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新区围绕三大主攻方向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时间是最真实的记录者,也是最伟大的书写者。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站在历史的交汇点,回望贵阳高新区的发展历程,一幕幕激荡人心的蓬勃发展画面历历在目:三十余年栉风沐雨,贵阳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2022年在全国169个参评的国家高新区中综合排名第37位;贵州科学城规划面积由0.12平方公里扩容至20.64平方公里,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区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53家,占全省17.6%、全市26.6%;一家家企业在这里扎根成长,航宇科技、振华新材料等在科创板上市,孵化培育了世纪恒通朗玛信息、东方世纪等一批上市企业……
图片
贵阳高新区一景。
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贵阳高新区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活力与魅力,三大产业“生态圈”蓬勃兴起,“科创高新”品牌持续擦亮,“近悦远来”人才生态初具雏形,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处处奔涌着向“高”而攀、向“新”而行的澎湃动能,激荡着逐梦不息、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长歌未央,风鹏正举;勇立潮头,奋楫扬帆。贵阳高新区将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使命,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和首要职责就是发展工业的功能定位,瞄准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主攻方向,抓好园区建设、体制机制、项目管理、营商环境四大基础工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拼搏创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高新篇章。
产业为先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走进贵阳长之琳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面积5000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整洁干净,运输原材料和发货的车辆来来往往,工人各司其职,各条生产线有条不紊运行,开足马力加快生产。
作为贵阳高新区航空发动机“生态圈”重点引进的国家级民营高新技术企业,贵阳长之琳于2020年4月落户,经过多年发展,产值从最初的3000多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2亿元,员工从210余人增加到现在的400余人。
而另一家航空发动机“生态圈”的重要企业———贵州航宇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也实现“蝶变升级”。自2006年在贵阳高新区成立以来,航宇科技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大”“从大到强”,以全省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贵州省首批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及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等多重身份,全面融入全球商用航空发动机制造产业链,实现从一家普通民营企业到国内航空锻造领域骨干企业的蜕变。
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从一个产业到一个产业集群,越来越多企业从贵阳高新区出发,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迅速成长为行业龙头,并逐步带动上下游企业汇聚,“链”就产业生态圈。如今,贵阳高新区已形成航空发动机、微特电机、电子元器件三大“生态圈”。
今年4月,在贵阳国家高新区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春季系列活动上,伴随着一声振奋人心的“开工!”,总投资52亿元的22个生态圈项目争相“起跑”,为实现“建圈强链”带来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三大“生态圈”产值规模今年将力争突破200亿元。
然而,贵阳高新区先行先试的脚步永不停歇。在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积累后,贵阳高新区再次抢滩低空经济“蓝海”,加快布局新赛道,通过探索运用“产业+基金+场景”方式,努力打造全省发展低空经济的“试验田”。
图片
贵阳高新区企业贵州翰凯斯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Robo-Bus无人驾驶小巴。
“围绕‘两主一特一软’的产业方向,我们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集群,也为高新区发展低空经济提供了基础。依托雅光电子、顺络迅达等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能为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提供继电器、传感器、电感器等元器件配套;依托区内林泉电机、航宇科技等先进装备制造企业,能为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提供燃油动力发动机、电力动力精密微特电机及控制系统、铸锻件等零部件配套;依托贵阳弗迪、安达科技等新能源企业,能为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提供如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所需的动力电池、充电设备等配套;依托翰凯斯、云上贵州等一批数字经济领域优强企业,重点为实现‘通感一体化’(即通信和感知进行合体)提供无人驾驶、通信、软件等技术支撑。”贵阳高新区产业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贵阳高新区还构建了“3+2+1”(“3”即新设“筑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贵阳高新‘两机’产业投资基金”2支基金,壮大“贵阳高新创业投资基金”1支存量基金;“2” 即成立一家区属基金管理公司,建立一个项目库;“1” 即搭建基金产业交流互动平台)的产业基金体系,参与设立8只基金,并与省风投共同设立高新创投基金,与市创投等共同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全力推动低空经济成为全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从无人驾驶汽车、新能源汽车,到人工智能、元宇宙,再到低空经济……贵阳高新区正在一条条产业新赛道上,飞奔向未来。
科技赋能 激活高质量发展引擎
秋日的贵州科学城,处处涌动着科技创新的浪潮:无人驾驶巴士在园区穿梭往来,行走的仿生机器狗,探秘月球的科普讲堂……贵阳国家高新区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秋季系列活动吸引着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者的目光,也播撒着科技创新的种子。
9月13日,贵阳国家高新区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秋季系列活动之贵阳国家高新区(贵州科学城)首届“白鹭创谷”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举行。
图片
贵阳国家高新区2024年科技创新暨成果交流秋季系列活动之贵阳贵安“四城”联动共享创新平台发布活动举行。
活动中,从初赛、复赛脱颖而出的21支队伍带着新理念、新思路,围绕电子信息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两主一特一软”产业,以及智能制造、高性能碳纤维、临空无人系统、细胞和基因技术等未来产业,阐述自己的创新理念以及对未来的畅想,拼出了“思想灵光”,碰出了“理念火花”。
贵州丰森腾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公司带来的《高速公路ETC门架图形图像辅助系统》项目经过初赛、复赛脱颖而出,最终站上决赛舞台,并取得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
“这次比赛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让我们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高新、了解高新、感受高新。目前,我们有非常强烈的意愿落户贵阳高新区,正为此做准备工作。作为全省、全市大数据发展的主战场、核心区之一,贵阳高新区有着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完善的创新体系,相信我们的项目一定可以在这里开花结果,为高速公路数据的全面挖掘与价值释放作出贡献。”贵州丰森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总监刘福双说。
这是一场让创业者展现风采、追逐梦想、学习先进、对标找差、收获成长的大赛,也为贵阳高新区点亮了创新之光,激发了创新动力,唱响了创新主旋律。
一场场精彩的科技创新活动,凝聚起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共识,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力量。在创新驱动下,一项项创新成果在这里孕育,一家家高科技企业茁壮成长,一件件高精尖产品层出不穷,一个个新场景新应用不断涌现。
贵阳高新区缘何成为“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也成为省、市创新活力最充沛、创新氛围最浓厚、创新能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
答案无疑是清晰的:获批国家级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试验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等30余个国家级试点示范。聚集高新技术企业353家;共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户;聚集各类研发机构及平台281家,其中国家级32家……创新之树,正在贵阳高新区加速生长。
贵阳高新区自诞生起,科技与创新就已深深刻在了基因里。作为贵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贵阳高新区自成立之初便重任在肩。30多年栉风沐雨,贵阳高新区始终牢记“高”“新”发展使命,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不断育龙头、补链条、强集群,成为全省科技创新活跃度最高的区域之一。
“科技之花”是绚烂的,但要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还需结出“产业之果”。当前,贵阳高新区瞄准产业、科技、人才三大主攻方向,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作为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动力,着力在工业经济、数字经济、民营经济上突破,推动实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阳高新篇章。
人才集聚 构建创新创业强磁场
“人才为本是我们的承诺,尊重信任绝不是随便说说,满意度和归属感是我们的标尺,硬环境建设不断提升,永不止步,服务专员包揽大事小事,无事不打扰,有事必办好,开往高新的专列,一定有你的位置……”今年4月25日,一场“千里奔赴”的揽才行动跨越山海来到成都。
图片
在这川蜀腹地、天府之国,贵阳国家高新区(成都)招才引智工作站正式揭牌成立,这是贵阳高新区建立的首个驻外招才引智服务站,标志着该区人才服务触角的又一次延伸,不仅加强了与高校、地方的联系,更进一步畅通了人才政策“点对点”宣传和精准引才的渠道。
伴随着工作站成立,贵阳高新区带着人才“大礼包”向川渝地区高校学子发出拥抱高新、筑梦高新的诚挚邀约,30家优质企业、110个招聘岗位、366个招聘需求,吸引了四川大学、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学校的学生到场咨询,线上线下收取简历300余份,线下直接达成就业意向40余人……
筑牢学子温馨港湾,青年人才来高新就业创业人数逐年增长,上半年,贵阳高新区新增各类人才2147名。这一令人欣喜的数字,释放出这样一个信号:贵阳高新区是一片孕育希望、充满机遇、深爱人才的沃土。
同样是在今年,贵阳高新区从“引企进校”扩展到“引校进企”,与中国航发黎阳动力携手举办中国航发黎阳动力2024年暑期开放周暨“畅游高新”活动,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的200余名学子一路向“新”,加深对贵阳高新区企业发展前景的认知,真正增强来贵阳高新区就业的信心。
“爽爽的气候、优美的生态环境,我十分喜欢这里,特别是高新区还有那么多和我专业契合的企业,毕业后我会认真考虑来高新区就业。”南京理工大学在读研究生周文涛说。
青年因城市而聚,城市因青年而兴,而如何留住人才?贵阳高新区给出了“安居乐业”四个字。
“公寓周边环境很好,设施很齐全”“房间内的家具电器都是知名品牌,完全不需要再买任何东西”……7月14日,贵阳高新区产业青年之家“夸父公寓”迎来了首批入住者,来自辖区企业的百余名青年人才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舒心地“拎包入住”。
夸父公寓按照“拎包入住”的标准打造,每种户型内都配备独立卫生间、淋浴间、更衣柜、储物柜、餐桌等家具家电。从照明到色调到家具摆放,每一个细节都耐人寻味,每一个角落都让人感受到温馨舒适。
贵阳高新区把人才的“关键小事”作为“头等大事”,努力营造安定、温馨的良好氛围,建设人才公寓478套,建成投用人才保租房2000套。同时按照“政府让利、企业微利、人才得利”原则,沿数博大道规划建设人才小镇5个,并出台《人才小镇人才住房管理暂行办法》《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认定分类目录》人才小镇配套政策,构建集奖励、销售、租赁、补贴于一体的住房政策体系,让人才留得住、融得进、能发展。
人才蔚,事业兴。如今的贵阳高新区,爱才聚才、兴才留才的文化基因早已融入血脉,贵阳高新区聚焦主责主业,狠抓“引、育、用、留”关键环节,不断为招才引智提质增速,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做足人才支撑。截至目前,全区已聚集各类人才6.5万人,人才密度达2060人/平方公里,各类人才正把自己的智慧转化为贵阳高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记者 樊荣 杨婷/文 杨蕾 高新区融媒体中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