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杨秋云
在淄博的历史长河中,文物犹如璀璨的明珠,承载着过去的记忆与辉煌。
9月25日清晨,普查队员们刚刚睁开双眼,就习惯性打开文物普查工作群,再次确认当天的普查任务,一天的工作也随之拉开序幕。他们用专业与耐心,守护着这片土地上的文化瑰宝。让我们跟随他们的脚步,见证这场充满意义的文物普查之旅。
迎着和煦的阳光,市级文物普查工作组成员们早早来到单位集合,整装待发。此次普查任务是对博山区域城镇的10处文物点进行复核,其中既有区级的北域城三清庙等文物点,也有大庄孙氏墓园等省级文物点。
一切准备就绪后,队员们驱车前往博山,与博山区文物普查队员们会合。“时间紧迫,大家都加快脚步,争取上午能完成一半的任务。”在博山“老文物人”魏元波的带领下,普查工作有序进行,于焱负责无人机航拍,孙睿之、王振国负责使用RTK打点和记录,荆莉萍负责摄影和记录工作。
即便再忙碌,在当地村民询问文物普查队来到此地的目的时,队员们仍然会耐心解释,并借机向他们科普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村民们都表示理解和支持,甚至主动帮助普查队员清理文物点附近的杂物。有了村民们的支持,队员们的动作更加麻利,拍照、打点、记录结束后,大家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处文物点,终于在中午12点完成了上午的普查任务。
下午1点,匆匆吃过午饭,大家抓紧时间赶往下一处文物点——位于域城镇张庄村的药王庙。到达目的地后,大家发现因今年雨水充沛,树木枝叶生长迅速,建筑院落的砖瓦、泥土上杂草丛生,院内石碑等文物被杂物遮盖,拍照效果不佳。经过短暂考虑后,队员们一致决定:树枝挡路则砍树,砖瓦挡路则搬砖,尽最大努力拍清楚文物的全貌。这时,放在后备厢的工兵铲派上了大用场,队员们轮番上阵,终于把文物周边清理干净,文物普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张忙碌,回到车上,队员们都满头汗水。或许是有了这一处的对比,后面几处文物点,无论是周围杂草丛生的德济桥,还是玉米地里难以看清道路的蒋洗凡墓,队员们都显得轻松很多,哪怕周围蚊虫都奏起了“交响乐”,大家都觉得没那么难以忍受了。
下午4点,原定的10处文物点普查复核任务提前完成。然而,普查队员们并没有停下脚步,大家想着今日多干一处文物点,文物的记录和保护工作就能加快推进一步,遂一拍即合,又踏上了新的征途。工作结束,回到办公室已是傍晚6点,队员们又立刻投入到内业整理工作中,直至完成当天的全部任务。
迎着朝阳出发,踏着落日的余晖归来,这是文物普查工作中寻常的一天,也是普查队员们长时间工作的缩影。在未来的日子里,队员们还将继续深入田野、山林、村落,用双手和汗水,守护好这片土地上每一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