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向善,达成文化繁荣新使命 | 社会科学报

图片

文化中国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5G、云计算、VR、3D视觉传感、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迭出,为文化内容生产、表现方式和消费场景提供了广阔空间。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大趋势和关键所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推动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提出要优化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机制,“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国务院8月3日印发了《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提升网络文学、网络表演、网络游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质量,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这为当下的文化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动力。


图片


原文 :《科技向善达成文化繁荣新使命》

作者 | 本报记者    杜娟

图片 | 网络


图片
图片

文化和科技有效融合

图片

科技革新了文化故事叙述与文化资源演绎呈现的方式,应推动智能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合,打造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精品,培育全景式沉浸体验文化新业态。近年来,国潮热、文博热、非遗热、传统茶饮潮流等文化现象频繁登上热门话题,显示出公众文化服务需求已经呈现追捧新兴业态和消费传统文化的倾向。


“让一切文化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中宣部部长李书磊表示,增强文化自信是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前提和先决条件。一部中华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创造史。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指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就是要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加快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智能技术等新技术在文化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


最近,由游戏科学公司制作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该款游戏上线两周内,在Steam平台上卖出超1800万套,销售金额约8.67亿美元,成为了现象级文化产品。《西游记》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不断被改编、重塑和传播。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赵敏曾做过相关研究:《西游记》全球传播大约有600多年历史,翻译文字达10多种。20世纪,《西游记》是跨文化改编中最热门的文化资源,成为海外受众认知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按照游戏制作人冯骥的说法,《西游记》与孙悟空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IP。基于此,主创团队把游戏的风格设计为既承载着中国故事的内核,又有着更适合国际化的表达方式。有不少玩家接触这款游戏后,对《西游记》原著产生了浓厚兴趣。


在技术层面,该款游戏展示了中国游戏产业在技术上的进步,“国产3A”的认定让其跻身全球一流行列。它采用了虚幻引擎Unreal Engine 5,具备强大的图形渲染能力、物理模拟系统以及丰富的功能模块,打造出高质量的视觉效果和逼真的物理环境;大量采用空间计算技术,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真实世界的虚拟化”和“虚拟世界的真实化”;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自动化内容生成、角色行为模拟,等等。


以技术为载体、文化为内涵,科技与文化的结合真正成为推动游戏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就此问题,本报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徐剑,他指出,游戏文化产业不仅仅是娱乐产业,更重要的是高科技产业。高消费、高需求的游戏玩家是科技创新最大的投资者。对中国来说,亟需扭转对游戏产业“娱乐至死”的偏见,需要在保持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底线思维下,更客观地看待其产业前景和软实力影响力。


图片


图片

传统文化价值观的当代表达

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海量需求和应用场景。文化正从多个维度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灵感和动能。“科技赋能、文化出圈”,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游戏所传达的价值观无疑是成功的关键。相较于游戏科技的运用,在文化上的中国式表达更为重要。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对记者表示,“它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的融合,代表着中国现代文明”“游戏能够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人们能够在游戏中找到价值观和文化的认同”。游戏设计找到了人体生理学与现代技术的有效结合点,充分理解了人的本性特质,人们可以在游戏中获得感官的快感和心理的满足。全球的青年玩家在游戏中能够实现对共同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传统文化衍生的文化产品的成功案例也让我们看到,传统文化始终是文化创作的丰厚沃土。通过科技和游戏这样的媒介载体,中华文明能够更加畅通地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并不断提升我们对外传播能力。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黄力之表示,《西游记》有关孙悟空的故事给世界带来了一个全新的中国人形象:敢于大闹天宫推翻既定秩序,敢于抗拒命运,敢于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敢于创造自己的世界。正是基于游戏中的悟空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对自由、公平、正义、创新的追求,才使得中国形象可爱可亲可敬起来,这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精髓之所在。    


近年来,我们的海外文化传播取得不俗成绩。《舌尖上的中国》一度创下中国纪录片海外发行的最高纪录,被译成6种语言文字,传播到75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海外视频平台网飞(Netflix)购入中国奇幻影视剧《苍兰诀》,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仅2022年,中国网络文学累计向海外输出网文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过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7月发布的《2024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指出,在游戏出海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销收入85.54亿美元,同比增长4.24%。


国产游戏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加入了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线方阵,上一次让传统文化引发国际热议的是游戏《原神》。文化要走出去,必须基于文化传承,要敢于探索创新,善于融通中外。技术的进步,正在深刻影响人们的接受信息的习惯,进而在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的偏好和价值观。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副院长孙敬鑫认为,主动适应并跟上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甚至虚拟化的传播趋势,需要我们下更大功夫。长期的实践证明,一种文化在出海过程中能走多远、留多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与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对话的共同内核和表达形式的关联,找到交叉点、共鸣点、共情点、共识点。


图片


图片

科技向善破解新神话“现实之蚀”

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产业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必须在守正与创新中探索新的路径。以国产游戏为代表的文化产业案例启示我们,不仅要善于学习,还要保持清醒,不断反思。要利用好科技这把利刃,使其发挥向善向好的作用,才能不负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海德格尔曾经在《存在与时间》中,探讨“存在”的问题,主张探究人类在特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此来建立人类在世界中的基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网络游戏爆红的背后,一个文化背景也迅速凸显:随着虚拟世界反过来包围了现实,新神话时代已经到来。人们将许多心愿寄于虚拟世界,想象自己可以生活在其中,甚至在无限的网络漫游中进入不朽之境。由此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现实之蚀”。事实上,这是新神话时代的幻觉。同样,打PK者赚的钱来自无数人的劳作。从根本上说,对现实的遗忘是一个物种的自我背叛。它不仅会损害实体经济,而且会危及生存的根基。对此,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人工智能具有自适应性,劝导式技术是其底层逻辑,这使得人工智能技术被运用到游戏设计中后,具有了更大的包容性和多样性,能够在游戏中根据玩家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来与之互动。人工智能游戏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更促进了价值观的认同。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所长成素梅告诉记者,我们应该警惕,“技术可以利用人性的弱点”。具有劝导功能的技术会产生许多伦理问题并带来新的伦理挑战,比如技术劝导有可能使“成瘾”成为新的“鸦片”,进而产生的最明显的伦理挑战是“责任归属问题”。她由此提出,我们亟需探索新的管理理念,以新的形式和多样态方式来进行传播活动。比如重塑与劝导式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建构免责的赔偿机制或无惩罚的赔偿责任制,探索为每个复杂的智能系统筹建赔偿资金池及其合法使用机制等。


图片


不论从文化伦理的层面审视,抑或就产业发展的现状而言,求取制度规则的“真经”已任重道远。我国以游戏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已日趋成熟,未来要在全球市场参与竞争,还应在硬件上和软件上不断提升能级。加强版权保护制度,制定更严格的行业规则已经刻不容缓。一些游戏上线不久就陷入著作权侵权风波,各类侵权乱象扰乱了产业和市场。为了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挑战,需要制定更严格的行业标准和法规,同时鼓励技术开发者遵循道德规范,推动技术向善。在监管层面,应该具备更加灵敏的触觉和快速反应来进行规制和惩治。


转变短期盈利思维,打造产业精品才是成功的关键。在网游成为产业潮流的当下,制作一款“氪金”类手游比买断制的3A游戏投入产出比要高得多。徐剑指出,“游戏向善”是每一个游戏行业从业者都必须秉持的行业原则。游戏本质上是信息网络时代的一种现代文化作品,不管其属于何种类型,其背后都蕴含深刻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如果游戏从业者只把它作为“氪金”的工具和手段,必将遭到反噬。只有回到好作品本身,游戏行业才能回到正确的轨道,“叫好又叫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