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州:“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打造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范园

彬州市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属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是“中国果品之乡”“中国苹果产业发展20强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彬州苹果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现有苹果面积32万亩,年产量46万吨。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发改委及咸阳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彬州市锚定“关中果乡核心区、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引领区”功能定位,以苹果产业集聚发展为主导方向,大力推进多业态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一带三区多点”产业发展总体格局。

坚持高位推进,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示范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构建起“县镇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工作机制,先后召开协调推进会、现场会10余次,“一盘棋”推进示范创建工作。制定示范园创建实施方案,出台示范园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发展相适应的领导、管理、运行、服务、保障五大体系,以多种合作形式深入推进示范园各项工作有力推进。将用地供应、项目安排、资金保障、政策支持优先向示范园倾斜,将招商引资项目优先向示范园引进,将重大科技成果优先在示范园进行转化,持续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规划引领,完善产业布局。以太峪河、泾河川道为重点,大力发展露地绿色蔬菜、节水高效设施农业、彬州梨及采摘观光农业,形成休闲观光与乡村旅游度假相结合的农旅融合带。立足义门、水口镇现有苹果生产基础逐步改造老果园和低效果园,推广名特优新品种,通过应用绿色先进技术、规范管理打造标准化果园,扩大绿色、有机果园面积,形成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发挥豳风、城关街道城市近郊的区位优势,开发地域特征鲜明、乡土气息浓厚的小众类、多样性的休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核心区;依托水口镇地形地貌及丰富的农文旅资源,加快天利和现代旅游观光、张家堡苹果采摘体验园、大车菊花观赏园、二桥农家乐体验等休闲农业发展,打造特色旅游名片,形成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发挥现代农业发展优势,依托规模化园区和基地发展多个果蔬特色种植采摘园、休闲农旅点和农业综合服务点,加快构建“一带、三区、多点”的总体空间布局。

坚持项目带动,夯实园区基础。发挥财政、金融等杠杆作用,采取贷款贴息、投资补助等方式,加大对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农业产业建设。2021年以来,整合投资实施格架搭建、水肥滴灌、远程监控、气象监测、果品加工、农机配套等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全市果业现代化配套率达到70%以上。同时,进一步完善水电路等园区基础设施,修建路网47.7公里,新建污水处理站1座,建成果蔬气调库5座,配套果品分拣线2条,果品储藏容量增加2400吨。先后建成千亩智慧果业、千亩标准化果园、果品产后整理、休闲农业发展、田园社区建设等15个重点项目。

坚持品牌带动,提升产品效益。注重品牌建设,先后认定润丰苹果、地满金菊花等有机农产品8个,长丰正苹果、南府彬州梨等绿色农产品 10个,彬州大觐枣等地理标志农产品2个,彬州苹果、彬州梨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彬州梨区域品牌价值达到14.66亿元。培育“土字号”“乡字号”产品品牌,注册各种农产品商标96个,形成“彬州御果”“丝路花雨”“人体基津”等颇具彬州地域特色的系列农产品品牌。

坚持延链强链,促进三产融合。加快推进现有老旧果园改造升级,累计改造6.33万亩。提升贮存能力,建成冷链物流基地2个,新建百吨级果品冷藏库15个,建设4.0智能选果线4条,日分拣能力达到10万斤。畅通果品销售渠道,积极培育市级以上新型经营主体19家,开拓“一带一路”市场,彬州早熟“华硕”苹果成功空运出口迪拜,实现陕西早熟苹果首次出口中东,特别是与陕西恒安宁华进出口集团签订出口销售协议,每年出口优质苹果4000吨以上,今年已向哈萨克斯坦成功出口苹果60吨,创外汇60万元,为彬州苹果全面进入国际高端市场打下良好基础。依托新民东坡、城关瑶池头等集体产业园,布局果品采摘认养、果业观光、研学团建等新兴业态,打造赵寨采摘休憩园、林家堡户外烧烤等苹果休闲打卡“网红地”,使绿色农业与生态旅游相结合,以果旅结合的方式带动经济增长。招引省内外果酒、果汁等知名企业,大力发展苹果初深加工产业,新增果品初深加工能力2300吨。

创新联动带农,着力增收致富。实行股份合作模式。积极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构建由相关利益群体参与的股份合作机制,采取存量折股、增量配股等形式,结成联股、联利的共同体,推动农村资产股份化、土地股权化,实现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双赢。发展订单农业模式。支持企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统购统销订单合同,龙头企业、合作社提供种苗、农资等生产资料和生产技术服务,农户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的标准进行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达标。农产品收获时,龙头企业、合作社不低于保护价格进行收购,降低农户前期生产投入,解决农产品销售难题,保证农民预期收益。推行自主创业模式。鼓励和引导青年农民、高校毕业生、城市各类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民转移就业开辟新渠道,全市农民就业率达到85%。同时,着眼农旅融合产业发展趋势,支持农户利用闲置农房等发展观光旅游、餐饮民宿、养生养老等项目,拓宽增收渠道。推广社会服务模式。由专业人员牵头,组建成立12支果业专业服务队,长期在示范园从事嫁接、修剪、营销等专业服务,促进园区规范科学管护。(杨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