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同龄人眼中的时代变迁︱赵钦国:从凭票购买到“美食自由”

□淄博日报/淄博晚报/博览新闻

记者 陈道峰

9月19日下午,记者采访共和国同龄人赵钦国时,头发有些花白的他指着墙上的书法作品,如数家珍。这些作品都是他和伙伴们精心创作的,凝聚着他们的心血和汗水,也承载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愿景。

出生于1949年5月的赵钦国,1969年7月参加工作,从车间工人做起,在淄博市粮食系统工作了32年。2002年他到市政协工作,任市政协党组成员、秘书长。2012年光荣退休。

图片

在淄博市粮食系统工作的32年里,赵钦国从山东省博山粮油机械厂的车间工人干起,先后担任张店粮机制修厂厂长、淄博市粮食局科室负责人、淄博市粮食局副局长、局长。

“20世纪90年代,淄博先后从瑞士引进了面粉加工设备,全面提高了淄博面粉质量和等次;争取上级投资,建立了淄博市东郊粮食贮备库,扩大了淄博市粮食系统的储存和调运能力,确保了淄博市的粮油供应。”赵钦国见证过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为确保市民粮油物资供应所做的巨大努力,对从前需要一纸粮票满足供应到如今各类美食琳琅满目,群众基本实现“美食自由”,更是无限感慨。

“我们这个年龄的人都记得,当年买粮食面粉需要粮票。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顿肉,能回味好长时间。现在,想吃什么,市场上各种食材应有尽有,不想做的时候还可以直接去特色酒店,或者干脆点外卖,在家就可以享受送上门的美味。”赵钦国告诉记者,改革开放以来,各类物资越来越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都是国家越来越富强的证明。

老家在博山的赵钦国,因为工作需要,1977年结婚时把家安在了张店。当时单位分给他一间面积15平方米的小平房作为婚房,婚房里没有厨房,只能在室外用煤油炉做饭。他的儿子就出生在这间平房里。远方的亲戚朋友来到张店,没有办法留宿。在这间平房里,他们一家住了4年。

现在赵钦国住的是100多平方米的楼房,宽敞明亮,配套设施齐全,生活十分方便。“从我居住的小区,可以乘坐7路、137路、139路公交车直达市老年大学。”现在,赵钦国每周坚持3次乘坐公交车到市老年大学学习,对现在的交通条件十分满意。

年轻时就对书画有着浓厚兴趣的赵钦国,在退休的当年就到市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书法、绘画等方面的学习。随着书画水平不断提高,赵钦国开始积极参加有关单位组织的写春联、送福字、慰问部队等志愿活动。

“参加书画知识学习,可以交到一批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提供服务。”赵钦国告诉记者,过去许多人退休后,生活比较单调,现在市老年大学能提供的学习内容和课程越来越多,退休之后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

浓厚的兴趣,加上多年认真刻苦的学习钻研,赵钦国的书画水平提高很快。“书画水平有进步,高兴;参加书画比赛获奖,有成就感;利用自己的书画知识和技能,参加各种社会志愿活动,为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感觉自己焕发了第二次青春。”赵钦国表示,只要身体允许,他会继续学习,用自己的书法作品抒发对祖国的热爱,用艺术之光照亮身边的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