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粮食生产“耕”基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粮食安全,一头连着农民增收,是推进乡村振兴,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凌乱分布的“散田”变成集中连片的“良田”,努力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初秋时节,走进白脑包镇十大股村,大片大片的向日葵随风摇曳,长势喜人,在阳光下闪耀着金黄的色泽。
看着整片的向日葵田,十大股村党支部书记贾临河内心感慨不已:“我们项目区基础条件差,土地盐碱化严重,灌渠、排水、桥涵口闸等农田设施都有不同程度地老化破损,农户种的地也都东一块西一块,大机器根本进不来。”借着《农业农村部关于支持开展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河套灌区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等政策的东风,今年十大股村整村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打破原有的土地结构,重新开挖灌水渠、排水沟,修路造林,全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共13000亩,涉及3个村组,项目于 2024年1月开工,4月中旬土地改造完成,目前仅余少量道路铺砂工程仍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白脑包镇中心村也在今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其中最有亮点的就是新建的引黄澄清水肥一体化示范项目,项目总投资171万元,占地13亩,蓄水量2万方,可以满足1000亩农田滴灌用水。“这个项目主要是利用团结支渠作为补水渠道,新建一座黄河水澄清调节蓄水池,把黄河水经过蓄水池第一次澄清,并在蓄水池岸边建设水肥一体化泵站,通过前置过滤器、离心过滤器和叠片过滤器三重过滤,蓄水池的水就能通过输水管道输送至田间进行灌溉了。同时我们还配备了智能APP控制系统,将灌溉区内所有地块进行了编组,可实现精准自动化灌溉,省水省人工。”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杨拥军介绍。据悉,该项目实施后可实现亩均节水25%,节肥、节药30%,节省人工50%,增产15%,亩均增收400元以上。
一直以来,地块分散、土壤盐碱化严重制约着白脑包镇粮食生产。近年来,当地结合生产实际,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新建农田灌溉水渠设施、改善土壤盐碱化等措施,有效解决耕地面积分散和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基础薄弱等问题,不断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2024年,我镇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壹号工程’,总投资3.05亿元,亩均投资 2616元。组织实施了11.6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涉及全镇13个村61个组2个林场,目前主体项目已全部完工,其余道路铺砂等配套工程正在逐步推进中。”白脑包镇党委副书记齐海军说。
今年,双河镇推动实施了高标准农田改造40000余亩,涉及全镇5个村组。“为了不耽误农时,我们在春节前就把规划、设计这些做完了,年后直接机械下地施工作业,通过近几年陆续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我们对土地重新规划、重新分配调整,逐步实现一户一块田,甚至一村一块田的目标,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规模化、标准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满足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为实现国家粮食安全、‘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战略作出贡献。”临河区双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波介绍。
临河区农牧和科技局水利高级工程师刘冬说,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基本实现了“增地增收、降低经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水利用率”的目标效果,解决了土地以前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亩均节约成本50—80元/亩,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缩短了灌溉时间,实现了节水目标。改造后预计可增加播种面积2.5%左右,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亩均增产10%左右,土地流转价格亩均增长300元—500元,当地农户预计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
2024年,临河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8.91万亩,其中新建4.5万亩,改造提升24.41万亩,涉及双河镇、干召庙镇、狼山镇、乌兰图克镇、白脑包镇、新华镇六个乡镇,项目改造中,临河区坚持整村连片推进,10万亩以上集中连片区1个,4万亩以上集中连片区3个。(赵珂 王辉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