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丨水墨大理,弦歌不辍

图片


近三年,连续三个夏天都在昆明避暑,一直想去一趟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我知道这条滇西北的路线,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交接带,横断山脉连亘其中,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是云贵高原最气势磅礴、风光旖旎的风景线。这个夏天,终于与在宁波效实中学、李惠利中学执教40年、退休不久的高中同学一拍即合,共同去揭开这个神秘的盖头。老同学是位资深的高中化学教师,但对文学、外语和历史等人文学科颇感兴趣,曾经课余给学生讲历史学者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深受喜爱。能与他一起去“解读”祖国的大好河山,十分符合我的期待。


我们行动的第一站是大理。

8月24日早上8时零5分,动车从昆明火车站准时出发,一路向西,大约2个小时后进入大理高铁站。高铁站的月台是灰色的钢结构建筑,显得通透、飘逸,与国内其他规模相当的高铁站比,多了些“工业风”。置身这个空间里,再举目四周的城市风貌,大理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脱俗、开放。

图片


与云南省内的大多数高原断陷湖泊一样,受横断山脉走向的影响,洱海南北长、东西窄,呈人耳形状。大理高铁站位于“耳垂”下方。大理的景点,大多分布在海东、海西两个板块,新城区则在“耳垂”另一侧的下关区域。由于住宿订在海东的挖色镇,我们决定游览从海东开始,第一站是理想帮旅游小镇。从大理高铁站打车往北行驶30余分钟,洱海边有一片仿希腊爱琴海风格的建筑依山而立,这便是理想帮。小镇包含有主题乐园、商业和客栈酒店等功能区域。由于依山而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白色和土黄相间的主色调,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明亮夺目。虽然说她是“中国的圣托里尼”有些牵强,但沿着迂回的台阶拾级而上却可以让洱海苍山的景色尽收眼底。映入眼帘的洱海,让我觉得“非海胜海”,将一个高原湖泊命名为“海”不但毫无违和感,甚至任何别的称谓都不可能比它更加贴切。“青山含远黛,白云空自流”,苍山十九峰在洱海的另一侧逶迤蜿蜒,清晰可见。此情此景,“天地太辽阔,人类太渺小”的念头油然而生。我突然顿悟,大理的美实因苍山衬洱海而博大恢宏,因洱海托苍山而气势雄伟。蔚蓝的天,蔚蓝的海,眼前的苍山洱海就是一幅纯净的水墨画卷!顾盼流连,我的眼睛被喂饱了。我想无论是谁,遇见此情此景,哪怕最躁动的内心都会很快安静下来。“苍山不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这两句广为传颂的诗,确实是对苍山洱海最凝练、最传神的写照!

图片


离开理想帮,直奔住宿地挖色镇,稍作安顿后便继续向北游览双廊古镇。古镇沿洱海边而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景,双廊处在“萝莳曲”和“莲花曲”两曲的交界处,且因此得名。古镇内保存着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典型的白族传统民居院落。我本以为,边陲之地,除了自然赋予的山水之美,历史和文化的积淀肯定粗鄙和简陋,但看了这个古镇,完全改变了我的想法。白族传统建筑丝毫不逊于以徽派民居为代表的江南古建筑,雕梁画栋、飞橼翘角同样十分讲究,而且房子往往比较高大。大户人家还十分重视影壁、门楣和匾额、楹联等“文化元素”的装饰。这里曾是南诏国和大理国重要的军事要塞,不难理解,也是权力的密集给这里带来了财富和文化的密集。

图片


倚着海岸,有一条向内弯曲的弧形大道,可谓风情万种。我更愿意将这条大道称为“滨海长廊”。长廊与知名的南诏风情岛只隔一弯窄窄的海水,北端与玉几岛相连接,靠海一侧绿树成荫,内侧是客栈、餐馆、咖啡屋、酒吧和陶艺、扎染工作室等富有生活和艺术气息的店铺,店铺门前各色鲜花姹紫嫣红。踱步于这条走廊上,身边游人如织,站在岸边,迎面微风习习,水里游船穿梭,水的那边天光云影,岸芷汀兰。“大理风光在苍耳,苍耳风光在双廊”的美誉,确实名不虚传。

图片


沿着路牌指引,我们前往杨丽萍的太阳宫和月亮宫。月亮宫是她的私人住所,太阳宫是艺术空间。两个场所其实是同一座建筑,位于玉几岛(半岛)的最顶尖处,三面环水,位置绝佳。南是太阳宫,北为月亮宫,西侧弧形的“月亮门”是共同面朝大海“照壁”。房子没有做成中规中矩的海景别墅,而是顺其自然,让整座建筑与礁石“长”在一起。借助海浪、礁石与植被的衬托,形成错落交织的空间,豪宅和大自然浑然一体,体现了和谐共生的理念。我带着对杨丽萍的好奇而来,但坐在临海的全景落地窗边,欣赏苍山洱海的风花雪月,也引发了我对这座美轮美奂的艺术宫殿的遐思。据介绍,这座房子建于2000年,由“大理才子”赵青设计。能把房子建成这样,画家出身的赵青艺术天赋所发挥的作用毋庸置疑,但一定融进了主人对艺术与人生的独到理解和追求。我总觉得,不同的艺术形式本质上是相通的,我更愿意把这座建筑看成是一幕凝固的《孔雀舞》。在我看来,这一稀缺的资源,被大师级的艺术家所开发,也是物尽其用。

图片


海西的行程在对双廊古镇意犹未尽中匆匆结束。第二天的行程在海西。

海舌岛和磻溪村S湾是两处比较原生态的地方。海舌公园是喜洲古镇附近的一个半岛,由于如舌头一般伸向海面,故名“海舌”。骑行或者漫步在木栈道上,海风轻拂,确实是欣赏洱海景色的一种绝佳方式。站在海舌公园的“海舌”上向北瞭望,远处的苍山如巨大的绿色屏障给大理遮风挡雨,也像一副宽厚的臂膀将洱海揽入怀中。磻溪村的S湾是洱海边上的一条S形岸线,是洱海生态廊道中最漂亮的一段,一侧是碧波荡漾的洱海,另一侧被优雅的客栈、民宿和各种时尚的店铺占满。据说,这里是大理最火的网红打卡地之一。看着如织的游人让我想到了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也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吧?当然,你也可以找一处相对安静的地方,听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我想,太平盛世,岁月静好,这是本来就应该有的样子。

图片


接下来的行程是游览喜洲古镇和大理古城。透过这两个窗口,我似乎找到了今日的大理之所以能如此雍容娴雅的底气所在。

喜洲古镇临洱海,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始建于1907年的严家大院,其恢宏的气势和按照 “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走马串角楼”、“一进四重院”设置的严整布局令人耳目一新。“大夫第”、“司马第”、“保我黎民”这些匾额和寓意吉祥的木雕、砖雕、石雕、壁画和楹联的精美程度无不彰显出主人当年富可敌国的财力和声名显赫的地位。严家大院的最深处,还有一幢建成于1936年的小洋楼让人感到些许的意外。这是大理最早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据说这幢楼的设计、施工人员从上海聘请,建筑材料在香港购买,经海路、滇越铁路、公路,最后由马帮运到喜洲。这无疑也代表了严子珍博采众长和与时俱进的眼界。

图片


站在这个历经百年风风雨雨的宅院里,更吸引我的当然是严子珍家族兴衰沉浮的创业故事。1902年严子珍在永兴祥号的基础上,重组了日后大名鼎鼎的白族商号“永昌祥”,这实际上是白族地区诞生于清朝光绪年间的最早的股份制企业。永昌祥的马帮将四川的生丝卖到缅甸,又从缅甸买了棉纱卖到云南,再将云南的茶叶、烟草卖到四川和境外。从1912年起,先后在缅甸、香港、上海等地开设分号,员工达3000余人。1945年,甚至将业务延伸到了美国波士顿。

图片


喜洲古镇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大理曾经的中心,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的白族先民以茶马古道起家,出过很多走南闯北、享誉东南亚的商帮、商号,到了民国初年,喜洲商帮已经形成了以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为主,大大小小的座商、行商多达近四百家的商业集团。

图片


商贸的发达不仅带来经济的繁荣,还带动了对教育的重视和文化的发展。喜洲历来人杰地灵,人才辈出,“二甲进士七八十,举人贡生数不清”,近现代也为国家输送了许多杰出的人才,有“四百教授一家乡”的美誉。

“青瓦白墙水墨画”,这是对白族民居的简单概括。青瓦白墙,飞橼翘角,雕梁画栋,斗拱重叠,九曲迂回。穿行在喜洲古镇,有如徜徉在诺大的白族民居博物院里。目前,镇上超过一进两院以上的院子仍然完整保留有150多个。一道道挺拔的照壁上书写的“苍耳毓秀”“清白传家”“耕读世第”“琴鹤家声”等等家训,似乎在明告诉人们,这个擅长经商族群历来重视儒家文化的熏陶,具备兼容并包的智慧和气度。怪不得70余年前老舍来到这里会写下“喜洲镇却是一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这样的赞美之词。

图片


大理古城位于喜洲和大理新城之间,与喜洲古镇和大理新城市中心的距离分别是18和13公里。其建城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从南诏国在此建立都城,至今已有近1300年的历史。古城呈棋盘式布局,城内由南到北纵贯五条大街,自西向东横穿八条街巷。“城郭奠山海之间,楼阁出云烟之上。满道风气,芳香袭人。”这是一座“活”着的古城。青石板铺就的街巷纵横,从苍山流下的溪水穿城而过,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户户种花,街街流水”的街景娟秀如故。

图片


三国以后的魏晋南北朝,由于中原地区长期战乱,云南的中心,开始从滇池一带转移到大理一带。到了唐朝开国时,洱海附近小国林立,其中有六个国家实力较强,称为“六诏”。这六诏中五个投靠了吐蕃,只有南诏和唐朝亲近。最终,南诏在唐朝的支持下,吞并了其他五诏,统一了以洱海为中心的地区。南诏国在唐朝的支持下逐渐壮大,但时间久了,与朝廷、与边关大员的关系也时好时坏。终于有一天,南诏国与唐朝反目成仇,不得已投靠吐蕃。堂堂大唐帝国,当然咽不下这口气,几年内,屡次派兵征伐屡次兵败边关。后来,碰上安史之乱,自顾不暇,使南诏独立成为了事实。在与朝廷的战争中,南诏国带兵的大将姓段,立下了赫赫战功,渐渐地,功高盖主成为南诏国的实际掌控者。经过与唐朝的连年战争,南诏国也出现了国力衰落、朝纲混乱的败相,先后被三个短命的朝廷取代: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和大义宁国。这段“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混乱,基本上都是下级杀上级,然后又被部下杀了取代。到段姓将军的六世孙段思平出现,就灭了大义宁国,创建了大理国。这个时候,宋朝已经建立,大理国一直与宋朝结好。在段氏的治理下,大理国步入正常发展轨道,逐步兴旺起来。

南诏、大理这两个夹缝中求生存的王朝,能够在西南一隅统治500余年,对外有着与中原皇朝和吐蕃这样的强敌周旋、博弈的独特智慧,对内也不乏如何维持平衡的不一般的手段,显然与他们历来善于学习汉族和其他民族的文化,吸收儒、道、佛各家的精髓分不开。

图片



大理古城的美是有历史厚重的。

大理国素有“妙香佛国”之称,上至皇室宗亲下到平民百姓皆虔诚信奉佛教。大理国也实行科举制度,但能应试的是读书的和尚,称为“释儒”,官员也多从释儒里选拔。大理古城西门西北1.5公里的苍山脚下,有一处著名的佛教场所——崇圣寺,由于始建于南诏王劝丰祐时期的崇圣三塔造型颇具特色,是大理的地标性建筑。崇圣寺是大理国时期的皇家寺院。大理国22代段姓帝皇,有9位把这里作为最后归宿,舍弃皇位,到崇圣寺出家。居于巅峰者能够“放下”,还有大理国虽然继承了南诏国的很多东西,但对外对内总体比较平和,难免让人想到是否与佛家智慧里倡导的慈悲、无我、解脱有关?

图片


在大理古城五华楼的附近,我无意中发现了一处气宇轩昂大理文庙。文庙是古城内面积较大的一个古建筑群,正门朝向复兴路,中轴线为南北向,自南向北泮池、棂星门、礼门、义路、两庑、大成殿等一应俱全。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也是官学所在。大理文庙的规制之高,建筑之宏大、精美,充分体现了对儒家文化的尊重和重视。

今日的大理古城,依旧以这种开放包容又恬淡、宁静的大度和被称为风花雪月的气质吸引着八方来客。金戈铁马的硝烟和茶马古道的马铃声虽然已经远去,而文化交融的一幕幕大戏犹在眼前。

关联阅读


旅途上的故事,请告诉我们;

有喜欢的文字,请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