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光鲜的互联网大厂和金融机构近几年不时传出降薪裁员的新闻时,被认为“苦哈哈”的快递行业最近却接连传出涨薪的消息。
9月中旬,一则有关“京东近200名小哥出国游”的新闻刷屏,更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物流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前6个月,京东物流一线员工薪酬福利支出达299亿元,上半年同比增长了44.6亿元,增长率为14.9%。
此外,也有消息称,自今年3月以来,顺丰为一线员工内部发起“小哥增收”计划,仅一线快递员的薪酬福利政策同比就增加46亿元……
对此,有网友表示:羡慕“别人家的公司”。
但近期,《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向一些快递员了解到的情况是,他们对于涨薪的体感并不明显,更有快递员表示个人的收派单量与增收不成正比。
如此看来,在快递员涨薪、福利待遇提升的另一面是什么?反映出怎样的行业内部问题?
涨薪的前提是可持续发展
随着电子商务和在线零售业的迅猛发展,快递行业已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快递员作为这个行业的前线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强度、工作环境以及所承担的责任都在不断增加。因此,快递员涨薪的必要性逐渐凸显出来。
日前,中国物流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恽绵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顺丰、京东给快递员涨薪、提升福利待遇可以说明两件事:
一是业务发展信心。顺丰和京东对自身业务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通过提高员工的薪酬福利,企业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并激励现有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这种积极的薪酬政策反映了企业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以及愿意通过投资人力资源来增强竞争力的决心;
二是社会责任感。作为快递行业的“头部”企业,顺丰和京东展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们不仅关注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还注重保障员工的权益和福利,体现了对员工的尊重和关怀。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快递行业与电商之间的紧密关系愈发明显。近日,北京邮电大学邮政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赵国君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介绍说,“电商平台、电商商家和快递员之间不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也共同构成了电商物流生态的完整链条。三者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找到平衡点,共同推动电商物流生态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快递行业在规模和速度上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在服务质量的“质”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提高快递员的收入待遇、改善工作环境、加强培训和支持,以及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服务水平,快递行业有望实现良性再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更满意的服务。”赵国君认为,这也为快递员涨薪留出了空间,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进一步推动快递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产业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清华大学工业工程系博导刘大成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快递行业在面临激烈竞争的同时,企业不仅需要平衡营收增长与成本控制,也需要关注如何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这包括平衡营收与成本、优化派单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等方面。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值得提出的是,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平台企业都采用了先进的算法和大数据技术来优化运营效率和降低成本。
不过,刘大成认为,“对于快递员这个职业来说,他们往往需要在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以满足快速配送的需求。如果企业的平台算法过于注重效率和成本控制,而忽略了快递员的实际劳动强度和休息时间,一方面会影响快递员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员工流失的问题,影响企业的稳定运营。”
可见,快递员的涨薪和福利待遇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在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
正如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所说,一方面,快递企业要持续涨薪,必须有稳定的业务增长作为支撑。这要求企业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收入来支持员工薪资的提升;
另一方面,在涨薪时,企业应该采取差异化的薪酬策略,根据员工的绩效、岗位责任、工作难度等因素来决定薪资水平,而不是简单地实行平均主义。
“我没涨工资,每月收入基本没变,仍然与每月的收派件数直接相关。”近日,北京市丰台区某商务写字楼的快递小哥告诉《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其公司涨薪政策好像主要是面向居民区的快递员。因此,“涨薪”好事暂未落到他身上。
北京市通州区的某快递公司小哥则向《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无奈表示,今年他的收派单量一直在增加,但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幅,甚至有时还有所下降。
“快递小哥对涨薪的感受存在差异是正常的。”刘大成认为,这取决于快递小哥的薪酬结构和劳务关系。
首先,快递员的薪酬通常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金组成(加盟制快递企业的快递员的薪酬结构更为简单——没有底薪)。因此,快递员的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
其次,许多快递公司采用众包模式,这意味着快递员需要自己承担一定的运营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快递员的实际收入可能会受到这些成本的影响。
第三,快递企业的激励机制分为正向激励和负向激励,正向激励往往只针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而工作不达标的快递员则面临一些负向激励,如罚款、扣分等。这些负向激励可能会影响快递员的收入水平,使得他们对涨薪的感受不如其他行业员工那么强烈。
对此,恽绵也持同样的观点。“很多时候,快递公司区域业务的调整、组织形式的调整、政府的要求等因素,可能导致快递员的工作量减少,从而影响他们的收入。”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没有增加成本。实际上,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单均成本来弥补派单量减少带来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会觉得收入没有明显增长,但企业的成本实际上是在增加的。另外,快递员可能更关注自己的收入,而不是企业的总成本。他们可能会觉得,只要自己的收入没有明显增长,就说明企业没有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好处。
当然,快递员涨薪的涨幅不能单一从收派件量谈起,而是应该从整个行业体系来看。
对此,赵国君的观点是,快递员的薪酬涨幅与派单量不成正比的情况下,电商平台或者快递公司应关注的问题是,发展更优质的商家和客户。如果电商平台或者快递公司被一些不良商家或客户蚕食了自身的利益,那快递员的利益也会受连带影响,这反映出行业整体信用体系问题。因为,产业链某一个环节的信用缺失,便会导致整个生态的恶化,从而形成传导效应,破坏产业链上其他主体的增量空间。
此外,在我国,成本竞争是企业生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员工的薪酬费用在成本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从宏观角度看,人力资源成本占营业收入的比率在各行业中存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中值。这个中值可以作为衡量企业劳动生产率和劳动效率的参考标准。低于中值的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而高于中值的企业则劳动效率较低。
恽绵表示,企业在考虑涨薪或降薪时,必须考虑到人力资源成本对利润的影响,并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市场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
涨薪是复杂而多维的过程
快递行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快递员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客户满意度。
“随着冬季的到来,公司应提高快递员的相应的待遇,同时,促进员工关心企业,并探索创新发展,快递员不仅仅是被动业务接受者,而应该成为新业务的探索者。”洪涛进一步强调,薪酬的标准化是一个专业化问题,需要保持基本收益,同时又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又还要保护员工的发展,倡导以逸待劳,更能够创新和提高服务质量。
虽然,涨薪是必要的,但并非唯一的举措。“激发员工激情是一个复杂而多维的过程,需要企业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员工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激励策略。”恽绵分析介绍说,在激励快递员方面,企业可以采取多种策略:
一是计时计件计分制度。这是一种基本的激励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可以根据快递员的送货量、送货速度和客户满意度等因素来设定奖励标准,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团队归属感。企业可以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提供团队福利等方式来增强快递员的团队归属感。
三是精神激励。企业可以通过表彰优秀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等方式来激励快递员,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四是长期激励计划。对于头部企业和优势团队,企业可以制定更长期的激励计划,如提供股权激励、利润分享等。
五是与未来运营方式协调。企业需要关注未来的运营趋势,如智能化、自动化等,以便及时调整激励策略。
的确,随着数字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新的运输和存储方式,如无人车、无人仓、共享柜等,员工的薪酬可能会成为企业成本费用中的一大块。
近日,京东物流发布第六代智能配送车将规模化布局,通过与京东快递系统的无缝对接和高效的多机协作,以及精准的分单算法和通用运力平台,末端配送变得更加灵活,人车协同的模式让快递小哥在相同工作时间内揽派更多订单,获得更多收益,同时减少重复劳动,增加工作幸福感。
“智能化对快递员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刘大成分析说,一方面,智能化可能会降低人工派送的比例,这意味着一些快递员可能会失去工作;
另一方面,智能化也可以提高快递员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例如,使用机器人进行快递派送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尤其是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机器人可以在极端环境下工作,而人类快递员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工作环境。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智能化实际上是在优化一线员工的操作环境。
此外,智能化还可以帮助快递公司降低成本。通过使用更高效的运输工具和技术,公司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可以用于其他方面的投资,例如研发新技术或扩大业务范围、给员工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
事实证明,许多百年企业无不注重社会责任。其深谙,长期的成功不仅取决于经济效益,还取决于他们在社会中的形象和声誉。一个负责任的企业可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支持,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运营风险,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应该在其能力范围内,尽可能地承担社会责任。这并不意味着企业需要立即做出巨大的改变,而是可以从小事做起,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责任形象。同时,企业也可以通过与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其他企业合作,共同推动社会责任的发展。”恽绵强调。(本文系《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2024年第19期封面文章)
推 荐 阅 读