建设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依托线下陶博城吸引商户入驻形成产业集聚,同时借助腾讯的数字化能力,打造线上陶博城发力智慧零售,构建陶瓷产业互联网。

去义乌“取生意经”

从古至今,景德镇似乎都是一座无法低调的城市: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和600多年的御窑史;宋真宗以年号“景德”为它赐名,一直沿用至今;16世纪的英国博物馆地图上,中国城市只标有3个:北京、长安、景德镇……

每个历史标签背后,都代表着景德镇曾经的荣光与辉煌。街头的“一瓷载古今,一镇知中国”宣传语,也在诉说着景德镇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

不过,久负盛名的景德镇也曾失落过。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国营陶瓷厂的改制与衰落,景德镇经历了一次行业低谷,大量工匠被迫另谋生路,瓷器市场主导地位也被其他城市赶超。

图片

从2013年开始,景德镇对原来的国营宇宙瓷厂改造更新,将老瓷厂打造为陶溪川文创街区。一度失意的瓷都加快了振兴步伐,也给年轻人和老工匠创造了新的发展机会和空间。

据统计,景德镇人口在过去十年呈净流入趋势,目前拥有各类陶瓷技能人才4.5万人,陶瓷从业人员15万名,占城区总人口的36%。每年数以万计的“景漂”涌入,其中还有5000多名“洋景漂”。

不过,在泼天流量涌入、文创街区走红的热闹之外,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显得“慢了半拍”:本地陶瓷企业分散、规模小;2000多家陶瓷企业中,97%都是家庭作坊,数字化程度普遍较低;产业配套不成体系……

如何把“人无我有”的艺术价值,转化为“人有我优”的产业价值,景德镇需要更具前瞻性与全局性的思考。建设和发展陶瓷贸易市场,从而带动产业集聚与壮大的布局,在多年前已经悄然启动。

2019年,国家层面对景德镇做出“两地一中心”的顶层设计,提出把景德镇建设成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此后,陶博城成为推进“两地一中心”战略的重点项目。景德镇陶博城董事长胡景平介绍,为打造陶瓷贸易的专业市场,当时首先想到去学习和对标义乌,希望借鉴后者的成熟经验,建设“瓷器版的义乌商品城”。

在这位当地国企负责人看来,陶博城的定位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有诸多相似之处:国企主导运营,线下集中的贸易市场,丰富多样的细分商品,“买全球卖全球”。

2023年10月,占地2平方公里的陶博城投入运营,目前核心板块国际陶瓷交易中心已经吸引600多家陶瓷企业进驻,此外还配套了会展、跨境电商、仓储物流、文化旅游等功能区。

建市场不能简单地“算小账”

或许是历史上给皇家做瓷器的缘故,景德镇颇有些“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孤傲气质,逐渐形成了“匠人会做陶瓷,不会卖陶瓷”的民间文化。

对于艺术土壤深厚、生意基因不足的景德镇,要建设全国最大的陶瓷交易市场,注定要面对很多“从0到1”的难题,远非盖好大楼、招来商户这么简单。

“建陶瓷市场,不是简单地把门店租出去,用店租的收益来算小账。而要从产业的思维思考,让入驻商户得到更好的成长,同时完善仓储、物流、交易、数字化等基础设施,组建完整的线上线下产业链,推动形成产业集聚效应。”胡景平坦言,学习义乌不能只学个皮毛,更要从产业思维、运营经验上“取真经”。

去年,陶博城开业伊始,便遭遇“过山车式”的客流骤变。刚开业时,借助国家级的陶瓷博览会,陶博城赚足了一波客流,不过仅过了一两个月,客流就出现断崖式下降。

图片

“那段日子心里压力很大,不停地想这么大的贸易市场,怎么才能把它重新‘热’起来。”胡景平说,提供优惠条件把商户招进来并不难,如何把整个市场运营好才是最大难题。

临近春节的时候,陶博城向商户发了条“破天荒”的通知——春节不打烊。为此,不少商户不太理解,觉得“平时都没什么人,过年还能有几个人来?”

没想到,他们策划的一系列春节营销活动,从免费玩泥巴、体验陶艺,到“来了就送鸡缸杯”,成功吸引到一大波客流。

在此过程中,钟家窑、富玉陶瓷、徐窑等一大批景德镇陶瓷品牌,纷纷入驻陶博城,试图抓住这一新的市场机会,把这里的门店打造为展示陶瓷文化与技艺的重要窗口。

“以前大家来到景德镇,就觉得景德镇只会做瓷器,不知道去哪买瓷器。以后,大家会说买卖瓷器就到陶博城。”主打粉彩技艺的陶瓷品牌“徐窑”创始人徐志军说。

在努力激活线下市场的同时,胡景平也在带领团队搭建一个“线上陶博城”。此前,他们多次到外地出差考察,最终选择与腾讯达成合作,而后者生态内的视频号、微信小程序、企业微信等产品,能够帮助陶博城打通线上线下、公域与私域的交易场景。

腾讯云高级副总裁、腾讯智慧零售负责人陈菲介绍,作为陶博城的全球购物线上官方平台,“陶博城甄选”小程序于2024年初上线。在这个小程序中,商家可实现一键开店,依托腾讯云进行商品管理、订单管理、物流发货等。

“在全域经营与智慧零售领域,我们积累了深厚的能力和经验,可以为天南海北的‘淘瓷’客带来便捷的购物体验,同时也协助陶博城拓展更多销售渠道,以数字化手段助推陶瓷产业带的转型升级。”陈菲说。

对年轻的陶博城而言,小程序不只是一个数字化工具,更是打造全球陶瓷交易市场的线上大平台——一端连接着货源充足的供应链,一端则连接着无限商机。据了解,“陶博城甄选”小程序上线至今,已经入驻230多家商户,上架9000多款商品,实现6000多万元销售额。

没有人愿意错过“直播时代”

在陶博城交易中心一家陶瓷门店里,竖立着一个写满招聘信息的易拉宝,其中的“短视频内容撰写”职位,开出了5000到1万元的月薪,属于最高一档。

在交易中心五层,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的直播间和近900平方米的选品中心,摆放着各类精美的陶瓷与完备的直播设备。

从陶博城的负责人到陶瓷商户老板,没有人愿意错过当下的直播时代。就连陶瓷圈的非遗大师,也开始放下身段走进直播间。

图片

“现在大家生活方式变了,年轻人习惯了线上购买东西,为了品牌的长远发展,我们的理念也要变,布局线上销售平台势在必行。”珐琅彩瓷的非遗传承人熊建军说,陶瓷产业要跟得上新的时代潮流。

1998年,熊建军和国家博物馆合作,经过8年的苦心钻研,还原了失传200多年的传统宫廷珐琅彩制作技艺,成为珐琅彩瓷的掌门人。如今,他经营了10余年的珐琅彩瓷线下门店,建立起稳定的经销商渠道,产品受中高端客户青睐,一家门店每年可成交1000万元。

如此稳定收益的情况下,“熊建军窑”今年入驻陶博城后,也“赶时髦”地开通了视频号。算上视频号直播和达人带货,目前“熊建军窑”线上线下收益占比已对半。

为了帮助陶瓷手艺人跟上直播时代,腾讯智慧零售派出一支专门团队,用贴身运营陪跑的方式,帮助他们提升直播带货能力,不仅缓解了传统商家数字化程度不高的问题,还进一步推动景德镇陶瓷直播电商发展。

“我们从事手工艺行当的,最看重品质和信任,通过微信视频号和小程序平台,我们收获了非常多粉丝,并与粉丝建立起信任关系,也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了粉彩艺术。”徐志军说,目前“徐窑”在微信生态内的年营业额已从最初的 100万发展到1300 万。

今天,越来越多的新事物在走进景德镇,手艺人们也在积极拥抱数字时代,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去“守”艺。陶博城里正在发生的变化与创新,就像这座城市的千年窑火生生不“熄”。

“义乌市场发展了40年,像我们这样的专业市场,至少要经过3到5年的培育期。”胡景平坦言,建设全球陶瓷交易中心不是一蹴而就的,陶博城的成长仍需要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胡景平这样描述陶博城的未来图景:线下陶博城交易、会展、物流、仓储等基础设施完备,线上陶博城全面打通全球陶瓷产业链,对接全球供需市场,线上线下不断反哺、正向循环,最终成为享誉中外的全球陶瓷贸易中心。





责任编辑:文昕蕊

校      对:黄先弟

一      审:张红生

二      审:徐国凤

三      审:陈俊绮

文章来源:新华社


景德镇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分享
收藏
在看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