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宝藏村”的幸福“塆”道丨一村一县看中国变化

“塆”,读音同“湾”,意思是山沟里的小块平地。越来越多的人认识这个生僻字,是从田铺大塆开始的。

在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东南部,大别山青龙岭山脚下,坐落着一个小村落——田铺大塆。2019年9月16日,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田铺大塆考察调研,与干部群众共商乡村振兴大计,为“田铺之变”“大塆之美”注入了新希望新动能。

近5年来,这个只有82户村民的小村落,累计接待游客32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田铺大塆·创客小镇”,成了乡村旅游新热词。古色、红色、绿色……田铺大塆的幸福“塆”道,是多彩绚丽的。

图片
大别山深处的田铺大塆 图源:新华社

一、大山深处古村落

田铺大塆,是一个拥有400多年历史的传统村落。村内的房屋大多建于民国初期,展现出典型的豫南民居风格,既融合了北方民居的硬朗线条,又蕴含了南方民居的灵秀之美,体现了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的精妙交融。

但地理位置上的闭塞,让这里慢慢落后于时代。田铺大塆和许多传统村庄一样,村里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旧的房屋、泥泞的道路、匮乏的公共设施,仿佛是岁月遗忘的角落。

但2014年,田铺大塆凭借其独特的民居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入选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名录,迎来命运转折的关键点。

图片
田铺大塆的特色民居 图源:人民日报

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大拆大建,田铺大塆力求保留每一块青砖、每一片黛瓦的原貌。街道被重新铺设,但保留了原有的石板路风格;房屋得到了修缮,但内部结构依然遵循着古老的布局。同时,村落内的古树、古井、老祠堂等文化遗产也得到了妥善保护。

此外,周围乡镇的非遗传承人手艺人被邀请到这里,他们的手艺在田铺大塆找到了新的舞台。编织、刺绣、陶艺等传统手工艺在这里焕发新生,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

“发展乡村旅游不要搞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把传统村落改造好、保护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印在了田铺大塆的指路牌上,也刻在了乡亲们的心里。

随着古村落保护工作的深入,田铺大塆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目光。一些有想法、有创意的年轻人被田铺大塆的古朴与宁静所吸引,在这里寻找自己的梦想。于是,“创客小镇”的概念应运而生。

图片
田铺大塆创客小镇 韩家东/摄

创客们带来了新鲜的创意和先进的技术,他们与村民携手合作,共同开发乡村旅游项目。“匠心工坊”手工艺品店、“田铺伴手礼”店、“不秋草”竹编店、“碰瓷”瓷器店以及“80后记忆”“不期而遇”书店等特色小店……一个个充满创意的项目在田铺大塆落地生根,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体验,也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田铺大塆的宣传语,也是最想给游客留下的心灵印记。

“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这种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田铺大塆的变迁,是乡村文明复兴的一个缩影。它告诉我们,乡村不仅仅是农业生产的场所,更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载体。

图片
田铺大塆一角 图源:新华社

二、青山处处埋忠骨

“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如同新县英雄山上高高耸立的“红旗飘飘”雕塑,激励着人们不忘历史,向着幸福进发。

图片
英雄山上的“红旗飘飘”主题雕塑 图源:新华社

“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田铺大塆所在的新县,是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苏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根据地之一,当年鼎盛时拥有红军主力4.5万人,根据地人口达350万,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第二大革命根据地,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活动,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奇迹。

鄂豫皖地区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家家有红军,户户有烈士,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先后有200多万人投身革命,近100万人为国捐躯,小小的田铺大塆,就有“光荣之家”18户、革命烈士7人。“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奋进、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每个字都有千钧的分量。

解放战争时期,新县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在田铺大塆设立临时指挥所,并取得了韩家寨战斗的胜利。田铺大塆先后留下了吴光浩、王树声、许世友、穰明德等革命先辈的战斗足迹。

图片
田铺大塆后山上的“韩家寨歼灭战纪念碑” 图源:新华社

近年来,新县对田铺大塆及其周边的红色资源进行了系统科学地保护与开发。从高标准编制保护利用方案,到高质量实施保护修复工程,15处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24处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被赋予了新的生命。

通过实施“口述历史抢救工程”,红军后代、烈士家属及红军失散人员的珍贵记忆得以被细致记录与传承,让后人能够直观感受到那段峥嵘岁月的艰辛与伟大。“小小讲解员进景区”活动,让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孩子们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他们用稚嫩的声音讲述着先辈的英勇事迹,让红色精神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依托大别山干部学院、大别山露营公园等教育培训基地,新县发展起了一批批红色培训机构和研学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现场教学、研学旅行等多种形式,红色基因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播与弘扬。

红是这里的主色,也是本色,红色更滋养着这片土地……

田铺大塆的振兴奔富之路,是一条充满红色记忆和奋斗精神的道路。在这片热土上,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朽的丰碑。如今,田铺大塆的村民们正在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昂首阔步向复兴的新篇章。

图片
新县黄毛尖山,大别山主峰之一

三、绿水青山化金山

依托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搞活了农村经济,是振兴乡村的好做法。

八百里大别山,宛若一条巨龙,横亘在中国辽阔版图的南北分界之处。它不仅是地理的脊梁,更是历史与文化的交融之所。

“穷山沟”咋能变成“金窝窝”?大别山有了新答案。

田铺大塆的村民们深知,这满眼的绿意不仅是家园的底色,更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金钥匙。于是,他们开始细心地规划,如何将这份自然的馈赠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保护生态,成了他们心中最坚定的信念。山林间,乱砍滥伐被禁止,取而代之的是郁郁葱葱的绿意;河流中,水质清澈如初,鱼儿欢腾。

图片
游客在田铺大塆游玩 图源:新华社

在绿色的田野上,村民们开动脑筋,发展起了林下经济。中药材、食用菌,这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在林地间茁壮成长,不仅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也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而优质的水源,则成了水产养殖业的天堂。鱼、虾、蟹在水中畅游,最终成为餐桌上的一道道美味佳肴,吸引着远近的食客前来品尝。

视山如父、视水如母、视林如子,新县将“绿色”二字刻入了发展的骨髓。走进深山,一块蓝绿相间的林长制公示牌静静诉说着这里的故事。林长、副林长的名字清晰可见,他们的职责、监督电话以及山场的森林资源概况一目了然。

为了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绿色,新县发布了全国首部县域生态环境状况蓝皮书,出台了严格的“林政资源管理三十条”,让生态的“红线”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乡村三级联动,气水土“三净合一”,一场场蓝天、碧水、净土的保卫战在新县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如今的新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6%,植被覆盖率更是超过了95%,实现了有山皆绿、有水皆清的美好愿景。

国家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这些国家级、省级荣誉见证了新县以及田铺大塆在绿色发展道路上的稳稳步伐。

图片
晨雾飘过的山村 韩家东/摄

时光回溯到2019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到达田铺大塆,走进的第一个店铺,名字叫“壹玖捌贰”。这家小店是改革开放后田铺大塆开的第一家私营商店,开业时间正是1982年。当总书记看到店主的儿子穿的T恤衫上“一切皆有可能”几个字时,连说:“这个好!”周围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村落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风貌。从改革开放到新时代,大山深处的古村落,在一点一点发生着改变。“一切皆有可能”,有了更加具象化的样子。

从房屋破败到生态宜居,从外出务工到家门口安居乐业,从“穷窝窝”到“幸福塆”,田铺大塆的故事,不仅是一个古老村落的复兴史,更是中国乡村在75年时代变迁中展现出的无限可能与活力。

我们期待,更多的村、庄、屯、寨、塆,在中华大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推荐阅读




上海、广州、深圳,楼市深夜重磅

四大行公告!10月31日前完成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

今天,我们格外想念你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