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政策才能扭转熊市

复盘系列:2008年“四万亿”前后


图片



1/4

熊市多长阳


由于上交所周五的宕机,大量单子到收盘都没有成交,本周指数只能看深交所的,深成指周涨幅17.83%。


这个周的涨幅是相当惊人的,深成指历史上超过这个涨幅的,都在1996年以前的“蛮荒时代”。


图片


没想到啊,没想到,A股活了30多岁,又回到了最初暴涨暴跌的神经质时代。


所以复盘可供参考的只有离现在相对比较近的2008年,也出现过两次周涨幅在16%以上的行情。分别为2008.4.22-4.25和2008.11.10-11.14这两次,都发生在2008年的史诗级大熊市中。


A股有一个经验叫“熊市多长阳,牛市多大阴”,熊市多暴涨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下跌造成了情绪的过度悲观,当能割的肉都割完剩下的都割不动时,同时聚集了过量“等鱼死”的场外资金,一旦遇到政策面上的利好,就会爆发出惊人的暴涨行情。


但熊市中暴涨后的走势差别也很大,大部分情况下,并不能够扭转熊市,而是盘整几周后跌破前低;但也有少数情况下,在政策面、宏观面的配合下,最终走出了大反弹甚至反转行情。


2008年的这两次熊市暴涨分别对应了上面这两种情况,本文就借复盘这两段行情,看看未来行情可能怎么走。



2/4

只救市,没有宏观转变


我的公众号的复盘系列写过2018年、2016年、2014年、2005年,但没有写过2008年,因为这个超级大熊市实际上是由三个不同的熊市连成的,包括了泡沫破灭型熊市(2007.10-08.2)、流动性收缩型熊市(2008.2-7)、经济危机型熊市(2008.7-11),相当于把2015年的股灾、2018年的去杠杆和2020年的疫情爆跌连在一起。


而这两次大反弹,分别处于第二类熊市的中期和第三类熊市的末期。


图片


先看2008年4月的那一轮反弹,上证从07年的6124大顶跌到1月底破4500和年线,确定了大熊市,再到08年4月22日(周一)破3000点,理论上说,指数半年腰斩,怎么也要有一段反弹,再加上4.23日的印花税大调整,从千三到千一,这波1996年以来的最大周反弹,就此发生。


但问题是此时仍处于流动性收缩阶段,一季度GDP同比增10%,需求强劲,出口增速还在30%的高位,经济过热、通胀上升,PPI在8%且还在上升,所以4月份的货币政策的基调是“双防+从紧”,对股市流动性影响巨大的M1增速连续6个月下降,且加速下降,M2也出现了拐点。


在这种只有股市刺激政策,没有货币政策,更谈不上财政政策的宏观背景下,股市的反弹也只是昙花一现,股市用一周半的时间涨了25.7%后,在3500点左右的平台横盘到6月初,在准备金利率上调的利空打击下,跌破3000点,进入深度熊市状态。


图片


所以,2008年4月份的反弹,从宏观背景上看,跟本轮反弹完全相反,反而部分类似去年11月到今年2月的宏观环境。


再看2008年11月的反弹。



3/4

因为超预期,所以不相信


到了2008年7月,股市已经跌到了2600点,但宏观政策转向的信号没有如预期那样出现在此次高层会议上,虽然已经不提“双防”和“从紧”,但仍然强调“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因为7月的PPI已经升到了8%以上。


再加上美国的次贷危机失控发展成金融危机,并影响全球,走了五年慢牛的恒指跌破年线进入熊市,虽然A股不到一年已经跌了60%,但仍然马不停蹄地继续下跌,虽然有宏观面的因素,但这其中市场情绪过度悲观的种子,已经开始埋下。


真正的政策转向信号是10月19日的某高层会议,当时的宏观背景可谓急转直下,PPI增速从8月的10.06%急降到10月的6.59%,PMI指数从4月份的59.2降到10月的44.6,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两个月从4.5%直跌到3%,中国经济从过热到过冷,只用了半年。


图片


当时的高层行动还是很迅速的,10月经济数据还没有完全出来,但政策大转向已经出来了,会议强调“对我国影响逐步显现,国内经济运作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指出“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尽快出台有针对性的财税、信贷、外贸等政策措施”。


不过,市场仍然沉浸在“外贸订单大批违约、沿海工厂成片停产”的悲观甚至恐惧的氛围中,虽然有印花税下调至单边征收0.1%的利好,但市场涨了两天后又继续跌破2000点。在上述的那个重要会议后,只出现了一天上涨,后又继续下跌至1664点,市场在此区域横盘了一周多。


由于过去几年宏观的主调一直是“防通胀”,所以投资者相信会有货币宽松,但并不相信会有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我国传统上没有搞过这个。


“四万亿”政策真正出台是在20天后的11月9日(周日),会议提出“扩大内需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0000亿”“扩大投资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接下来就是本文开头说的周涨幅17%的暴涨。


无论是宏观背景、政策措辞、还是股市位置、市场反应,本轮反弹都更类似2008年11月的这一周。


图片


“四万亿”是从未有过的财政刺激规模,当时完全超预期,所以,市场有两个反映:


先反应“超预期”,大涨一周半,站上2000点;后反应“不相信”,11~12月,一系列货币政策先出来,先是降息降准,再是“国九条”宽信用,最后是再次降息,但市场并不买账,不太相信能落地,股市在2000点左右横盘了2个月。


直到2009年初,一系列财政政策出台,主要是“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以及物流业十个重点产业,投资者看到了真金白银的政策,之后大盘找到了“煤飞色舞”和“汽车家电下乡”两条主线,才走出了一波指数翻倍行情。


当然,历史不会简单重复,现在跟2008年的经济发展、行政机制都有天壤之别,行政机制不是本文可以讨论的(知识星球中偶然会提一些,感兴趣的可以到那里),所以我只能从政策和股市本身分析一下未来行情可能的发展。



4/4

政策效果的重要观察指标


“四万亿”政策能在短时间内出台,因为我们当时政府债务率低、历年财政积累丰富,全社会确实有大量基建项目待开发,民间投资意愿也高,也导致财政刺激的效果明显,我国成为最早走出经济危机的国家,GDP迅速超过德国和日本,并趁欧美的衰退展开了全球企业大收购,为后面的制造业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图片


但基建投资从一开始就有收益回报低下的问题,后面的项目效益越来越低,也是导致这几年很难复制的原因,也是大家都不太期待有这方面政策的原因。


由于本轮也是货币政策先反转,目前还没有具体财政政策出台,从外媒的“小作文”看,可能更倾向于民生消费而不是基建,总结就是“财政加杠杆、企业减税费、百姓提补贴”。


这当然不是“小作文”的凭空猜想,毕竟“凯恩斯已死,大撒币当道”,美国这一轮财政直接向民众的“大撒币”,效果明显,现在通胀也控制下去了,可以说是大获成功。


我2023年2月的文章《直接给居民发钱,也许是一个好办法》就认为,财政加杠杆后直接给民众发钱而不是搞基建,不但可行,而且有效,并认为“政府主导的投资低效浪费、分配不公,不如让民众自己决定钱该怎么用”。


当然,可能大家免不了要怀疑,其实我也很怀疑,但一方面,当时的“四万亿”财政刺激,市场也是怀疑的,如果是不用怀疑的政策,不会拖到现在再出,新的方向总是在危机中被逼出来的。


另一方面,市场只要起来了,就永远是乐观的,有没有效果,先涨再说。2009年,有色钢铁煤炭股票已经涨了一倍了,煤价钢价还在底部趴着,贸易商还是不敢囤货。


图片


所以我自己对行情规模的判断,如果还是搞基建,我不看好,半年之后还会跌回来,如果是真的“发钱”或者类似发钱的民生类政策,我就看好。如果能以最简单、最快速的政策,把钱“灌”到老百姓的口袋里,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因为没项目而长期滞留在财政账户上,那年度行情指日可待。


但即便如此,可能还是有一点晚了,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除了看后面有什么政策,还要看效果,政策效果最重要的前置观察指标是社融中的中长期贷款,其次是M1和M2,同步指标是PMI,CPI/PPI这次不是一个好指标。


未来的行情有几个重要的判断时间节点,也决定了行情的延续度,考虑到变数很多,需要不断把跟踪的结果更新到宏观策略中,我就不在这里写了,以免有人说我几个月前说过啥啥啥。想看的到知识星球,那里天天都在更新最新观点,你也知道我的观点为什么会变?


当然,复盘归复盘,很多事情,事后以“上帝视角”看起来脉络很清晰,但落到微观操作层面,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看对了做错了”的事可谓家常便饭,2008年11.14的次周周二,大盘暴跌7%,即便你已经了解上面的相关信息,你仍然可能在那一天不知所措。


更何况,作为成熟的投资者,都有自己的投资者体系,决定了你能赚到什么钱,没法赚什么钱。经过了本周,证明A股反而越来越远离成熟市场,市场不可预测,A股尤其如此,但你的自我预期是可以管理的。


复盘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