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映电影《荒野机器人》原著:爱是如何诞生的?

图片

《荒岛机器人》(美)

彼得·布朗 接力出版社

“在荒芜之地,机器与生命共舞,爱与程序相搏。”正在上映的动画电影《荒野机器人》讲述了一个机器人萝丝如何在荒岛上养育一只小灰雁,并把他培养成为大雁领队的故事。影片改编自彼得·布朗的同名畅销书(中文图书译为《荒岛机器人》,电影中的小灰雁在书中是一只小野鹅)。

《荒岛机器人》是彼得·布朗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起初,他在本子里画了一个树上的机器人,这个场景成了创作的灵感。之后他开始深入研究有关机器人、人工智能以及生态学、动物行为的知识,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创作一个关于机器人在荒野生存的故事的想法。他花了几年时间来完成这部作品。一切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荒岛机器人》及其系列图书大受欢迎,在全球销量超过340万册,版权输出至30个国家和地区。

这是一部内涵非常丰富的作品,某种程度上,机器人萝丝的故事可以象征母爱的诞生: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阴差阳错成了一位母亲,然后如何履行自己的母职。

萝丝原本是生产线上制造出来的一个标准型号机器人。在一次海上货运中,她乘坐的轮船发生了事故,萝丝被海浪冲到一个荒岛上,而其他机器人都成为碎片。一群海獭无意中触动了萝丝身上的启动开关,萝丝被激活了。之后萝丝捡到一只野鹅蛋,并孵出了小野鹅,小野鹅把机器人当成妈妈紧追不舍。而机器人原本被定义好的程序也被打破,一机一鹅之间展开了一段关乎爱的故事。

对机器人来说,要完成的是一个程序或者一个命令,刚开始,机器人只会非常机械地去执行任务。但是逐渐地,两者之间产生了情感依恋。“再没有比萝丝更细心的妈妈了,她总是在他身边,时刻准备回答儿子的问题,或者和他玩,或者哄他睡觉,或者把他从危险边缘救回来。她的计算机大脑塞满了各种育儿建议,再加上她自己的经验教训,机器人逐渐成了一个很棒的妈妈。”

如果说机器的程序代表理性的一面,那么其他野生动物的繁衍、杀戮等本能又何尝不是一种大自然的程序。无论是机械地或者出于本能去完成做父母的职责,都不是真正的爱。我觉得电影中有一段改动非常好,看到小灰雁逐渐长大,将要离巢而去,机器人妈妈也感到依依不舍。这时电影里有一段经典的台词,狐狸说孩子总有一天要学会独立,机器人说那就尽量让他在家附近独立。狐狸说:“好像妈妈都是这样,担心孩子受伤、总想保护,可是孩子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天地。”无论多么不舍,但是为了有利于小灰雁的成长,必须要让他在秋天追赶上迁徙的大部队。世间的爱常常是为了相聚,而只有亲子的爱是为了坦然的别离。

这部科幻作品的设定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书中的小野鹅(电影中的小灰雁)为什么会把机器人当成妈妈?是因为小野鹅孵出来之后看到的第一个移动的物体就是机器人,所以就会不停地追随机器人。这里的创作灵感应该是来自印刻效应。印刻效应最早是由奥地利动物学家洛伦茨提出的,他发现在一些动物生命的早期、特定的敏感阶段,最早看到的移动的物体会让它产生不可逆的学习行为。比如刚孵出的小野鹅、小灰雁,第一眼看到的是鹅妈妈或者大雁妈妈,就会紧追不舍,如果看到的是人类,也会跟随其后。

印刻效应有三个特点:第一是发生在特定的敏感时期;第二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形成很难改变;第三,印刻的对象不一定是自己的亲生父母或者同类,只要是在特定时间出现了合适的客体就会追随。因此在教育学上要善用印刻效应,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比如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如语言的发展期、秩序的敏感期等等,要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和丰富的刺激,多跟孩子交流,激发孩子对学习的热情。父母的言传身教也能够很好地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通过表扬、激励去强化孩子的进步和良好的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当然也要对错误行为进行纠正。早期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气氛、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温暖安全的环境、积极正面的互动,都能鼓励孩子去自由探索并焕发学习的激情。就像美国诗人惠特曼在《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这首诗中所写的: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就会变成他的一部分。或者是早开的紫丁香,还有那青草,那绚丽的朝霞,那红色白色的苜蓿草,还有池中好奇的鱼儿,以及那美丽的迷人的湖水,还有池中的水草优雅地摇曳着。所有的这一切都成了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诗歌用形象的方式强调了孩子在成长中最初接触到的事物对其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启示我们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因为他们会被他们得到的爱、读过的书、走过的路所塑造。

《荒岛机器人》的中文版出版方接力出版社总经理、资深总编辑白冰认为,这部作品“不只是机器人萝丝成为妈妈的故事,里边还有冒险,有科幻,有情感,有母爱,有自然与科技的冲突,也有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伦理思辨,有很多的独特的教育理念,每个人都会从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评价说:“书中主角机器人萝丝在荒岛上展现出的思考能力、悲悯精神以及正义感,使得它超越了机器的范畴,更接近于人类。”

《荒岛机器人》是一个科幻故事,内核思考的还是爱的诞生、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与技术的关系。虽然今天机器人还没有自主意识和情感互动,只能严格遵循程序,但是启迪我们,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人如何才能不被机器取代,以及人之为人的意义何在。我们要培养孩子的是区别于机器的能力,那就是独立的思考能力、悲天悯人的情怀、海纳百川的大爱……这都是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 李峥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