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眼中的时代变迁︱魏庆功:见证教育发展 点亮乡村少年梦想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丁兆云

“我们这代人经历过贫困,也赶上了美好幸福的新时代。与共和国一同成长,我非常幸运。从事教育工作40多年,从小学、初中再到高中教育,从教学岗位到管理岗位,我有幸见证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回顾自己的人生之路和工作经历,魏庆功感慨中又满含幸福。

图片

魏庆功,生于1949年11月,1966年2月开始从事教育工作,2009年退休,曾获“山东省高中毕业会考工作先进个人”“淄博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他的老家在桓台县田庄镇北埠村,小学毕业后,他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当时的桓台三中,却因家境困难辍学帮家中维持生计。1966年2月,本村小学教二年级的老师被派去学习开机器,魏庆功被安排接手教学,由此开始了他的教师职业生涯。

“当时的北埠村工读小学,条件非常简陋。教室是又黑又矮的土坯房,课桌用土坯和木板垒成,学生自带板凳;文具开始是石板石笔,后来才用铅笔和本子;小院子算是操场;班上十几个学生的语文、数学、音乐、体育全由我教。”时间过去了近60年,那时的情景在魏庆功脑海中依然清晰如昨。

图片

1985年9月10日,我国设立了教师节,乡村教师的待遇也逐渐得到重视。1986年,桓台县教师进修学校开办了两个班,帮助教龄20年以上的乡村民办教师提升学历水平,魏庆功得以进修两年。1989年,他考入淄博师范学校民师班,毕业后被分配到桓台二中继续任教。

“桓台二中建于1958年,校名几经沿革,后由初中改为高中。20世纪90年代初,公办中小学大规模校舍改造,学校新建教学楼、图书实验楼等7幢楼房,办学规模扩大到原来的近3倍,教学设施、办公条件有了非常大的改善。2008年8月,桓台二中由田庄镇张王村整体搬迁至县城新区,新校区由同济大学设计,占地360亩,教学设施全省一流。”魏庆功向记者介绍。

2016年,魏庆功收到了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发的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这证书代表着国家对乡村教育的重视,对乡村教师辛勤付出的认可。我感觉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孩子王’,值了。”魏庆功感慨且自豪。

说起我市乡村教育的变化,魏庆功如数家珍:学校多了,可以就近入学,城乡差别在不断缩小;教师都是高校毕业的优秀本科生,甚至还有研究生……“当年我们这代人教学是‘一壁板书装海宇,几支粉笔写弦琴’,如今则是‘多媒课件齐观美,网络资源共享臻’。我小外孙女的学校教室里配有智慧黑板、护眼灯、空调,桌椅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调节高度。还有木工坊、陶艺室等多功能教室,体育馆、食堂、运动场等一应俱全。比起以前,现在孩子们的学习条件真是太好了。”魏庆功说。

“生活各方面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自家有了轿车,村村通上了公交,老年人免费乘坐,乘坐高铁、飞机旅游也成为普通人的享受;通讯由书信到普通座机再到智能手机,而且不断更新换代。咱们淄博环境也越来越美了,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文化教育水平大大提高。祝福我们的国家更加繁荣昌盛!”魏庆功满含深情,由衷地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