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启动“建设美丽重庆区县谈落实”系列主题发布会。在其首场发布会上,渝中区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茓誉介绍,渝中区持续扮靓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用山水资源赋能都市极核,营造了一批观赏风景的“城市阳台”、抬头可见的“空中花园”、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温馨醉人的“花漾街区”,绘就都市中心区“风景画”,打造“逐绿向新”美丽品质半岛。
“逐绿向新”美丽品质半岛(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渝中是重庆母城、都市极核、品质半岛、首善之区,两江环抱、山水叠翠,承载着乡愁记忆,展现着城市品质,凸显着生态文明。据介绍,渝中区正从绿色空间重塑、绿色产业升级、绿色交通转型、绿色建筑更新、绿色治理迭代五方面,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深入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
绿色空间重塑:一廊、两江、多公园节点、N绿道脉络
渝中区正构建“一廊(枇杷山-鹅岭-红岩村生态廊道)、两江(长江、嘉陵江)、多公园节点、N绿道脉络”的全域生态空间格局,持续扮靓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
鹅岭公园瞰胜楼(张发志 摄)
深入开展19.1公里水岸线生态修复和景观提升,修复消落带74万平方米,打造宜乐宜游的珊瑚坝生态湿地、黄沙溪滨江休闲带。用山水资源赋能都市极核,营造了一批观赏风景的“城市阳台”、抬头可见的“空中花园”、便民惠民的“口袋公园”、温馨醉人的“花漾街区”,绘就都市中心区“风景画”。
绿色产业升级:环保产业收入保持全市第一
完善“4311”现代化产业体系绿色发展政策,实施楼宇经济“标杆引领”、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等,推动产业结构焕“新”提“质”。
全区现代服务业占GDP比重约七成,全区单位GDP碳排放量保持全国“最优”序列,万元GDP能耗、水耗绩效全市前茅。环保产业收入连续两年突破300亿元并实现正增长,保持全市第一。
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聚力打造西部金融中心主承载区,深化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核心区建设,围绕1.7公里解放碑-朝天门绿色金融大道,“引金聚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等新业态,推进首批市级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贷款、绿色债券余额名列全市前茅。
绿色交通转型:在重庆率先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
渝中打造“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绿色出行体系,轨道运营线网密度高居全市第一,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全市前茅。建设114.5公里“一带六横十六纵”特色慢行系统,持续扮靓“开往春天的列车”“戴家巷崖壁步道”等生态名片。
小巷公交行驶在渝中区中山四路(杨磊 摄)
此外,渝中区还投运7条线路绿色“小巷公交”,有效解决次支道路市民“最后300米”出行难题。大力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试点,成为全市唯一,试点示范甲醇“双燃料”、LNG、光伏—柴电等新能源船舶,率先建设长江上游“绿色航运走廊”。
绿色建筑更新:在全市率先开展现代社区试点建设
渝中区以绿色低碳理念推动城市有机更新,采用轻介入、微更新、装配式策略等,推动山城巷、贰厂文创街区、鲁祖庙等风貌街区次第焕新,打造城市“新IP”。
渝中区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既有商务商业楼宇绿色化改造导则,推进既有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实现老旧建筑“逆生长”。全力提升区域建筑、交通、照明、暖通等基础设施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在全国率先制定医院绿色低碳建设与运营技术指南,新建建筑绿色化率100%。在全市率先开展现代社区试点建设,打造“渝中样板”,推动居住社区更绿色、更宜居、更智慧。
绿色治理迭代:全国创新完成4艘“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试点
渝中完善污染防治攻坚机制,以治气治水为重点一体推进“九治”,筑牢生态环境“压舱石”。在全国创新完成4艘“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试点,打造“治气”标志性成果。
“两江游”船舶尾气深度治理试点(渝中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渝中还大力推进雨污管网更新改造,持续抓好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分类整治,两江渝中段水质连续多年保持地表水II类水质;首次获批全球环境基金(GEF)赠款140万美元,试点医疗机构“无汞替代”,实现中西部地区唯一入选试点地ping区、全国唯一政府部门承担试点地区“两个唯一”。
据了解,今年以来,渝中区上清寺国控站点优良天数同比增加49天,改善率居全市第一;二季度生态报表实现A档第1;环境信访投诉同比下降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