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点”大画幅摄影作品欣赏 | 人与自然 交相辉映


图片



      据摄影史记载,1826 年法国人 J.N. 尼埃普斯所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窗外风景》,是一幅纯粹的“风景照”。从那时起,摄影便和风景结下了不解之缘。然而,在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摄影是否为艺术,早期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为获得一席“艺术地位”,摄影始终与绘画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不足为奇了。


      “达盖尔摄影术”的发明者达盖尔本身就是一位画家,他利用“镜箱”替代画笔“摄取”真实景物的初始阶段,摄影史上第一台达盖尔银版大画幅相机由此诞生。


      180 多年间,西方的摄影历经从画意到纯影、从朦胧到写实、直到 f/64 小组及写实主义的发展 ...... 逐渐从绘画的窠臼中走出,为摄影这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云天在首届大画幅摄影艺术展序言节选



      这里尽显着对自然大美的讴歌。怎样发掘大自然对人类奉献的启示,是风光摄影给我们的更多思考。


      金秋十月,“元点”中国艺术摄影学会首届大画幅摄影艺术展将在北京国际摄影周展出。


      本篇精选部分作品,在欣赏艺术家的优秀摄影作品的同时,一起听听他们对创作阐述,分享他们的心路历程。









作品展示









卞志武《桂林航拍》

图片

◎桂林航拍
1990 年,4×5 英寸

桂林山水风景是中国锦绣河山的一颗明珠,千百年来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并写下大量桂林甲天下的诗篇。1990 年 5 月份为实现航拍桂林山水的梦想,我们组织了一次大型的空中拍摄桂林的活动,历时一个月。因气象因素我们共起飞了 13 架次,为了拍好这次桂林航拍,我第一次用大画幅 4×5 相机。在空中镜头里大地更加雄伟瑰丽,天地间山光水色无穷变化这是在地上人们视野从来没有过的景象,这次拍摄到了我梦想中的桂林风景。


陈长芬《山花》

图片

◎山花 
2003 年,彩色正片,8×10 英寸

“改革开放打开了我们通往世界的大门,摄影热潮由初始很快进入到一个新高度,开始觉醒了摄影技术,艺术和溯源的思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画幅摄影创作悄然兴起,《中国摄影》杂志首次推出《感受 8×10》文章和大画幅彩色原作,成为当时一个关注的话题。此后 20 多年里,其大画幅创作、展览以及相机制作遍及全国,许多优秀作品飞向世界各地”。


李锦祥《婚礼前的准备》

图片

◎新疆塔吉克人的日常生活 , 婚礼前的准备
2012 年 , 5×7 英寸

2012 年 9 月,作品拍摄于南疆塔吉克县。塔吉克族婚礼赋有浓郁的民族风格,我在这里记录了打馕的妇女、聊天的老人,这组照片使用自制的 5×7 英寸胶片相机拍摄。记录了塔吉克民族的文化、生活习俗、展示出人物状态的自然和谐,通过平凡的视角去观察和记录,使作品流露出一种安详和谐的状态,这是真实的记录,朴素的表达。


牛犇东《莲花峰涛》

图片

◎莲花峰涛,安徽黄山
1998 年,4×5 英寸

天气预报阴转多云。我本能地预感到机会来了!第二天拂晓,我便径奔莲花峰顶。但见周遭云雾翻滚,茫茫不见方物,巍峨的莲花峰却似怒海翻腾中的一叶孤舟,没辙,只得听天由命!盼到下午 3、 4 点钟,仅西面云层才得消散,但见云海巨浪翻滚,群峰忽隐忽现,真乃“四海翻腾云水怒,五州震荡风雷激” 之绝唱……天门大开,松、石、云、雾、蓝天白日交相辉映,动人心魄。


冯凯文《雪野云天》

图片

◎雪野云天,内蒙古呼伦贝尔
2001 年,4×5 英寸

纪实风光摄影目的在于展现一个真实的世界,而艺术风光摄影体现的是它的审美价值,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美感的享受。对艺术的追求,是我一直以来的目标。我努力将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文学、建筑等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法用于摄影,有时竟情不自禁地带着这些艺术思维去发现自然界中有趣的图案、组合、形状和纹理,在一次次惊喜中去抓住瞬间拍摄有独立个性的图片,让画面呈现出另类的感觉,使自己的摄影作品能走出又一个让人欣赏的艺术维度.....在摄影创作中,我还努力在风光摄影作品中体现一种蕴含的诗意,将文学思维融入作品中......大画幅的魅力激励着我!我将努力用大画幅胶片去艺术地再现波澜壮阔的大自然!去创作心中向往的又一片蓝天!


谭明《长城飞云》

图片

◎长城飞云,河北金山岭
1997 年,4×5 英寸

凌晨四时爬上长城,只见空中繁星闪烁,银河一片如白昼。东方渐渐泛白,我架起相机,借助晨光进行调整。此间,白色的云雾随风从谷底飘游过来,把长城团团围住,天越发地亮起来。西边天空微微泛起 红霞,在取景器里观看画面,只见云雾疾速地向外飘游,露出段段长城。仿佛在海中飘动的长城越加清晰可辨,但光线尚差。经验告之我开拍吧,否则后悔晚矣!几分钟的拍摄之后,云雾全被风带走了。长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于云天《方舟》

图片

◎方舟 NO.2,温岭
2012年 ,8×10 英寸

《方舟》系列是我从事摄影以来的转型之作,既带有一种试验性的影像探索,也是一种自觉求变的必然结果。方舟是一个寓言,是远古人类对生命之舟的神往与膜拜。东方古国的《诗经》:“方之舟之”、“以见方之为泭而非船也”。乃是古人注重以感性方式并非理性思维去认知世界,是“诗经时代”最纯朴的孩童天真。而西方世界的《圣经》― 诺亚方舟的神话故事,承载着惩戒、救赎和永生。是《创世纪》中的神赋天道。如此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方舟典故,恰似地平线上的“灵晕”之光:“虽远,仍如近在眼前”。


齐凤臣《遗产中国》

图片

◎遗产中国,宋永厚陵,河南巩义
2017 年,铂钯印相工艺,2/8,14×17 英寸

河南巩义市的北宋皇陵是我国的文化遗产。皇陵石像生的雕刻艺术体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皇家陵墓石刻艺术中具有特殊地位。2016 年我初次看到北宋皇陵石雕时感到震撼,石雕的艺术造型与艺术价值闻所未闻。千年的延续改变了皇陵周围环境状态,当我走过树林、田间时都能遇见栩栩如生的石雕造像,它们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让我强烈感受时间与空间的变化,这种奇妙时空感令我在北宋时期与现今之间产生联想……。我想眼前的景观是真实的、客观的,是时间赋予的杰作,应该用相机记录下来,不然,不久这里的景观还会改变。


王建军《岗巴古堡》

图片

◎岗巴古堡 
1992 年,4×5 英寸

岗巴古堡位于西藏日喀则岗巴县,是明朝年间建造的古堡,拥有 600 多年的历史。它坐落在县城北边的一座小山上,海拔 4800 米,是喜马拉雅山脉边陲的守护者。岗巴古堡不仅是岗巴宗重要的军事防御工程,而且在冷兵器年代发挥了重要作用。尽管经历了数百年的风雨和战争推残,古堡的残墙断壁依然屹立,展现出昔日的风骨。古堡南侧是一整条喜马拉雅山脉,景色壮观。岗巴古堡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李学亮《阿尔金百沙泉》

图片

◎阿尔金百沙泉,阿尔金山自然保护区 
2005年,8×10 英寸

阿尔金山库木库里沙漠是世界海拔最高的沙漠,夏季昆仑山的雪融化后,雪水顺着沙漠而下,行成众多泉眼,景象壮观。


蒋载荣《我的自拍照》

图片

◎我的自拍照系列,孤寂的攝影家

1991年,明胶银盐放大,4×5 英寸

照片摄于 1991 年的冬天,当时我正在台北市做职业摄影师。遇到没有工作,我就会带着相机,到郊外拍照。那天我开车经过杳无人烟的金山海水浴场,见到远处沙滩上有救生员的瞭望台,正孤伶伶地站在海滨一角。我突然感觉这瞭望台和我现在的处境相似,很有符号学的象征含义(是救溺指引的形象),就取出哈苏相机、脚架和相机包,放在瞭望台的旁边,使它成为自己的化身。我再退到远处,用仙娜 4×5 相机和 210mm 镜头,将空旷的沙滩海水天空一起入境。


逄小威《曹操》

图片

◎剧名·群英会,角色·曹操,演员·舒桐, 行当·净

 2015年,彩色反转片,8×10 英寸

“近 10 余年来,逄小威的摄影以宏大的系列而展开,京剧的色彩极富中国特色,明快而艳丽,华美而具有装饰性, 如果不能很好的把握就有可能消减人物的塑造,也会体的审美趣味。逄小威的努力是在整体色调上的把控,统一的背景成就了统一的色调,统一的用光处理也带来了整体的协调关系,这些都是这一系列所具有的特点。逄小威通过中国京剧系列所展现的中国形式、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表现了独特的中国美学,他不仅为 21 世纪的中国京剧存留了难得的艺术影像,而且也为当代中国摄影书写了一段专业篇章。——陈履生


程玉杨《返—北京故宫》

图片

◎返系列,北京故宫

2021年,明胶银盐工艺(直接成像)

《返》系列作品的视觉如一道弧线,历史、当下、神圣、世俗、权力、市井都在图像的矩阵里排列成异样的景观, 超越了现实而又极富时间手感,形成独特的新的视觉语汇。数位技术流行的今天,程玉杨索引于传统媒材大 胆实验,通过材料、技术、装置手段,构造视觉变异,转译语义,从逻辑上强调了符号作为一种再现的概念的 潜力。《返》系列作品采用直接成像技法 . 传统银盐手工冲洗,没有底片,不可复制!所拍作品均独一无二。


林然《菊花石—白石滩》

图片

◎菊花石—白石滩

 2015 年,铂金印相(原底、丝绸),20×24 英寸

视觉的彻底经验,以然所然,见性自经验,众妙他之源,经验成顿悟,直觉观同一,千途会一道,十玄能所以。


获取更多资讯

北京国际摄影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