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置业是一把双刃剑!
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北京的苏先生去泰国普吉岛游玩了几天。
买这套普吉岛的酒店式公寓,苏先生完全是被动的。
“有个喜欢旅游的好朋友看到这个卖房信息,就张罗了几个好朋友一起买,方便以后一起去普吉岛度假。”苏先生记得那还是2017年,在朝阳门附近的销售点,他看了酒店的宣传手册,被“一生幸福的岛 三面环海的家”这句话戳中了。
聊过几轮,苏先生觉得花60多万人民币,在普吉岛海边有一套酒店式公寓,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当时正是北京房价的一个峰值,这些钱在三环里买个厕所都够呛。
而且,泰国的房子还是永久产权,在酒店建成后,委托对方管理对外营业,每年可以获得7%的收益。
很快,苏先生和其他朋友都下定决心,各自买了一套。其中,苏先生选的是一套小户型,能够看到海,单价也略高。
根据购房合同,按照当时汇率,这套价值60多万人民币的海景房,按照20%、30%、30%、20%的比例,一共分四期支付。
此后,销售拉了一个微信沟通群,每个月都会在群里发酒店工程进展的视频。
隔着手机屏幕,看着一片大空地从打地基到一步步盖起了小楼,苏先生开始憧憬着当“包租公”的美景。
然而,2019年8月,在苏先生支付了一笔房款后,坏消息就不断,先是因为连续暴雨,导致施工脚手架支撑不稳,引发支撑模板塌落,工地停工,再后来就是疫情来了。
酒店的工程一再延期,说好的开业更是遥遥无期。
按照计划,2020年5年酒店就应该开始营业,疫情让全球旅游业都陷入停滞。
原本的现场收房也只能在线上草草地瞄了一眼。
几个朋友一起住自家海景房的憧憬化为泡影,酒店没有营业,租金也就无从而来。中间,苏先生还签了一份延迟包租协议书。
“这个也能理解吧,毕竟谁也预料不到会有这样的意外发生。”苏先生说,他当时已经做好最坏的打算,酒店烂尾了,这笔钱打水漂了。
苏先生的担忧也并非杞人忧天。
在社交媒体上,关于泰国买房烂尾的信息也不少。
有人在泰国买房5年,钱交了,一直没有房子。还有的遭遇纯纯的庞氏骗局,房屋建一半了,开发商中途跑路了。
而且,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在异国他乡维权难度很大。
更让苏先生有些“酸葡萄”的是,有北京同事同期在国内三亚、西双版纳等地买房,虽然后来大多闲置着,但到了北京进入寒冷冬天后,可以安排家里老人去过冬,过年的时候,还可以全家人在南方团圆过暖冬。
“几十万搭进去了,连水响都没听到。”第一次海外置业,对苏先生来说体验并不好。
定期的沟通群变得冷清了,漫长的等待让苏先生都快淡忘这套泰国公寓。
转机出现在2023年,随着全球旅游复苏,苏先生也终于收到了酒店开始试营业的消息。
当时,拉着苏先生一起购买了该酒店公寓的朋友,还选了一个小长假,去普吉岛的酒店公寓实地收房。
朋友给苏先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
坏消息是朋友买的公寓位置与设计图上不符合,采光被遮挡,好消息是苏先生买的那套海景房基本符合规划,是酒店里为数不多的海景房。
朋友找开发商维权,要求换房或退房,但获知同价位的都卖完了,如果业主委托开发商卖的话,会收高达20%中介费。
原本等待和憧憬了几年的收房,结果并不快乐。
2024年3月,试运营快1年的酒店开始按季度发放2023年的租金——虽然比原计划晚了3年。
不过,由于房租是用泰铢支付的,所以需要有泰铢账户,这也让苏先生把赴普吉岛提上了日程。
9月,苏先生很早就订了从北京直飞普吉岛的机票。
与中国人的固化印象不一样,9月,包括有国庆长假的10月,其实都属于普吉岛的旅游淡季。
每年的11月和次年4月是普吉岛的旅游旺季。这个时间段气温适宜、阳光温和,非常适合进行潜水、浮潜等水上运动。很多欧美游客也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来普吉岛度假,晒日光浴。
所以,这个时候的机票价格也相对便宜不少,从北京飞普吉岛5个小时,到达普吉岛国际机场。
由于泰国对中国落地免签,所以,除了在出机场多盖了一个海关的戳外,其他跟飞国内其他城市没什么区别。
苏先生的酒店公寓在普吉岛最南端的拉威海滩,从机场到酒店有1个多小时的车程。
一位泰国公寓的资深代理告诉《独角兽观察》,疫情后,泰国的房价经历了一轮报复性反弹,尤其是俄乌冲突后,许多东欧人为了避险,都跑到泰国来买房定居。这也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普吉岛的房价。
另外,普吉岛的所有楼房都要求限高,最高不会超过七层,过去当地人会选择卖地,现在也看到了普吉岛的增长潜力,他们也变得精明起来,只租不卖。
苏先生公寓所在的拉威海滩,因为其稀缺性,也成了普吉岛涨幅最大的板块。
“销售告诉我,当时买的这个公寓,现在同类型的已涨到80多万了。”苏先生说。
对比2017年时的购买价,有了20%到30%的涨幅,另外,泰铢这几年相对人民币整体是升值的,也让房价增值不少。
这个涨幅算不上很高,但相对国内房价走势,2017年,苏先生在北京或者国内其他城市买房的话,如今肯定是大幅贬值的。
苏先生说,如果当时不买这套公寓,大概率会把钱投入股市,估计早就跌没了。
苏先生买这套公寓初衷是方便跟朋友结伴来玩,兼顾着分散一下投资,7%的收益率对于从事金融的苏先生来说,并不是很看重。
“当时互联网金融还很火,10%以上收益的标的很常见。”苏先生说,万万没想到,现在收益3%以上的投资标的都非常稀缺了。
苏先生算了下,7%的收益,减去物业费和管理费等,到手也能有6%的收益。
苏先生担忧会烂尾的公寓,成了这些年他最成功的一笔投资。
最近,苏先生朋友也决定先放弃维权了,毕竟不是自己买来长住的,就当买了个理财品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