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志里的16岁新四军小战士,为救同志被敌人沉江

在扬州市江都区吴桥镇,曾经有这样一位花季少年,15岁就参加新四军队伍,当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16岁时因叛徒告密被捕。危难之时,他沉着机智,掩护战友脱险;面对严刑,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终壮烈牺牲。他就是吴飞。

近日,《吴桥镇志》成稿,镇志中记录了吴飞的事迹。虽然如今只有一张他的画像留存于世,但他的精神永远不朽。

图片

花季少年主动参军抗日

1924年,吴飞(原名吴叔邨)出生于江都吴家桥(今吴桥镇)西的一个大户人家。其兄吴伯村、吴仲村均早早参加革命。其父吴壁南抗战期间积极支持新四军,主动捐钱捐粮,家里还接待了无数过往的新四军干部及家属,因而其家曾被许多新四军指战员誉为“抗日饭店”。

吴飞从小耳濡目染,小小年纪就要跟随两个哥哥参加革命。1939年春天,新四军挺进纵队三支队来吴家桥一带做抗日根据地开辟工作。中共苏北工委委员俞铭璜,中共江都县工委书记陈扬就住在吴飞家里。

吴飞与他们相处多日,关系密切,便提出入伍要求。由俞、陈两人介绍,吴飞前往新四军挺纵教导队学习,从此正式参加了革命。那年,他刚满十五岁。

教导队学习毕业后,吴飞被分配到挺纵司令部任青年干事。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分配他到新老洲(今头桥镇一带)做政治、交通工作。

当时,正值苏南新四军积极向北发展之际,日伪联合,斗争激烈,新四军部队调动频繁,干部经常来往。吴飞每次都能圆满地完成任务,让从新老洲南来北往的新四军部队和干部安全顺利渡江。

出色完成部队渡江任务

1940年5月上旬,日军集中兵力准备从三江营、扬州、仙女庙分路合围扫荡以吴家桥为重点的江都河南地区,形势险峻。而新四军挺纵司令部驻地吴家桥,总共不足一个团的兵力,于是,挺纵司令部急电挺进纵队副司令叶飞求援,请他率领挺纵主力一团速回。

叶飞接到电报立即率部东征,决定经过新老洲去江北,但沿路要过几道夹江。为了保证挺纵主力尽快安全到达江北,吴飞等接上级指令赶到新老洲头桥附近,动员大刀队将分散在芦苇荡里的五条大船取出,天黑后,集中江边待命。接着,吴飞便和当地熟悉近路的向导一起在去施家桥的沿途标好记号,并动员老百姓做了大批干粮。

晚饭后,吴飞和向导来到施家桥,接应东返的挺纵部队。同时,他们又送去干粮,让指战员边走边吃。很快,部队顺利渡江东去,投入了反对日伪军扫荡的战斗。

掩护战友脱险壮烈牺牲

1940年6月28日,国民党苏鲁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副总指挥李长江出动十三个团的兵力八面包围进攻新四军驻地郭村。得到信息后,新四军主力部队火速渡江北援。为了做好渡江接应工作,吴飞奉挺纵司令部命令脱下军装,换上便衣长衫,从佘家坂过夹江来到新老洲,配合战友执行重要的交通任务。

可是,镇江日伪军获得了新四军江南主力从新老洲渡江的情报,出动三千多日伪军,水陆几路包围扫荡,严密封锁新老洲。雪上加霜的是,区政府通讯员,原国民党江都县第三区中队队员胡奎叛变投敌,向日伪军告密新四军经常活动的地方,并指点日伪军到我民运干部常住的群众家搜查。

7月8日,吴飞被敌人逮捕,他向同时被逮捕的另外三名战友暗中叮嘱,让他们自称是老百姓。当敌人拷问他时,他大义凛然、毫无惧色地说:“我就是共产党新四军,他们是老百姓,有话问我好了!”眼看三位战友被释放,吴飞才放下心来。

日军见拷问不出什么有价值的线索,遂用铅丝将吴飞的两条腿扣在马后面拖着跑,随后又用铁丝穿过吴飞的肩膀,用石头绑在他身上,将他抛向大江。吴飞就此壮烈牺牲,年仅16岁。

近日,《吴桥镇志》成稿,志书中详尽记载了吴飞的事迹,他的精神,永留人间。

通讯员 张正才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庄剑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