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真的来了吗?六大信号不容忽视

图片

“三条大阳线改变信仰”,是股市中的一句俗语,也是A股正在发生的故事。

中秋节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平开低走,上证指数一度即击破2700点的心理关口,市场情绪降至冰点。回看2024年的夏天,从5月20日到9月18日,从3100点到2700点,一个又一个利好消息、一份又一份增持回购公告,没有起到预想的作用,大盘如同误闯泥潭者,越是挣扎越是深陷,整整下跌了四个月。

反转来得迅猛而意外。短短四天,A股市场就上演了一场戏剧性的逆袭。一场在盘前召开的发布会,一次意义非凡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头部券商一声简明扼要的“干”字口号,彻底点燃市场情绪。上证指数在4天内飙升300余点,经济学家刘煜辉直言,当下的A股展现了“动物性”的本能。

“这次不一样”,是高盛全球市场部董事总经理的研判,也是广大股民的美好愿景。牛市是否真的已经到来,亿万股民和数量更多的观望者们都在寻找答案。对此,银柿财经梳理了六大信号,试图回答这一问题。

信号一:政策力度空前,吹响“反攻”号角

A股的这轮上涨,更多或是自上而下发起,背后的政策力度历史罕见。

9月24日上午9点,“一行一局一会”一把手悉数出席国新办发布会,发布了一揽子宽松政策。9点这一时间点,被认为目标直指A股市场。发布会上,针对股市,央行公布了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这两大央行首创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放出了“5000亿后再来5000亿,甚至搞第三个5000亿”的豪言;证监会主席吴清则提出“并购六条”,优化并购重组。

发布会上,潘功胜更是表示,正在研究平准基金的创设。据悉,平准工具是政府为应对资产价格剧烈波动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建立的政策性金融工具,目的在于注入流动性恢复市场正常运行。过去一年里,A股市场不少参与者持续呼吁这一利好政策的出台。

货币政策宽松、经济体制改革,是牛市的必备条件之一。西部证券此前指出,在2012年以来,A股市场共四次达到技术性牛市标准,复盘过去4轮牛市行情,宽基指数涨幅突破20%往往需要以下多个条件的共振,包括国内经济向上周期得到验证、货币政策持续宽松、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取得突破、外部环境的边际改善。

两天后政治局会议的召开,更是将市场情绪推升到最高潮。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一步经济工作。招商证券指出,9月政治局会议召开聚焦经济较为罕见,因此,会议召开的本身信号意义就无需多言。同时,本次会议重点着墨了资本市场,提振资本市场的政策决心毋庸置疑。

为“市值管理”正名,亦在此次政策大礼包之中。9月24日,中国证监会就《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以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

信号二:券商加班加点,投资者“跑步”进场

一波急涨行情,让观望者们“用脚投票”。

据报道,中国工商银行数据显示,该行9月27日投资者银证转账资金变动情况净值飙升至7.04,显著高于前4个交易日的0.66、2.15、1.4、4.4,周度均值为3.13,创下2021年以来三年半的新高。银柿财经了解到,工行银证转账净值指数,反映交易日工行全部投资者净转入证券市场资金量情况,净值为正,表示投资者资金净流入证券市场。

入金之外,新开户的投资者数量也在飙升。据媒体报道,受市场行情影响,近期券商开户量增长较快,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考虑到券商开户审核压力较大,在9月29日星期天临时开放,提供生产服务环境。据悉,正常情况下中国结算的工作时间与交易所开市时间一致,周末一般不开展业务。与此同时,券商也计划29日同步安排网上开户审核,由于周末银行环境无法提供生产服务,券商仅要求当日进行网上开户审核。

开户数量与市场行情密切相关。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5年4月至2023年8月,A股新增投资者1.45亿人,其中,单月新增人数最多的是2015年4月、6月和5月,分别新增497.53万人、464.22万人、415.87万人。2015年4月1日至6月30日,上证指数正处于牛市末尾,6月12日一度来到5178.19点的阶段高点。

券商方面则在加班加点“揽客”。9月28日,一位券商人士在朋友圈发文表示,“非常感谢运营中心、分支机构的同事们休息日还在加班,面对上万笔积压的业务默默付出”。网络流传的一则截图显示,某券商计划在9月29日至10月7日期间,线上正常营业,7x24小时咨询、办理开户、无需排队。

知名财经博主“林登万”日前表示,其在券商工作的亲属整个假期都要加班搞开户,而中秋前,其亲属所在营业部还一度被裁撤,解雇了不少员工。

“一家营业部负责人申请了一笔费用,让客户经理速度报上清单马上购买礼物,出去联系客户、抓紧搞业务,停止一切休假。这一次没人有怨言。”林登万称。

信号三:A股“霸屏”网络热搜,手炒软件热度飙升

行情的火爆,让A股成为了网络上的热门话题。9月27日,“A股”“创业板”“网友称三点休市太早了”等多个股市相关词条冲上热搜榜单前列。

数据显示,9月27日,“A股”的微信指数从9月24日起开始飙升,到9月27日,创下6.77亿的近一年最高点,而前高则在2.8亿左右。据了解,微信指数每天更新昨日关键词指数,来自搜一搜、视频号、直播、公众号文章、网页及部分广告渠道的热度会对指数产生影响。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9月27日,A股总人气达到56.4亿点,创下2023年9月来新高,且数值远超过去一年均值的32亿点。据了解,同花顺A股总人气是所有个股热度之和,个股热度则由同花顺用户的关注度计算而出。

信号四:成交量创新高,上交所盘中“宕机”

情绪共振下,A股成交额在急速放大。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9月23日至9月27日,A股成交量与成交额环比大幅跃升。其中,当周成交量为57.16亿手,较上一个完整交易周(9月9日-9月13日)的29.41亿手,环比增长94.36%。仅9月27日单日,成交量就录得14.5亿手,在A股运行轨迹中“问鼎”。

成交额方面,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A股5353只个股,9月27日当周的成交总额为5.311万亿元,较上一个完整交易周的2.597万亿元,增加2.714万亿元,环比增长104.51%。

银柿财经注意到,上一次成交量站上14亿手台阶时,还要追溯到2020年7月7日,当日A股的成交量为14.11亿手。银柿财经注意到,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A股曾走出一波结构性牛市,指数一度从2646.80点来到3731.69点的高位。

彼时,人民银行、原银保监会有关负责人曾公开表态要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业界普遍认为,市场的活跃主要基于经济复苏预期、宏观流动性整体宽裕、增量资金进入及做大直接融资和金融行业的政策预期。

热钱涌入还带崩了上交所系统。9月27日,上交所交易系统出现延迟甚至停滞现象,多个交易软件股票行情信息显示异常,导致沪市公司股票成交回报返回较慢。当日盘后,上交所对异常情况致歉,并于9月29日启动竞价、综合业务等平台相关业务测试。据悉,本次测试中,上交所竞价交易系统累计接收申报2.7亿笔订单,是历史峰值的2倍,是上周五(9月27日)申报的3倍。

市场行情的火热,一度让部分券商关闭隔日委托功能。9月27日下午和晚间,国投证券、广发证券国海证券等多家券商发布公告称,9月27日起暂时关闭隔日委托功能,隔日委托功能开启的具体时间。据报道,券商暂停交易委托服务,或与两方面原因有关,一是行情火热,技术人员需要对券商交易的网络宽带、主机资源等进行紧急扩容变更;二是上交所出现交易异常情况,券商可能需要更长的清算时间。

从资金面看,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正不断加仓A股。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到今年8月底,权益类公募基金、保险资金、各类养老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万亿元,较2019年初增长了1倍以上,占A股流通市值比例从17%提高到22.2%。

素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也已闻风而动。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9月27日当周,北向资金成交额为8129.65亿元,上一个完整交易周(9月13日当周)成交金额为4234.92亿元,9月5日当周为3839.38亿元,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

信号五:海外大佬喊话“买入一切中国资产”,外资爆买中概股

A股火爆行情,也吸引了海外投资者的关注。中概股获得资金青睐的同时,多个知名机构发言看好中国股市。

数据显示,自9月24日提振市场的组合拳政策发布以来,纳斯达克中国金龙指数短短3天上涨18%,恒生科技指数近7个交易日暴涨20%。恒指的成交额创近3年以来的最大值。而中概股普遍涨幅在20%~30%。

据媒体报道,9月24日,高盛主经纪商业务Prime(PB)账面的中国股票集体出现2021年3月以来最大的单日净买入额,也是过去十年中第二大单日净买入规模,几乎完全由多头买入推动。

摩根大通、高盛、瑞银等外资投行纷纷发声,坚定看好中国资产。综合来看,外资机构认为,近期政策“组合拳”对经济基本面与股市均有明显的提振效果,在多重利好因素作用下,现在是投资中国股市的好时机,看好股市回升。美国亿万富翁投资者大卫·泰珀甚至发声建议投资者“买入一切”中国相关的资产。

同时,美联储降息或也为A股市场流动性带来改善作用。华金证券分析师指出,受海外开启宽松周期等因素影响,美元指数近期震荡下行,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制减轻,同时叠加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落地,近期人民币汇率有明显抬升趋势,流动性整体保持充裕。

此外,海外奢侈品公司自9月26日以来股价大涨,甚至在此推动下,包括德国DAX30指数、法国CAC40指数等在内的欧股主要指数在过去一周出现较好涨势。有分析观点认为,系中国政府宣布将加大经济刺激措施的消息为奢侈品市场注入了强心剂。

信号六:整体估值尚处低位,部分行业风险出清中

从基本面看,A股当下整体估值尚处于较低水平。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创业板指估值分位数(2005年起计算,下同)仅处于不足8%的位置,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科创50、北证50的估值分位数分别为41.4%、49.0%、57.6%、81.1%。

同时,随着近年退市改革的推进,监管对“问题股”的出清力度加强,上市公司质量进一步提高。2024年4月退市制度迎来第六次改革,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仅2024年前8个月A股退市公司数量已达到47家,超过了2023年全年退市公司的数量46家。

从公司层面看,随着多个行业过剩产能和相关风险出清的推进,A股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正得到提升。例如近年来持续调整的光伏行业,据华泰证券近期研报,分析师预计,部分领先企业当前现金储备仅能维持2到4个季度生产经营,2025年上半年有望出现产能退出,是产能出清的有效信号。另一个关注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则进入调整的深水区。9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要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这对目前已经持续下行三年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信号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