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三层小别墅不住,还得去县城买房,农民两难:买了房过不好生活,不买房孩子读不了书

全文2658字,阅读约需8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房户一体的教育政策导致大量农村年轻父母在县城买房、迁户口,本村户籍人口结构比例严重不协调。

02由于此,旭村等村庄的年轻父母为了孩子能顺利入读县中、县小,不得不购买学区房,导致负债累累,生活压力巨大。

03然而,乡村振兴的最基本目标应该是对接好老人群体的需求,根据老人的特点来建设乡村,如旭村为老人通了公交车、引进了常驻村医等。

04另一方面,农村高龄老人面临难以实现高质量家庭养老的问题,需要政府和社会关注和支持。

05乡村全面振兴战略需关注激发老人的积极性,同时解决农村养老问题,避免人口吸附导致农民后路断绝。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房户一体”的教育政策是在与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唱反调

2022年,我们在东部城市的农村调研,发现发达地区的非工业发达地区的农村也没有避免空心化命运,一个村庄,放眼望去,都是老人,一开始并没有引起我们的注意。但是将近10天左右,早上在村里溜达,晚饭后村里散步,基本上没有见到村里的年轻妇女和学龄儿童,这正值暑假时间,空心村大量存在“386199”部队,这是比较正常的,但是只能见到老人,这就比较奇怪了。

经过访谈得知,该镇的村小在2000年左右就全部裁撤了,而我们调研所在镇目前只有一所幼儿园和小学,教学质量在家长们眼里也不太行。“外来人口的子女才会在镇上读书”。本村内几乎所有的小孩都被送到县里读书。但问题是本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在民转公完成后,私立学校全都没有了。而农村的孩子要入读公办学校又必须具有县城学区内的房子,并且还要把户口迁移过来。“我们为了让孩子能够顺利入读县中、县小,在入学前三四年就买了附近的学区房,将孩子妈妈和孩子的户口迁移进来,这样才能确保孩子能够顺利入读”。这种房户一体的政策下,农村大量年轻的父母就不得不在县城买房、迁户口。“没办法,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教育条件。”

大量年轻人的户籍外迁,造成了本村户籍人口结构比例的严重不协调。当前旭村户籍登记人口1014人,60岁以上人口400多人,占据了40%,属于深度老龄化村庄,这并不正常。

旭村有大大小小50多个包工头,带动了本村200多人在建筑工地上的就业。这些人一年收入15万左右没有问题。加上自己妻子在附近工厂上班的话,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所以,放眼望去,旭村的村庄非常漂亮,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100万左右的三层小别墅。但是,对于旭村年轻的父母们来说,即便开车10分钟就能从村里到达县城,还是不得不在意向的学校附近买房、迁户口。据了解,该县学区房房价26000元/平方米,购买一套学区房,大点的两室一厅80-90平方米,分期付款的话算下来要200多万。所以我们能看到举全家之力供一套房子的景象比比皆是。“没办法,买了房,过不好生活,不买房,孩子读不了书。”有一些家庭则买个40-50平米的小学区房,然后房子在那里空着或者出租,自己再到周边租一个大一点的房子,或者开车每天从村里到县里接送。“我们明明有三层楼的大房子,装修的也很现代,本来可以生活的很舒服,现在却为了孩子读书,搞得负债累累,一年到头还住不了几天。”

房户一体是在挖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实施的墙角。当前,旭村作为该镇甚至所在县、市的重点村庄,正在探索美丽乡村创建的经验和做法。村里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供人闲谈的文化长廊,令人赏心悦目的池塘荷花,还有文化广场、运动设施.....应有尽有。该村近几年共计投入了近3000万元资金用于村庄打造。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思路是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我们目前就是要做好景观打造和村庄内生资源的挖掘与发展,定位城市后花园,让城里市民能够在周末到这边休闲娱乐,吃农家饭、看农村景。”该村是这么规划的,目前的发展来看,村内的两家农家乐和一家民宿在周末的时候生意爆满,取得了一定的转化为美丽经济的效果。该村作为“善治”的模范村,也向市域内的诸多农村地区推广了不少治村的经验。

从乡村全面战略的实施上来说,该村正在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发展总体要求实现而逐步发展。但正如该村支部书记所说:“十年,十五年之后,我们这些老人都不在了,振兴后的乡村谁来住呢?”是的,现在该村年轻的父母们在房户一体的教育政策下,被动的卷入到城镇化当中。“要是能够不买房孩子也能在县中读书,谁愿意放下村里的别墅不住,去挤城里的小房子啊!”这样的话语,在我们的访谈中数次出现。乡村振兴的实现最关键的一条是乡村要能留下人,要让农民在乡村也能感受到共同富裕带来的获得感。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继续存在县中教育资源的集聚化发展以及施行房户一体的政策,只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到城镇化中,这种城镇化是一条单向道,以户口迁移出去为代价,再也无法返程。按照当前农村户籍管理制度,这些人将无法再返回农村。“我之前就是为了孩子上学把户口迁出去了,现在孩子大了,我也没有压力了,就回来村里住着了,但是总觉得自己成了异乡人,因为村里集体的福利都没有自己的份了。村里选举,我连填写选票的权力都没了,我倒也没什么,毕竟我对村里有感情,也离不开。但是像我儿子他们90后这一代,没有村里的户口,也没有村里生活的经历,对农村一点依恋都没了,将来农村绝对是要没有人的。”

所以,我们不禁要问,当前乡村全面振兴战略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小孩教育的房户一体,导致大量的年轻人户籍外迁。村庄常住人口中绝大部分是老人。以我们调研的旭村为例,村委四套班子的平均年龄61岁,书记65岁。村庄建设工程时,在工地做小工的也都是60多岁的老人。在村庄治理赌博风气时,志愿者巡逻队也都是老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主体在空心化的农村地区成了老人。村庄社会的运转是各种老人在维系着。

因此,乡村振兴的最基本目标首先应该是对接好老人群体的需求,根据老人的特点来建设乡村。以旭村为例,该村为老人通了公交车,方便老人到县城逛逛;为老人引进了常驻村医,方便老人不出远门也能及时就医;为老人引进了取款机,让不会使用电子支付的老人能取到钱。可以说,这些举措为中低龄老人参与村庄社会建设提供了极大便利。但是该村的高龄老人仍旧无法实现高质量的家庭养老。一方面是家庭中子女一般是儿子打工、儿媳在县城陪读,谁都没有时间回来照顾老人。另一方面是老人对于子辈家庭面临的压力也足够理解进而选择主动退出,坚持自我养老或者去养老机构养老。访谈中一位老人说到:“父母在,不远游,不远游,怎么活?”然而,在我们的调查中也看到,当地的机构养老收费低的质量差,质量好的收费高。因为高龄而逐渐失能或者已经失能的老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我们在访谈中也了解到一些村庄采取村集体出资建设养老院,对村内老人低收费收纳,采取村庄老人的集中式养老。这种养老一方面是在村庄,老人比较适应环境,并且可以自由出入,身心都比较愉快。另一方面是村庄低龄老人作为服务人员,工资不高,却因为熟人关系可以把老人照顾的很好,是一种互助意义的养老。并且在应对风险中,比如老人吵架等,村内可以通过人情、面子等优势资源相对低成本地调解到位。然而,我们的访谈中,这些做的很好的村支部书记们都说有苦难言:“我们做这些事,是自发的,政府不支持,资金不足,举步维艰。”“政府总是想把我们纳入监管,第一步就是装备40万的消防设施,我们村里负担不起”。

“一老一小”是当前国家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目前该地的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并没有建立起融合型的城乡关系。所以,学生就学的奔赴县城带来农村“人口丧失”问题是比较严峻的。在城乡差距短期内难以缩小的情况下,城市对乡村的资源虹吸是正常的。但我们要警惕人口的吸附,避免这种消灭乡村人口从而断绝农民后路的政策举措。同时,乡村振兴战略也要目中有人,以老人为主体的村庄建设,要注重激发老人的积极性。老人的养老也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正在凸显,但是像集中式养老这样的探索还没有得到政策的支持。这应当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