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瑞金医院举办王振义院士事迹分享会

图片















图片


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王振义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图片



图片

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院长宁光,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和100位“蓝小医”志愿者,在转化大楼一楼报告厅,集体收看了授勋直播仪式。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瑞金医院副院长赵维莅来到王院士家中,陪同他一起收看了直播实况。当被问及此次获奖感受时,王振义院士表示:“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希望年轻一代,第一要好好念书,第二要多多思考,第三要不断提出问题、进行钻研并勇于创新。”

图片

从医执教75年,他开创了中国出凝血的研究体系,用“上海方案”挽救了全世界数十万白血病患者的生命;他上过战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荣获二等功;他也奋战在医学教育一线,培育了大批优秀医学人才……在瑞金医院举办的致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王振义院士事迹分享会上,从学生、同事和患者的讲述中,可以一窥王振义院士大医精诚、医者仁心、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

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长赵维莅在分享会上说:“我的老师王振义,经过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种药,它能挽救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性命。这种药叫‘全反式维甲酸,这盒药在国外售价600美元,但当时在中国一盒只要11元,即使三十年后的今天,也只要290元,还能纳入医保。‘全反式维甲酸问世后,为造福万千患者,王振义老师放弃了专利权,仅此一项,这盒药为全世界减少了上千亿的医疗支出。

后来,王老师和学生陈竺、陈赛娟等又一起创造性地提出“全反式维甲酸联合三氧化二砷”的治疗方法,使得这一曾经最为凶险的白血病五年生存率从10%提高到95%以上,成为第一个可被治愈的白血病。该成果被誉为“上海方案”,并被国际权威指南指定为一线经典治疗方案,还被誉为“新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八大贡献”之一。

王振义老师谦逊豁达、淡泊名利,正是在这样大气谦和的学术氛围中,由他一手创立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逐渐成长为国际著名的学术高地。

图片

瑞金医院青年代表、肾脏内科医生高琛妮回忆说,“10多年前,当我还是个医学生,在血液科实习的时候,就有幸参加过几次王老师的‘开卷考试。有一次,王老师的ppt中有一篇引用文献,竟是讨论的前一天刚刚在线发表的!他一定是在前一晚的深夜都还在全网搜索最新的文献,以求给我们的都是最好的‘知识更新,他始终以最新鲜最热乎的学术饕餮大餐给我们这些学子,让我们每个人都深深震动!我家里还珍藏着三本《瑞金医院血液科疑难病例讨论集》,这是根据王老师每周四的‘开卷考试答案梳理而成的著作,里面不仅有血液科的病例,更有内科几乎所有专业知识的融合,是王老师对于年轻医生最无私的奉献。也是在王老师热衷公益的精神感召下,我们成立了‘蓝小医青年志愿服务队,开展医疗保障、义诊咨询、科普传播、爱心助老等志愿服务。让瑞金‘向上、向善志愿服务项目温暖更多人。

小陈(化名),是一名来自科研院所的普通科技工作者,也是一名血液病患者,他在分享会上讲述了自己的故事:“12年前的2012年2月22号,我因患上白血病进入了瑞金医院门诊十八楼血液中心,浑身乏力、脸色惨白的我充满了对未知的恐惧和无助。我是在住院后才知道,白血病有八种分类,从m0到m7。当我被确诊是m3也就是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时候,周围的病人和家属投来羡慕的目光,因为,王振义院士,把最凶险的白血病给搞定了,得了这个病真是不幸中的万幸。王院士的‘上海方案,用全反式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把5年生存率从10%提升到了95%,我就是那个95%的受益者。今天的发言我用了三种称谓,王院士代表着我对您学术地位的仰慕,王老师代表着对您桃李天下的尊敬,而先生这个称谓,更是对您所说的‘我一生只做一件事,就是对病人负责’这样精神的尊崇。我想说:尊敬的王先生,祝贺您在百岁之际荣获‘共和国勋章’,您用漫长的时间践行了‘一个药、一种病、一个人、一辈子’的精神,您获得的这个荣誉实至名归!”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研究员卢敏在分享中谈到,“过去十年,我有幸在王振义老师创立的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工作,跟随王老师继续拓展‘上海方案,希望利用这个方案为实体瘤癌症患者提供新的诊疗思路。10年时间,王老师的开学第一课始终未曾间断。上周一学校开学,王老师以100岁高龄再次给我们开讲开学第一课,再次谆谆教诲青年导师和学生:要珍惜时间、要为病人服务、要诚信严谨。在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我们青年科学家正站在巨人肩膀上,努力在有生之年实现下一个癌症的被治愈。王振义院士不仅是一位悬壶济世的好医生,更是一位诲人不倦的好老师,平易近人的同事,他总是毫不吝啬地将自己渊博的知识分享给学生和同事们。

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鸿利也分享了他和王振义的故事:“1972年起,我与王院士接触比较密切,对他学术严谨性有了很强感受。八十年代初,成立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那时条件很简陋,没有办公室,只有个图章,一直装在所长王振义的背包里。但他的所长之职是上海各医院大家一票一票选出来的,那时我是副所长,和他接触就更多了。1973年我调到检验科,我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干到现在,路走不通的时候,我又去找王院士,他再次鼓励我要坚持下去,从基因角度深入发展,他这一句话就是一把钥匙,后来我们就逐渐发展到基因领域,这个领域就是汪洋大海。我觉得,要向王老师学习他的敢想、敢做、敢闯,再有,要学习他的尽心、尽力、尽责任,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为病人服务的精神。”

“陈竺和我是王振义老师在改革开放之后招收的第一届硕士研究生,我们一起经历了那个艰难的年代。”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赛娟回忆说,“一晃30多年过去了,那时瑞金医院血液科几乎没有实验室,从那个四五平方米的简陋的‘灶片间起步,到如今王老师获得共和国勋章,我由衷地为王老师感到高兴,也为我们血研所这个团队而自豪。1986年,诱导分化治疗有了转机,陈竺和我回国以后就继续研究,和王老师一起提出了‘上海方案,这个方案现在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了。我想说,科学研究需要坚持不懈努力,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王老师就是最好的例子。”

普外科主任郑民华也分享了一些故事:“作为法文班学生,我在本科生时就和王院士有接触。王振义院士是教授我病理生理学和血液学的老师,那时候就感受到他严谨的治学态度。1988年,法国科学院邀请王振义院士去交流,他在法国科学院连续做了一个月讲座,令在法国的留学生都欣喜若狂。我们很多同学去听王院士讲课,他法语、英语切换自如,侃侃而谈,看到他在讲台上谈笑风生,我们都很激动,中国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郑民华笑说,“我其实一直都有点‘怕他,每次见到他,他总会关切地问我科研有没有新的进展,关心我的进步,鼓励我不断学习,这种‘鞭策’一直是我持续前进的动力。”

王振义院士的功勋事迹让大家深受鼓舞,在瑞金医院引起了强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以王振义院士为榜样,将其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像他那样坚守、像他那样奋斗!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王振义院士的感人故事,是中华民族75年来无数优秀儿女的缩影,他们把个人的理想和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图片

宁光院长在致辞中表示,王振义院士获授共和国勋章,既是瑞金医院的荣耀,更是共和国的骄傲。通过学习王振义院士,要让大家深刻体会到“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发扬光大。

学习王振义院士,就是要学习他的“四大精神”:学习他爱国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学习他刻苦奋斗、创新突破的精神;学习他勇于担当、淡泊名利的精神;学习他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

古人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致敬!




记者 / 邵林峰 瞿煌俊

编辑 / 张姗

资料 / 瑞金医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