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咳嗽的诊断、治疗与发病机制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2024年7月,《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以下简称指南)[1]的发布,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指导。本文将就指南中的慢性咳嗽,尤其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进行解读。
咳嗽是呼吸专科与社区门诊患者就诊的常见症状,在国内呼吸专科门诊中慢性咳嗽患者占1/3以上[1]。咳嗽病因复杂且涉及面广,诊断不易明确,很多患者常反复进行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对患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负担。
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及变应性咳嗽。其中CVA 是以咳嗽为唯一或主要表现,不伴有明显喘息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也是中国儿童及成人慢性咳嗽的最常见原因。
CVA的诊断标准包括慢性咳嗽(夜间或凌晨刺激性干咳明显),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或舒张试验阳性或呼气峰流量(PEF)日平均变异率>10%,抗哮喘治疗有效。如无条件进行肺通气功能与支气管激发试验,以干咳与夜间咳嗽为特征的慢性咳嗽患者,如诱导痰嗜酸粒细胞水平升高或FeNO水平升高(≥32 ppb),可以考虑CVA或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1]。
CVA的治疗原则与典型哮喘相似[1]。由于慢性气道炎症是哮喘病理生理学的核心特征,它与哮喘的控制水平紧密相连。这种炎症的存在和程度直接影响着哮喘患者的病情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因此,控制气道炎症是哮喘治疗的关键。目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已被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抗炎治疗手段,它能够减轻气道的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哮喘的控制情况。
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 2024推荐所有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者均应接受含有ICS的控制治疗[2]。治疗的持续时间通常建议为8周以上,大部分患者单用ICS或使用ICS+LABA治疗有效,但也有少数患者停药后会再复发,因此,需要长期治疗[1]。调查发现,不正规治疗的CVA患者在未来3~4年间有30%~40%的可能发展成典型哮喘;长期使用ICS可能会减少CVA发展成哮喘的概率。当客观条件有限时,对高度怀疑CVA患者,也可使用ICS+LABA或ICS吸入制剂进行经验性治疗。
短效β2受体激动剂( SABA)是治疗轻度至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也可用于预防运动性哮喘发作。目前GINA不再建议单独使用SABA治疗哮喘,当按需使用SABA治疗时应与低剂量ICS联合使用[2]。
此外,其他治疗哮喘的药物有茶碱类、抗胆碱类、甲磺司特、色甘酸钠、生物靶向药物等,但CVA患者使用较少,目前尚未有相关指南推荐将其用于CVA患者的治疗。
《中国咳嗽基层诊疗与管理指南(2024年)》的更新,为基层临床医生在慢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方面提供了宝贵的指导。特别是对于CVA,这一更新强调了早期识别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诊断标准,包括慢性咳嗽、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舒张试验阳性,以及抗哮喘治疗的有效性。治疗方面,指南推荐了ICS作为控制慢性气道炎症的关键手段。此外,指南还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建议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和持续时间,以期达到最佳的疾病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本文的采访/撰稿/发布由阿斯利康提供支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不得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40065 过期日期:2025-9-25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