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貌|河南新县:农房变民宿,山区变景区

图片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是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村庄,街道干净整洁,民居错落有致。

找扶银廷订房订桌的电话不时响起。他经营着半夏时光休闲吧,大门左侧还挂了个“乡遇小院”的招牌。扶银廷说,房前屋后一草一木都是他自己精心布置的,来的客人中年轻人偏多。

田铺大塆第一个开农家乐的人是许秀青,平常不起眼的野菜珍珠花,经过她简单烹饪,成为远近闻名的美味。“如今珍珠花舍不得吃,都是留给客人吃。”许秀青说。

新县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分布在新县的众多传统村落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也承载着浓浓的记忆与乡愁。

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考察调研,叮嘱当地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

新县县委、县政府牢记嘱托,聚焦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将珍贵的文化遗产改造好、保护好,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几年,新县将散落在大山里的乡村资源串珠成链、组点成面,打造九镇十八湾乡村旅游品牌,丰富旅游业态。

如今,每年到新县旅游的游客超过千万人次,文旅产业已成为新县的主导产业。
图片
河南信阳市新县田铺大塆创客小镇(图/韩家东)
改造提升,写生经济等产业让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利用中增收致富
从新县县城出发,沿着红色大别山一号旅游公路香山湖段南行,茶山连绵起伏,湖水碧波荡漾,古树根深叶茂,仅十几分钟,就能来到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
民居倒映池塘,塘岸垂柳扶风,远处农人劳作,山峦青翠如烟,眼前的水塝村宛如一幅山水写意画。因为林木丰茂、古树参天,水塝村被誉为“中原古树第一村”。
为了让眼前的“美”景成为“钱”景,近年来,香山湖管理区转变思路,抢抓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发展机遇,对“水塝院子”“乔木下”等民宿的接待标准和承载能力提档升级,并积极与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信阳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等省内高校的艺术院系合作,大力发展“写生经济”,用文艺赋能乡村振兴。
思路打开了,水塝村的知名度上来了。这个以前藏在深山人未识的“宝藏村”日渐被外界熟知。仅2023年一年,就有将近2000名高校师生到水塝村采风写生。
王青枝是水塝村较早的农家乐经营者,如今她的水塝民宿每天最大接待量在80人左右。因为写生经济的发展,每逢春秋两季,各大院校的老师和学生会陆续到来,给她的民宿带来稳定客源。
“每人每天60至70元,收入十分可观。”王青枝说,水塝村环境优美,山清水秀,如今绿水青山成了“金山银山”。农房变民宿,山区变景区,村民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香山湖管理区副主任程一桐介绍,写生产业发展至今,已有4000余名高校师生来此写生创作,带动群众收益9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益8万元。
近年来,香山湖管理区实施韩山传统村落改造提升工程,充分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量保护和体现村庄的原始风貌,同时进行电商直播平台、农产品展示平台等配套建设,引进专业公司进行写生、研学、影视拍摄等运营管理,吸引着村民以房屋、家具、古董等入股,实现利益共享,让村民在古村落保护和发展中富起来。
规划先行,生态环境改善为产业发展厚植绿色底色
新县周河乡西河村现存古老民居约160间,最古老的民宅距今已700年。古老民居隔河相望、错落有致,美如一幅山水画。
2014年以前的西河村,破败不堪,在籍人口400多人,仅有留守的小孩和老人39人住在村里。3.5米宽的小路杂草丛生,车进不来,更别说游客了。村里污水横流,垃圾成堆,改变村貌是一件棘手的事。
张一谋是西河古村落景区管委会主任,10年前刚到西河村时,做的头一件大事就是清淤。他头脑活、点子多,说干就干,让这个别人看来“无从下手”的村子,渐渐有了传统古村落的模样。
“山水是有灵性的,经过河道清淤、环境整治,河水清澈了,两岸变绿了,人与自然有了亲近感。”张一谋说,环境改善让西河村的颜值大幅提升,加上古村落保留下来的历史厚重感,给了村子展示自身的底气。通过官方微博高频次推介,外地游客逐渐走进西河村,2016年“五一”假期,一天就来了一万多名游客。
在改造过程中,当地坚持保护和开发并存的原则,不砍树,不填塘,不取直道路,不搞大拆大建,对古民居修旧如旧。
西河村在景区规划之初就为产业发展谋篇布局。张一谋介绍,污水、供排水管网按照日接待量一万人次设计,起初村民不理解,“这个破地方谁来呀?”“谁来这里吃饭呀!”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村民们没想到,短短几年时间,家门口成了旅游点,不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把钱赚了。目前,西河村有民宿39家、农家乐55家、小卖店11家,能为游客提供593张床位,暑假每天住在西河村的游客超千人。
目前,有48所高校在西河村设立写生基地,写生经济与旅游产业差异发展,互为补充,淡季不淡,客流不断。
张一谋拿出一组数据,今年3月份至今,西河村每天最低接待量为3000人,周六日每天不少于5000人。据统计,每年来西河村两次以上的游客占38.7%。
从河南周口开车到西河村要两个小时,刘先生今年已是第六次到西河村。他记得“五一”假期,车子被堵在5公里外,因为游客太多,民宿被预订一空。西河村的魅力让游客久处不厌,反复光顾。
如今,通过旅游带动,西河村的山茶油、毛尖茶、阳荷姜等产业乘势发展,村民们的腰包更鼓了。
图片
新县郭家河省级湿地公园里,孩子们在大自然中快乐奔跑。(图/蒋仑)
交旅融合,交通便利,秀山丽水吸引八方游客
新县地处河南省最南端,紧邻湖北省,当地着力打造新颖的消费场景,给这座小城带来源源不断的客流。
9月3日,虽是工作日,郭家河省级湿地公园内仍人头攒动。鱼鳞堰景观之前是一条横在河中央的简易乱石阶,行洪不畅,行人过桥存在隐患。当地因地制宜进行改造,在不影响堤坝功能的前提下,打造成了年轻人喜欢的样子。
远山苍翠,草地柔软,溪水清澈,在这里,大可肆意吸氧。这里是夏日露营的好去处,在河边树荫下,搭起帐篷、摆上桌椅,坐下就是一下午。
“能看到河对面牛在吃草,小溪里有鸭子洗澡,在河边发呆,看看书,十分惬意。”湖北武汉游客陈女士说。
在溪水旁,有一家竹里馆农家院。主人黄登军养的土鸡在庭院门前自在游走,门前溪水潺潺,知了鸣叫,声声入耳,城市上班族驱车路过此处,俨然进入世外桃源。
黄登军今年52岁,2021年,他舍弃城市的工作,回到老家新县的湾店村,紧邻郭家河省级湿地公园,打造了这个农家院,为往来的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食服务。
在黄登军看来,返乡的好处有很多,一方面方便就近照顾家庭,另一方面乡村发展前景很好;此外,自己和家人能过上理想中的田园生活。
黄登军以前是建筑工人,返乡后经营农家院,民宿房屋处处都设计得别有生趣。他用竹子做的“房车”,常常引来游客围观体验。“目前,民宿有12人的接待能力,餐饮能接待100至200人。”黄登军得意地说,如今,赶上研学团队订桌,早晨五六点钟就要起来择菜、洗菜、备餐,七八个人忙前忙后,一年下来收入可观。
地处大别山核心区的新县,自然风光优美,但景点较为分散,因此对于发展旅游业,交通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新县把旅游公路建设作为推动老区振兴的重要举措。在新县的城乡汽车站,从县城发往15个乡镇以及4条旅游专线的公交车都从这里发出。旅游专线每半小时一班,旅客从任意公交站亭出发,都能畅游全县景点。
如今,新县通过交旅融合把散落在大山里的乡村资源串联起来,从香山湖到黄毛尖森林公园,从西河古村落到田铺大塆,秀山丽水吸引着八方游客。处处皆风景,人人有收入,绿色生态正通过乡村旅游不断成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据统计,今年暑期,新县旅游交易额同比增长49.3%。



出品 | 民生周刊新媒体部
原文刊载于2024年第19、20期《民生周刊》杂志
原标题:《(引题)河南信阳市新县着力“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主题)农房变民宿  山区变景区》
《民生周刊》全媒体记者   于海军
编辑 | 姜玉函
责编 | 李雪
图片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人民旅游”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