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 《志愿军:存亡之战》举办首映礼,陈凯歌携主创致敬“最可爱的人”

全文1419字,阅读约需5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战争片《志愿军:存亡之战》在北京举办首映礼,主创团队陈凯歌、陈红等亮相。

02电影聚焦铁原阻击战,展现志愿军第63军2.5万将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的英勇事迹。

03除此之外,主创团队还走进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开展国防教育专场主题放映活动。

04电影预售已开启,将于9月30日全国上映。

05首映礼现场,志愿军老战士蒋昭瑜奶奶观影流泪,感慨电影唤起对曾经抗美援朝战场的记忆。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日前,战争片《志愿军:存亡之战》在北京举办首映礼,总出品人、总制片人、总监制、中影董事长傅若清,导演陈凯歌,出品人、总制片人陈红,演员朱一龙辛柏青张子枫朱亚文陈飞宇张宥浩韩东君、李卓阳等主创悉数亮相,与观众共同感受这场“存亡之战”,向“最可爱的人”致敬。

 

图片
图片

 

首映放映之外,《志愿军:存亡之战》导演陈凯歌、编剧张珂携演员朱一龙、朱亚文、张子枫、陈飞宇、张宥浩、韩东君、李卓阳走进武警北京总队机动某支队(该支队特战一中队前身原隶属电影中“英雄铁军”63军188师,在铁原阻击战中被63军授予“大功连”),携手中国军号开展“何为青年·青年何畏”国防教育专场主题放映活动。电影预售已开启,9月30日全国上映。

 

《志愿军:存亡之战》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二部作品,聚焦铁原阻击战。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2.5万将士与近5万“联合国军”激战12昼夜,战士们发扬“钉子战术”狠狠把自己钉在阵地上不惧不退,在铁原战场上构筑了一道冲不破的“铁长城”。

 

图片

 

首映礼现场,导演陈凯歌感慨创作艰辛,“《志愿军》三部曲拍摄镜头总数高达一万两千个,可以用一个‘磨’字总结感受。拍摄过程是和时间磨、和自己的心磨、和想拍一部好电影的愿望磨,最终把时光磨短了,电影拍成了。”

 

演员朱一龙坦言,“剧组将近1500人,第一次在组里见到这么多人。所有人的走位都要提前一天经过无数次的排练。”演员辛柏青表示,“第二部里除了表现军人的责任和使命,也更多展示了个人的情感和对小家的细腻情感。”演员张子枫解读李晓离别时送给哥哥小花的特别心意,“‘死不了花’是李晓的一种期许和寄托,希望大家都能好好的。”

 

图片
图片

 

演员朱亚文认为吴本正在第二部中从怀疑走到相信再走到致敬,最后和所有人成为一体。抵近攻击的惨痛改变了他的认知,成为角色的重要转折点。演员陈飞宇分享在拍摄杨三弟唤醒孙醒记忆的戏份时,自己会不断联想到角色在松骨峰战斗结束时呐喊3连每一位战士姓名的画面,更加深知角色身上背负着3连每一位战士的使命。演员张宥浩对戏里战损记录员身份感触颇深,演员韩东君则通过演绎这场存亡之战更加理解“英雄铁军”的含义,李卓阳认为角色在战场经历过生死更加意识到肩上的责任,完成了自我成长的转变。

 

编剧张珂解读片中角色名字设计的巧思,李想是“理想”的同音词,表示战士心中有理想;李晓是“破晓”“拂晓”之意,是新中国的气象。而将赵安南、孙醒、李家三口……这些人名合在一起,正对应着百家姓的第一句“赵钱孙李”,代表的就是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图片

 

首映礼现场,志愿军老战士蒋昭瑜奶奶观影忍不住流泪,感慨“电影让自己想起曾经和哥哥一起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记忆,怀念身边牺牲的同志,中华人民精神永远传承。”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开国元帅彭德怀之侄外孙女、彭钢将军之女袁方同志盖章影片的历史意义。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樊振东作为一名退役军人,看完电影表示“部队的经历给我带来很多成长,看电影也让他想起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铮铮誓言。”中国乒乓球运动员丁宁同样被电影所感动,“感谢陈凯歌导演把这样一部电影带给更多年轻人,让我们记住历史也激励我们更好地生活,创造很多可能。”

 

演员杜江、霍思燕、嗯哼(杜宇麒)一家现身观影,嗯哼坦言“第二部比第一部更好看,要用零花钱请同学们看志愿军。”杜江则分享了自己对电影的喜爱之情,现场告白朱一龙“有勇有谋、铁汉柔情”。演员魏晨看完电影梦回3连,感慨,“时隔一年,从《志愿军:雄兵出击》到《志愿军:存亡之战》,我的感触一点都没变。请大家多多支持这部电影,希望我们最可爱的人在你们的记忆里闪闪发光。”总出品人、总制片人、总监制、中影董事长傅若清感谢,“感谢七十年前我们最可爱的人的英雄事迹,为我们能够创作这样的影片提供了非常感人的故事和人物。”总制片人陈红补充道,“经历了近400天的辛苦拍摄,感觉志愿军的精神已经浸润在整个剧组。拍摄这部电影的意义已经超过了电影本身,希望大家也能透过影片感受如今和平的来之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