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奢侈手表品牌?这蕴含着文科生大显身手的契机

有人在某社交平台上提问,以中国的工业水平,能制造出一款跟原厂一模一样的劳力士手表吗?

有一个回复说,2023年,瑞士截获一批假冒手表。这些手表先运到瑞士,然后“洗澡”,变为瑞士本地产,再发到世界各地。瑞士的原厂专家也无法区分这些手表,最后只能从序列号是否重叠,来判断这些手表是假的。

专家区分不出来,是因为这些原产地武汉的手表,和瑞士原产手表一样使用了河南的轴承,大族激光的切割,广东的CNC工作站,哈尔滨特种钢,黑龙江、湖南等地的自动车床。甚至,造假者故意降低了工艺标准,放大公差,使用二手旧机床,以把仿冒的表降低到瑞士手表的精度。

这个回答,或许有夸张之处,但制造机械表对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而言,的确不是难事。

学者刘易斯·芒福德曾说:“工业时代的标志是钟表而不是蒸汽机……钟表是现代技术最前沿的机械;并且在每个阶段都保持着领先;它是其他机器渴望达到的完美标志。”这个判断至今仍然是正确的,随着技术发展,手表也出现了原子表、电波手表、光动能等新技术,站在人类技术的前沿。但与此同时,纯机械手表,却已经不再处于技术的尖端领域。中国要造一只工艺上超越劳力士的表,并不是难事。

不过,新的问题又来了,中国既然能制造出一模一样的机械手表,为什么却没有瑞士手表那样的品牌,从而获得更高的溢价?

这还得从瑞士手表的历史说起。瑞士是举世闻名的钟表王国,其钟表工业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最初,瑞士因为自然环境禀赋不足,只能转向手工业。瑞士人在日内瓦等城市发展出著名的首饰加工制造业,给教堂、贵族制造精美、奢侈的饰品。文豪大仲马曾经写道:日内瓦的3000名工匠,供应了整个欧洲的首饰。

1541年,加尔文颁布《教会法令》《限制奢侈法令》,限制人们使用和佩戴奢侈品。这一政策让瑞士的首饰行业一蹶不振,瑞士的手工业者就转向钟表行业。法国大革命时期,瑞士钟表行业已经全球领先。

瑞士手表的知名品牌历史都很长,百达翡丽创建于1839年,欧米茄由路易士·勃兰特始创于1848 年,劳力士Rolex由德国人汗斯·怀斯道夫与英国人戴维斯创建于1905年。

1970年代中期,瑞士钟表业错过了石英革命,被日本石英手表打得一败涂地,开始走下坡路。但随着经济发展,手机出现,手机提供了计时功能,瑞士手表的奢侈品性质,反而被发掘出来,瑞士手表也重获生机,成为瑞士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

瑞士钟表业的传奇人物、瑞士钟表的拯救者、斯沃琪集团创始人——海耶克,通过市场调查发现瑞士手表的品牌价值。他将三种完全相同的手表,分别打上瑞士、日本、中国香港制造的标志。在意大利99%的消费者选择瑞士制造的手表,在瑞士这一比率为97%,在美国东部为65%,在日本仅为42%,低于标着日本制造的手表。海耶克就此发现了瑞士手表根植于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价值。

1999年,Swatch集团在手表行业开展了一系列资本运作,进行大手笔的收购,陆续收购Breguet、Jaquet Droz、Glashutte Original等品牌,再加以市场营销,打造了声誉,形成了梯度完整的品牌,掌握全球各个细分市场。目前,手表已经是瑞士第三大支柱产业。瑞士从国家层面也制定了保护瑞士手表的法律,凡打上瑞士制造的手表必须在瑞士加工制造。

从瑞士手表获得奢侈品定位的过程,不难发现,瑞士手表的竞争力,高溢价,源于技术,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历史文化。而这些因素,都要依靠现代商业中的资本运作,品牌营销才能实现。所以,某种程度上说,瑞士手表的成功,不仅仅在于制造业,更在于服务业的贡献。

其实,不管是国际贸易,还是日常消费行为,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是高技术产品,也不是所有的高利润产品都是高技术产品。美国的苹果电脑、显卡有技术含量,可Calvin Klein、COACH、耐克又有什么技术含量呢?意大利皮革,又有什么技术含量呢?

一国的产品能够在流行、文化中得到认同,获得高附加值,归根结底,是因为一国能输出那些凝结着最尖端技术、体现人类最高工业成就的产品,如英特尔CPU、苹果手机、F35战斗机、特斯拉、航天飞机。当一个国家能输出这类强势产品的时候,这类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矩阵,品牌形象相互影响,正向反馈,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然后,就有了NBA,职业棒球、好莱坞,再然后,就有了耐克、Calvin Klein、COACH。至于意大利的皮具,则是罗马帝国在遥远历史中的回响。

随着多年的经济与技术发展,中国如今也逐渐有了自己的强势产品,高铁、歼20战斗机、空间站、中国品牌的电脑、手机,这都是中国的强势产品。在这些产品的支撑下,中国货不再是一个低档的名词。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将制造业的优势,转化为认知上的优势,就需要服务业的发展,金融、营销、影视、游戏,这些行业才能把中国品牌做起来,在认知上传播出去。文科生在其中大有可为。

一个国家的制造业发达,拥有了强势产品后,仅仅制造业产品本身赚钱,是不划算的。通过资本运作,市场营销,服务业的促进,才能产生出更多的虽然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仍然高溢价的商品,为国民带来更多的收益。瑞士手表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刘远举

责编 陈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