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国庆,周浦镇小上海步行街刮起浓浓民俗风

图片
浦东周浦镇小上海步行街今天热火朝天,刮起了浓浓的民俗风:金秋稻草编起来,宝藏爷叔的上海制造钟表展起来;乐队合奏、葫芦丝合奏、清竹独奏、5个团队的歌舞表演、独唱、合唱等此起彼伏……
这是由周浦镇人民政府主办、周浦企业文化促进会承办的国庆节、购物节第65届小上海民俗文化展示会,旨在服务民生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
周浦镇副镇长周俊表示,希望用更多优质活动,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也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购物选择和更优的购物体验。
展示会在乐队领队周新伯指挥的开场曲《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爱你中国》中,拉开了序幕。在歌手高庆民的主持下,当地颇有名气的民俗歌手张顺芳、张润龙、王国新等纷纷亮相步行街,演唱了《祝福祖国》《双脚踏上幸福路》等歌曲,。常青藤舞蹈队的《最美是你》、《江山颂》、快乐舞舞蹈队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热辣辣舞蹈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富康展欣舞蹈队的《情迷萨克斯》、轻柔柔力球队的《五星红旗,撸起袖子加油干》、葫芦丝合奏《映山红》、中学生清竹吹奏串烧表演等节目也精彩纷呈。由张顺芳领唱的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昂扬动听的歌声激荡在步行街上。
这届“民展会”的新亮点是旧时记忆中的上海制造的名牌产品即“三五”牌台钟、上海牌手表等展示。有“上海宝藏爷叔”之称的周浦镇居民鲁来大,在步行街一侧的长桌上,摆上了原上海制造的“三五”牌台钟,多座台钟垒成一个小金字塔。
今年80岁的老鲁,出身钳工。在工作之余,他喜欢收藏钟表等多种老物件。50多年里收藏了1500多座国产钟,光“三五”牌台钟就收藏了500多座。现在不少老年居民还在使用“三五”牌台钟,老鲁对70岁以上的老人给予免费修理。他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三五”台钟是女年青结婚时的必备嫁妆,意味着夫妻双方恩爱终生,时来运转,福来满满。在老鲁的展台上,还展出了50年前上海制造的50多只上海牌手表。
余爱琴、朱凤英、张坚、顾利华等老妈妈戴着土布头巾,身穿土布对襟衫,举着刚从田里收割来的金黄稻穗、积满大豆的青青豆梗,和着优美的乐曲,有模有样地走起了台步。她们手中的稻穗粒粒饱满,鼓鼓的大豆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她们仿佛走在乡间金色的稻浪中,唱着一曲丰收的赞歌。最后,她们换上了土布旗袍,和着欢乐的舞曲,跳起了现代的恰恰和伦巴舞,古代和现代相融,土布不土,土布生花,使土布秀出无穷的魅力。
在另一边, 80多岁的王桃生老伯伯,正坐在长板櫈上熟练地编织着稻草饭窝。身旁陈列着他编好的一大一小两个稻草饭窝,圆圆的,透着稻香气,很精致的。王老伯从十几岁起就会用稻草编织保温用的饭窝。他的爱人,70多岁的陆彬官则在旁边织土布彩带。夫妻双双演绎乡土文化,成为这届“民展会”上一道迷人的风景。
周浦人张坚和顾利华,则坐在小木櫈上正麻利的用新割下的稻草搓着稻草绳,搓得象麻花一样,又紧致又好看。她俩从小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奶奶就教她们搓稻草绳。旧时,每到金秋时节、稻子收割前几天,家家户户都会利用晚上时间,在灯下搓稻草绳。第二天好去收割稻子,用稻草绳捆好稻子,然后,肩挑稻子送到打谷场上去。到现在,稻草绳也成了难忘的乡村记忆。
  作者:陈军贤 唐玮婕
文:陈军贤 唐玮婕图:采访对象提供编辑:商慧责任编辑:戎兵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